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龙芯”横空出世:终于对Intel说不(转载)
五一假期,香港PC weekly 电脑杂志编辑Alan杨来电话交流电脑技术,谈到中国生产的CPU“龙芯”时,Alan杨希望我能提供资料在PC weekly电脑杂志上进行相关介绍。刚巧半小时后看亚视本港台播映的《霍元甲》正在上演陈真与日本人的比武场面,不由想起那时国力日衰、列强侵华,但霍元甲、陈真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奋力维护民族尊严,顿时心潮澎湃,立刻激发起以香港电子工作者及网络人身份,谈谈自己对“龙芯”的看法,从技术、经济、政治角度与内地网友一起交流、分享的强烈愿望。
一、“龙芯” — 中国“芯”
几天来,《霍元甲》剧集主题曲“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一直萦绕心头,挥之不去。银屏上陈真与日本人对决的精彩场面,使我联想起IT界国人不畏列强、奋发图强的一幕又一幕精彩对决。那么,就让我们先从联想和华为这两个中国最著名的IT企业说起吧。
1、感谢联想开了个好头
笔者以为联想的成功主要归功于两件事:一是坚持不懈的推“联想汉卡”,使其站稳了脚跟,正如《联想为什么》一书中所说“从联想汉卡开始,联想人才真正明白自己的优势所在”。二是当初果断的对PC巨头IBM说“不”,转而牵手AST并最终用联想微机取而代之,直至最后成功收购IBM全球PC业务,令国人拍手称快。感谢联想开了个好头,树立了民族光辉榜样!
尽管今天的“龙芯”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与目前主流CPU相比性能上还有不少差距,
还不能与Intel和AMD的CPU在PC市场上竞争,但坦率讲,今天“龙芯”的境遇已经比当年的“联想汉卡”好多了。回想当年的“联想汉卡”是由做大型机出身的毫无产业经验的科研人员一块一块的手工焊接而成、又一块一块的人工检测。据说1986年,联想第一线销售人员每天接到的投诉电话和定货电话几乎一样多----每卖出100块“汉卡”,就有30块出问题;而今天的“龙芯”不仅获得了中科院重大知识创新工程项目和国家863计划的支持,通过了严格的成果鉴定、基准程序测试和产品测试,可进入商品化生产;还得到了各地政府和企业的大力支持,已在北京、重庆、江苏、广东等地建立了产业化基地。
1987年,在中国最重要的计算机企业四通公司选择电子打字机犯了方向性错误的同时,联想当家人柳传志以“非凡的远见”抛开了当时占联想三分之一稳定收入的IBM,开始代理AST兼容机。从与AST签署代理协议那时起,柳传志就打定了最后取而代之的主意。打着“国”字号招牌,乘着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春风,联想电脑逐步在各个领域挤占了IBM市场,并于前年(2004年12月8日)以12.5亿美元成功收购IBM的全球PC业务。联想从1987年对IBM说“不”到今日将IBM斩于刀下,刚好用了20年的时间。再过10年、20年,我们有信心并期待同样出自于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神州龙芯能带给中华民族更大的惊喜!
2、假如中国没有华为
华为公司的创业和发展史不足20年,但是它的经营网络已经遍布中国的城市乡村及海外市场。2001年到2002年间,在全球电信基础设施总投资下降50%的情况下,华为的国际销售额还是增长了68%,从2001年的3.28亿美元上升到2002年的5.52亿美元。2003年是华为发展史上重要的一年,在这一年的年头,由于华为登陆美国因而踩痛了网络业巨头思科,于是一场不可避免的交锋爆发了!1月24日,思科在美国提起诉讼,指控华为非法侵犯思科知识产权,非法抄袭、盗用包括源代码在内的思科IOS软件,抄袭思科拥有知识产权的文件和资料并侵犯思科其他多项专利。此案在众志成城的华为人的沉着应对和各方努力下,思科最终撤回了诉状,双方解决了所有的专利纠纷,并承认华为没有侵权行为。然而,就在这一年,华为在世界各地部署了1亿个C&C08端口,创造了行业记录。03财年华为国内销售突破300亿,稳坐国内通信老大;国际销售额317亿,在国际上站稳了脚跟。思科公司起诉中国的竞争对手华为,表面上看是“知识产权”之争,实际上是“美国硅谷”与“中国工厂”在产业地位上的较量。
“假如中国没有华为”是《计算机世界》一篇文章的标题,记者阳光在文章的开头是这样说的:很久以来,华为一直是中国IT业技术企业的标杆。包括柳传志等一批知名企业家一提起同行华为,言必称其是“在攀登喜马拉雅雪山这样的技术巅峰中,华为是极少数选择‘爬北坡’的成功者”,羡慕之情溢于言表。作者认为“以华为和中兴为代表的中国本土公司首先就在中国市场上与思科这样的跨国公司们短兵相接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并作了一连串“假如中国没有华为”的各种假设:假如思科选择不起诉华为,任凭华为产品在包括美国市场在内的全球市场长驱直入,进一步蚕食思科的市场份额;假如华为这样的中国IT企业不从事核心技术的研发;假如华为这一次一定会被思科的诉讼围剿、从全球市场收缩阵线……虽然我们无法想像这一连串假设可能导致的结果,但是撇开简单的“民族情绪”不论,丧钟为谁而鸣?华为只不过是因为它在发展核心技术和进军全球市场上走得最远,所以才遇到这样罕见的、高强度的“暴风雪”,第一次真正体会到了“高处不胜寒”的滋味。如果说思科对华为关于知识产权的诉讼是华为的“成人礼”,倒不如说是走向国际化的中国IT企业们的“成人礼”。而华为,不过是这场仪式中的第一个出场者。
