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讨论】缘何富不过三代

大洋网讯 中国有句古话“富不过三代”,问题是近几年国内出现的富人富命比秦始皇的霸业还短,那么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目前,有关专家在分析了部分“出事”富人之后,发现这些“出事”的富人大致可以分为8个类型。

  第一类是“赖昌星”类

  
  赖昌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一起走私案的直接策划与领导者,这类富人制富手段除了胆大妄为以外,还有一条就是手中要有权力。这类中的“富人”如果不是东窗事发,没有人知道他们究竟聚集了多少财富!多行不义必自毙,可怕的是这些“富人”已经学得猴精了,他们早早给自己打点退路,在国外买房买地,妄图靠着不义之财颐养天年。由于这类人本身一般与权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这类人的制富秘诀就是一个字“贪”,一般来说,只有手中有权力的人才有更多的机会贪赃枉法,而且因为机会多,熟能生巧,所以这一类型的富人“制富”手段越来越高超,胃口也越来越大。

  第二类是“刘晓庆”类

  刘晓庆自称是亿万富姐。但是“美人迟暮”,屡屡传来因欠款纠纷而招致法院强制拍卖其豪宅的消息,虽然她本人“一哭二闹三上吊”,但是法院该强制执行还是强制执行了。刘晓庆这类型的富人属于做事太“嚣张”,如果不是在得意的时候太张扬,估计不会收场收得那么难看。这类富人失败一般失败在“虚荣”和没有“自知之明”上。

  第三类是“陈旭然”类

  陈旭然红颜薄命,生前是一主持人,死后才发现她不仅有豪宅还有巨款。如果她不死,可能谁也不知道她怎么会有那么大一笔财富?凭着她做主持人的收入,怎么也不可能成为这么一个“富妹”的。那么她是怎么敛财的呢?据说和一位官员有关。有人给她罩着!当然随着美人香销玉殒,那位官员也被正式罢免了。但是那传闻中的3000万财产足以让陈旭然跻身中国富人之列了。中国究竟有多少个陈旭然呢?没有人知道。这类人一般是靠结交权贵,从而获得制富的机会,而且一般他们比较有自知之明,一旦可能,就移民海外,希望以这种方式来开始新生活。他们在生活中绝对不会像刘晓庆这个类型的似的,有事没事就嚷嚷自己是天下最有钱的人。这类富人属于隐藏比较深的“阶级敌人”,他们的安全需要“后台”的稳定,陈旭然是因为意外结果连累了自己的后台被免职,但是对于这类富人来说最大的危险实际不是民工,而是反腐败的力度。

  第四类是“牟其中”类

  曾有“中国大陆首富”之称的牟其中因犯外汇诈骗罪后来被判处无期徒刑。与“牟其中”案可以合并同类项的另外几桩数额惊人的诈骗案件在这里有必要重新提一下,比如1992年3月发生在延边地区的宇全公司(韩玉姬)集资诈骗3.62亿元;1994年,案发北京的长城机电科技产业公司(沈太福)诈骗案,总额高达10亿。当然这些人在被最终“纠”出来之前,都是“富甲一方”的人,他们的胆子是“钱”喂出来的。

  与“赖昌星类”不同的是,“牟其中”类更多的是用“骗”的手段。换句话说,“赖昌星”类更多的是以权换钱,而“牟其中”类则是反过来,以钱养权,再借权生钱。许多诈骗分子往往上交权贵,下结亲信,平时出入阔绰,挥金如土,而且这些人能量很大,关系“通”天,一旦有动静,耳目立即通风报信,以权压法,以情徇法,使司法机关障碍重重,阻力极大。

  第五类是“禹作敏”类

  禹作敏是天津大邱庄的致富的带头人。但他本人素质不高,属于人一阔脸就变的那种。他成功以后,派头大得难以想象。地县一级的组织,根本不放在眼里。他用封建帝王的那一套来“统治”大邱庄,俨然是一个割据一方的诸侯,到最后竟然公然对抗国家司法机构。“禹作敏”类的富人在一些富裕起来的农村比较常见,他们不但搞一言堂,有的甚至缔结有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欺男霸女横行乡里。

  第六类是“史玉柱”类

  史玉柱和刘晓庆、禹作敏这样的类型存在巨大的不同,我们可以认为刘、禹所受教育不够,有自身的局限性,尤其是禹作敏有小农意识在作怪。但是史玉柱不一样,他是软件科学硕士,下海创业后推出桌面中文电脑软件M6401,4个月后营业收入即超过100万元。应该说他算是第一批“知本家”吧。他1991年成立巨人公司。第二年即出台38层的珠海巨人大厦设计方案。后来这一方案一改再改,从38层蹿至70层。史玉柱走运的那两年,是1993年和1994年,巨人集团仅靠卖中文手写电脑软件在1993年一年的销售额即达到3.6亿元,成为中国第二大民营高科技企业,史玉柱成为珠海第二批受重奖知识分子。

