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推荐】民工子弟学校的课桌,哪里才有你的位置?

9月1日是开学第一天,本报记者将目光投向了引人关注的民工子弟学校:南京红山外来工子弟学校在开学前完成了自己6年校史上的第7次搬家。面对学校师生们茫然的眼神,不能不令我们思考这个沉重的话题:民工子弟学校,你的位置在哪里?

红山外来工子弟学校的困境绝非个例。南京河南村外来工子弟学校是南京最早的民工子弟学校,最初诞生在一个简易的厂房里,垒起砖头放上木板就成了课堂。几年来,学校也曾多次被迫搬家,每次搬家都有一段“辛酸故事”,学校老师自嘲是都市里的“游牧小学”:搬一个地方,搭起“帐篷”再从头开始。




民工子弟学校遇到的困难也绝非搬家这么简单。比如,学生快速膨胀,办学力量跟不上;民工家庭经济困难,相当数量的学生交不出学费;农村孩子基础相对比较差,老师教起来比较吃力,也不容易出成绩,因此师资流失严重等等。而最让民工子弟学校的办学者和教师们心神难安的是,学校本身还是个身份不明的“黑户”。以南京为例,经审批有合法资质的民工子弟学校有近30所,同时还有数量相当的民工子弟学校没有合法身份,是“黑户”。其他城市的情况也十分相似,上海安南民工子弟学校的校长就曾感慨,学校成立7年,没有哪级组织的少工委来主动联系过,而专管青少年犯罪的青保委却把他们纳入管理范畴,学校虽然建立了少先队组织,但却是个无上级、无指导、无管理的“三无组织”。相对于频繁的搬家而言,这种组织上、精神上的“无家可归”的感觉,相信是民工子弟学校的师生们最大的心酸。

民工子弟学校的位置在哪里?仅一个南京市,就有六七十万外来流动人口,义务教育的外来适龄儿童达6-7万。谁来为他们提供教育?各地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本地公办学校向民工子女开放,城乡孩子同在一间课堂里学习;二是利用城市闲置的教育资源,通过社会力量承办民工子弟学校。前一种办法当然最理想,但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所有外来孩子的上学问题,而民工子弟学校收费低廉,入学方便,是公办学校的有益补充。

多数民工子弟学校不要政府一分钱投资,却承担起了教育民工子弟的社会责任,即使他们办学有一些不规范、不完善的地方,也应该宽容待之并尽可能给予扶持。民工兄弟为建设城市出力流汗,他们的孩子应该享受在城市中接受教育的权利;偌大的一个城市,应该为民工孩子留一张课桌
希望他们能到公平的对待~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