4、“龙芯” 也要对Intel说“不”了
众所周知,CPU是决定电脑性能的核心部件,也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其负责整个系统指令的执行、数学与逻辑的运算;数据的存储与传送;以及对内对外输入/输出的控制。而在这个电脑核心部件市场领域里,人们最为熟悉的两个品牌无疑是Intel和AMD,他们在处理器市场的强势地位似乎无人能撼动。在CPU技术上,我们跟国外厂商有着较大的差距,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PU芯片,是我国计算机产业的一大“芯”病,也是我们这些电子工作者、网络人胸口永远的痛。
过去,代表着国际IT顶尖技术的CPU芯片一直被英特尔等国外巨头所垄断,中国企业及消费者为之付出了巨额版权费。好在神州龙芯公司先后推出了“龙芯1号”、“龙芯2号”,打破了中国无“芯”的历史。“龙芯”的诞生被业内人士誉为民族科技产业化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商品化的“龙芯”1号CPU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已打破国外垄断,
初步掌握了当代CPU设计的关键技术,为改变我国信息产业“无芯”的局面迈出了重要的步伐,对我国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计算机产业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中国的CPU核心技术、国家安全、经济发展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有信心:“龙芯” 对Intel说“不”
的日子不会太远!
二、从技术看“龙芯”
1、“龙芯1号”横空出世
2002年9月28日,中国第一颗通用式处理器芯片—“龙芯1号”发布,结束了我国在计算机关键技术领域的“无芯”历史。“龙芯1号”是一款32位微处理器,采用0.18微米工艺,CMOS工艺制造,包含近400万个晶体管,具有良好的低功耗特性,平均功耗0.4瓦,最大功耗不超过1瓦,主频最高可达266MHz。“龙芯一号”处理器是一款既兼顾通用又有嵌入式CPU特点的新一代32位处理器,拥有32位MIPS指令系统,并采用一套简单高效的动态流水线,支持乱序执行和精确中断处理,可以在大量的嵌入式应用领域中使用。从技术和应用的角度来看,“龙芯一号”与主流CPU产品还有着很大的差距,仅相当于中端Pentium 2的水平。
2、“龙芯2号”性能大幅提升
2005年4月26日面世的“龙芯2号”是国内首款64位高性能通用CPU芯片。“龙芯2号”仍采用0.18微米 CMOS工艺制造,最高频率可达到500MHz,功耗3~5W,支持64位Linux操作系统和X-window视窗系统,SPEC CPU2000分值可达到300分以上,是“龙芯一号”
实测性能的10到15倍,完全可以媲美Intel Pentium 3,超过1.3GHz的威盛处理器的2至3倍。龙芯2号的主要应用目标是Linux桌面网络终端、低端服务器、网络防火墙、路由器交换机、多媒体网络终端机、无盘工作站等。
最近研制的龙芯二号增强型CPU,性能已经达到中低档“奔四”水平。最新龙芯2号----龙芯2E(Godsun-2E)已经开始最后的测试工作,运行主频为1GHz,性能已经达到了2GHz奔四处理器的水平。
3、“龙芯3号” 正在预研
虽然“龙芯2号”正火热推广,但“龙芯3号”也正在预研。据悉“龙芯3号”将是一款多核处理器,至少也是一款四核的产品,并增加专门服务于Java程序的协处理器,以提高Linux环境下Java程序的执行效率,指令缓存追踪技术等。“龙芯3号”最终将实现对内峰值每秒500-1000亿次的计算速度。
三、从经济看“龙芯”
1、“世界工厂”的困惑
众所周知,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到过“珠三角”、“长三角”的读者,特别是在此两地工厂工作过的应该有切身感受。众多外资企业将生产过程的低端部分----主要是加工和组装环节转移到中国,这些低端环节耗费劳动力多,劳动强度大,但附加值很低。 电脑业界赫赫有名的罗技鼠标,生产工厂设在苏州,每年向美国运送2000万个贴着“中国制造”标签的鼠标,每只在美国的售价约为40美元。在这一价格中,罗技拿8美元,分销商和零售商拿15美元,另外14美元进入零部件供应商的腰包,中国从每只鼠标中仅能拿到3美元,而且工人工资、电力、交通和其他开支全都包括在这3美元里!