  1994年初,巨人大厦一期工程破土。当年8月推出脑黄金。史玉柱当选中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好景不长,1996年,由于巨人大厦“抽血”过量,再加上管理不善,巨人保健品市场迅速萎缩。巨人大厦资金告急。1997年初,巨人大厦未能按期完工,国内购楼花者天天上门要求退款。不久,巨人大厦停工,巨人名存实亡。这类人最大的败因就是好大喜功。

  第七类是“胡志标”类

  红红火火做“标王”,结果哗啦啦说倒就倒了。也许很多人认为胡志标的问题在于过分地相信中央电视台,一个有远大前途的企业被电视台毁了。其实——胡志标当初就是靠在广告上敢于投入取得成功的,问题在于,成功以后,他将这些偶然的东西上升为必然的规律,打算就这么照此办理。结果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然胡志标也好,还有秦池也好,他们的失败也有媒体的一份责任。在人家好的时候,有些媒体不负责任给人家吹得天花乱坠,人家遇到问题和困难了,好多媒体又联合起来趁火打劫,落井下石。结果是釜底抽薪,使这些名噪一时的企业公众形象一落千丈,几乎丧失了“生还”的可能。

  第八类是超级庄家“吕梁”类

  吕梁从组织资金进入企业筹划重组,到在二级市场控盘指挥,再到直接通过新闻舆论为自己造势,身兼三大角色轮转自如——他是中国股票市场上三位一体的“超级庄家”的典型代表。如果没有世纪之交“中科系”股票的雪崩,45岁的吕梁可能仍然选择往昔的角色:在国内证券投资的小圈子里名气很大,而在社会上却尽量低调,免为人知
[/SIZE]

Re:【讨论】缘何富不过三代

上海富人区初具规模 各地名流纷至沓来明星已越来越多地入住上海,并在富人区购房居住,成为一种趋势和时尚。赵薇、胡慧中、江珊、吕良伟的前妻———恬妞、电视主持人袁鸣、著名的画家陈逸飞等方方面面的名人都在上海的富人区购置了房产。

  但根据相关部门对广州、上海等城市所作的调查,税务专家们初步拟定了“高收入人群”标准———年收入在6万元以上。事实上按照此标准,这些“高收入阶层”只能勉强住在北京四环路以外的经济适用房

  谁在上海富人区生活?

  今年春天,林忆莲一个人悄悄来到了名都城。名都城位于上海古北新区,一处高尚豪宅区。据介绍,林忆莲其实是上海人,在上海的亲戚很多,她的父母早于10年前就在上海定居。

  这样的明星已越来越多地入住上海,并在富人区购房居住,成为一种趋势和时尚。赵薇、胡慧中、江珊、吕良伟的前妻———恬妞、电视主持人袁鸣、著名的画家陈逸飞等方方面面的名人都在上海的富人区购置了房产。

  在置业购屋方面,体育明星也不甘落后。曲圣卿今年年初从辽宁转会来到上海申花足球队。一到上海,他就喜欢上了这个城市,希望在这个城市长久地安居下来。结果,他在新落成的申花队训练基地———浦东康桥附近,买下了康桥半岛一套别墅,价值近百万。还有大名鼎鼎的梁朝伟、陈晓东等等,都在世贸滨江购置了自己的物业。

  除了影视明星,境外跨过的高级管理人员也首选富人区居住。张先生,一名拿着加拿大护照的香港人士。在担任某世界著名公司部门经理时,年薪10万美元。由于公司把中国总部从香港迁来上海,他就在上海长住下来。这个富有的跨国公司自然出手阔绰,让他自己自由地在上海挑住处,然后由公司出钱租。结果他发现,公司给他每个月的租金根本花不完。最后终于落实了位于浦东金桥国际社区路的一套高级公寓。像张先生这样的外籍高管人员,构成了上海富人区的很大一块人群。

  另外,上海有钱的企业主其实并不少。但由于各种原因,他们不像北方的张瑞敏、张朝阳那样喜欢作秀。但是千万不要怀疑他们的经济实力,同时,海派文化的熏陶为他们身上带来了一种儒雅的气质,他们不张扬,但绝对懂得生活的品质。当然,这也是他们与暴发者的主要区别,因此,这些有钱又有着生活上不同一般追求的人们将自己的家安排在了上海的高尚住宅区内。

  还有一批网络新贵们可以承受富人区的生活。虽然现在网络热已急速降温,但是,网络公司的CEO们,依然可以享受着高薪带来的优质生活。不仅是网络,还有许多日新月异地兴起的新兴行业也是如此,这样的新兴CEO在上海已成为一个群体,他们操着流利的英语,穿着或时尚、或休闲的衣服,喝着星巴克的咖啡。大部分的CEO有着中西方双面的文化背景,可以在上海的富人区中游刃有余。

  当然,以上都是拿人家工资或是小有资产的人,他们还只能算小资阶级。事实上,在上海的许多顶级富人区里,还有许多真正的资产阶级,他们给替别人发工资的人发工资,他们的资产已经只是银行户头和股票市场上窜下跳的数值,他们的生活我们无从考证,但从许许多多的影视节目里,我们多多少少可以了解到一点他们的生活状况。此外,还有许多优秀的高级白领、金领人士、科技工作者、海外华侨、海归派等等,他们一起进驻了我们的“富人区”。

  在中国,富人是指什么人呢?富人的官方称谓是“高收入人群”。2000年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调查后得出的中国“富人标准”是:户均年收入3万元以上,拥有商品房或者拥有私人汽车;虽没有商品房和汽车,但户均年收入远远高于3万元的家庭。

  相对国家统计局而言,在税务部门眼里,富人(高收入个人)则是另一种标准。根据相关部门对广州、上海等城市所作的调查,税务专家们初步拟定了“高收入人群”标准:年收入在6万元以上。事实上按照此标准,这些“高收入阶层”只能勉强住在北京四环路以外的经济适用房。北京市民心中公认的富人一般的身家至少要在上千万元左右。所以,富人的标准也是个变数,在不同的地域,它会显示出不同的内容来。

  还是来看看国际标准吧,每个社会的高收入阶层总是处于社会“收入金字塔”的最顶层。据统计,全球1%富人收入占到社会全部收入的60%。2001年,中国7万亿元的存款总量中,人数不足20%的富人们占有80%的比例。根据这一相对标准(收入最高的10%人群),再按照上述假设(富人的收入占到社会总收入的80%),并结合最新的人均年收入情况,我们不妨折算一下“富人”的大致人均年收入。

  据国家统计局公报,2001年只有广州、上海和北京三城市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超万元,其中,广州14694元、上海12883元、北京11578元。按上述方式计算,各城市“富人”的年收入分别为117552元、103064元、92624元。

  尽管这样的计算很不规范,也谈不上科学,但可以大致看出三城市“富人”的年平均收入水平:10万左右。

  富人们的故事随处可见,对于更多的人来说,他们的生活与自己有着相当的距离,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富人区也许是一个只是概念,但真正地理解她,尊重她,享受与世界级富人区共同生活在一片天空下的乐趣,也许,也是相当有意思的事情,毕竟,有梦想才会有追求。

Re:【讨论】缘何富不过三代

北京四成商品房名归外地人 富人争抢高端楼市新华社电不少穿着考究的神秘人士,频频穿梭往返于京、沪、穗等城市,不谈商务,不觅风光,专看楼盘,临走时出手不凡;留下一笔笔购房订单。

  如今,中国人置业半径迅速扩大,由同城买楼转向异地置业,富人阶层中涌现的“置业候鸟群”越来越大,争分高端楼市。

  据一些市场调查机构统计,北京市一年卖出去的上千万平方米的商品房,约有四成以上名归“置业候鸟”,销售额上百亿元。上海近3年来,外地人买走的商品房面积比重由11.7%猛增至25.8%,其中每平方米7000元以上的高价位房屋,有一半被“置业候鸟”购得。大连市约1/3的高档住宅被外地人买走。三类“候鸟”各取所需

  调查显示,有能力跨地区买楼的“置业候鸟”大多出自中国先富人群,大体可分为三类:

  商务暂住型——将出差变成回家。类似这样的暂住型“置业候鸟”以演艺界、商界人士居多,因为他们总要频繁到外地出差,住高级宾馆花费较多,索性在当地买下一处居所,把出差变成了回家。

  健康养老型——退休之后养天年。一些成功人士常常希望在退休后到一个环境、气候好的城市去养老。他们在中国各个城市间进行认真的比较,反复权衡,最终会在一个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医疗服务水平高的城市买一套房子,携老伴颐养天年。

  投资增值型——期待从固定资产中捞金。近年,申奥、申博成功的重大利好消息,带动京、沪楼市人气上升,房价也一路走高,还有一些风景优美的小城市开发建设步伐加快,资金流、人流、物流趋旺。三大原因使“候鸟孵化”

  长期研究房地产市场的李强博士分析说,富人群体中的异地“置业候鸟”越来越多、越飞越远。一是因为他们具有经济实力,同时由于商务一体化的形成,上海、北京等地已逐渐放开入市限制,促进了置业半径的扩大。二是居民个人投资理财渠道不是很多,银行利息低,股票证券风险又大,因此很多人把投资目光投向相对风险较小的房地产。三是交通、通讯日趋发达,如京、津、浙、辽等一些地区实现了高速公路联网,成功打造“几小时生活圈”,为“置业候鸟群”提供了良好的风水宝地。

  中国房地产协会会长杨慎说,中国目前约6.6%的人拥有第二套住房,实际上这个比例可能要达到15%。

  “置业候鸟”为中国楼市带来新课题,北京、上海等热点地区高档商品房价格居高不下,楼市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这一方面要求开发商进一步提高住宅品质,同时也为政府部门加速户籍改革、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出了新挑战。

Re:【讨论】缘何富不过三代

国人的劣根性呀
[Move]认识你,才知道有一份心情叫依恋,有一种感觉叫思念,有一句誓言叫偕老![/COLOR][/FONT][/SIZE][/Move]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