站在电子爱好者角度看,鼠标的制造有何难?难就难在罗技能将小小鼠标产业做得这么大,关键在于其知识产权和品牌。说得极端一点,小小的CPU芯片,动辄成百上千甚至上万元一颗,其主要材料无非是一点金属和可从沙子中提炼的硅,但是不掌握CPU设计技术、芯片制造技术,我们又能有何选择?
对PC产业来讲,包括联想、方正这样的大企业利润也是相当低的,主要原因就是我们买别人的芯片来组装,只是一个组装工厂而已。而且,在国际CPU巨头AMD与英特尔的明争暗斗中,中国PC厂商无论怎样都掩盖不了“看他人脸色”的尴尬处境, 既要哄着占有份额优势的英特尔,又不敢得罪价格占优的AMD,而这一切都缘于我们无“芯”可挑大梁,缘于中国PC业长期以来没有占据技术的制高点。
2、“龙芯”的市场前景
进口一颗服务器用的CPU芯片(至强MP)价格高达几万元,占到服务器成本的70%以上,据统计,光进口芯片国外大公司每年就能从中国赚走一百多亿美元。如果“龙芯”可以替代,市场前景不可限量。
为了促使“龙芯”能尽快得到整机制造企业和系统设计企业的应用,使其顺利进入产业链,促进产业化,国内MII-MS嵌入式软件实验室为“龙芯二号”CPU开发面向Windows CE.Net 5.0的BSP软件支持包,使“龙芯”能支持微软公司的Windows CE这一业界主流的嵌入式操作系统。“龙芯2号”电脑目前已亮相国际市场,基于Linux,含40GB硬盘、256MB内存,具有上网、收发邮件、办公文本处理、音视频播放等基本功能,相当于1GHz的奔3台式机,售价仅150美元。
点
击
图
片
看
原
图
但仅仅只有低价是不够的。CPU的产业链非常长,并不是说做出了一个产品马上就可以形成一个产业,就能够大量的卖出去。它需要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硬件设计的配合。产业化的主要手段就是建立产业联盟,目前在北京有龙芯公司,在重庆、江苏、广东等地都有“龙芯“的基地。“龙芯”的应用不仅仅限于电脑,对国防工业,网络服务器、路由器、游戏机,特别在中国广大的四、从政治看“龙芯”
1、“龙芯”,安全芯
数字家电产品市场,会有更光明的前景。
所以,与联想成功收购IBM 全球PC业务相比,“思科公司起诉华为侵权案”对“龙芯”的发展更有意义。尽管中国“龙芯”是自己设计的,但“龙芯”产业化的过程中,
只要和别人的兼容,必然会陷入国外设置的知识产权陷阱。英特尔等老牌CPU厂家由于进入市场早,已经申请和获得了不少专利,要想绕开这些专利非常难。更重要的是,英特尔对市场的垄断已使其成为市场上的标准制定者,个人电脑市场的CPU基于英特尔的X86架构,很容易陷入英特尔设置的知识产权陷阱。所以专家们认为:“龙芯”应主要发展行业领域的服务器应用,比如银行、电信等,另外因为以“龙芯”为基础的曙光“龙腾”
服务器基于RISC架构,是另外一个标准,不会陷入英特尔的知识产权陷阱。
3、北京对微软说“不”
时间再回溯到2001年12月28日,在北京市政府软件采购招标会上,包括金山、中文2000、中软、瑞星、江民、中科红旗、新科在内的参加投标的国内7家软件厂商的产品全线中标,拿下了政府采购多达几万套正版软件订单。而实力强大的微软则令人意外地无功而返,名落孙山。为什么会这样?在此次软件采购招标最大赢家、微软的竞争对手金山彻夜狂欢的同时,我们不禁要问:北京对微软说“不”的背后是什么?
据知情人士透露,微软与北京市政府其实很早就开始接触了。针对北京市的政府采购,微软最先开出的价格是5000台电脑5000万元人民币,随后,又报出了万台采购量的具体价格:Win XP每套850元,Office XP价格为2650元,两年后的升级费用分别为:Win XP475元,Office XP1534元。但双方在价格上一直没有谈拢。
2月27日,此次采购行动最后敲定的日子,微软仍不让步。北京市政府采购工作组提出能不能不要Office XP而只选择Win XP,微软提出如果不捆绑Office XP办公套件,则每套Win XP操作系统的价格将由原来的850元人民币涨至1200元。随后,有关负责采购人员提出,基于实际情况考虑,希望微软能提供Office 2000,但微软的答复是,Office 2000已经不卖了,非要买的话,可以将Office XP自动降级为Offfice 2000使用,但必须维持Office XP的价格。
结果是:参加投标的其他7家中国企业都中标了,只有微软无功而返。
其实“微软在北京市政府采购中无功而返的原因不止是报价不合理,安全因素、性能价格比因素也是一大原因----作为政府机关来讲,根本用不了Office XP那么高的版本,有Win 98或者Win 2000就足够了。此外,按照惯例,世界各国大多在操作系统上用的是Windows,但在办公软件上则多用国产软件,韩国、日本都是如此。”一位市场人士这样说。
点
击
图
片
看
原
图
业界人士普遍认为,此次事件乃国产软件发展史上的一个分水岭,正如金山总裁雷军在会后所说:“由此出发,未来10年的国产软件将发展成为一个巨大的软件工业,国人大规模使用国产办公软件和操作平台的时代也将随之而来。”刚巧龙芯2号的主要应用目标是Linux操作系统,以避开与Wintel阵营的正面直接交锋。政府大力打击盗版与保护和优先使用国产软件,对我们即将出世的“龙芯”新生儿应该是个好兆头。
“龙芯”最为独特的优势,不是性能,也不是价格,而是它的安全性。军队、政府、国有企业和科研机构等部门使用的信息技术设备,直接关系到国家信息网络的安全。采用“龙芯”CPU,将有助于消除我国在电子政务、国防等方面的安全困惑,改变在信息安全领域的被动局面。
CPU是各类电子系统的核心。因为缺乏自主的CPU技术,也直接或间接导致我们很多产业中的许多技术和产品要依靠进口。如果不掌握核心技术,我们的武器装备和核心装备,我们的国家安全也将受到严重的威胁,因此国家将微处理器列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目前一个普通的芯片一般要由三百万到四百万个晶体管构成,这样每个晶体管具体起什么作用,有什么实际功能都难以查清楚、说明白,所以芯片就有可能存在“后门”。某些国外大公司的芯片在出口之前,都会把一个特别的口令留给该国国防部,这样两国交战的时候,一个口令就可能将敌国的相关系统置于瘫痪。
前一段时间联想公司收购IBM的全球业务,美国政府就在担心收购以后电脑里是否会留有后门会威胁到他们国家的安全等等。而我们中国又有多少部门和个人在使用美国的电脑呢?即使不是美国的电脑用的也是“美国芯”,那我们的国家安全呢?而“龙芯”就不存在后门问题,而且有内建的系统安全硬件,还可以抵御黑客等一大类网络攻击。所以从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我们必须拥有和大力发展自己的“龙芯”。
2、自主创新才有出路
中国商务部长薄熙来曾经向欧盟的官员算账,称中国出口8亿件衬衫,才能换回一架空中客车飞机。由于中国向美国的出口多为低附加值的实物产品,而美国向中国的出口多为金融、法律服务、软件等高附加值的非实物产品,因此才会出现“中国开到美国的船都是满的,开回来时都是空的”的现象。而在上述一多一少、一虚一实的交换中,表面的等价却掩盖着深刻的不平等。
目前中国所有的产业,拥有自己的技术和标准不到1%。中华民族是非常坚韧的,我们在最困难的时候,用简陋的装备造出了两弹一星。虽然目前我们在技术上和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但是CPU这种关键核心技术关系到国家战略,无论花多大成本都要做,不能受制于人。
关键的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技术一定要自己做,因为用钱买不到。“龙芯一号”(
频率200M左右)研发出来时,国外把技术出口限制放宽到200M。“龙芯二号”发布后,
频率达到500M,美国就把技术出品限制放到400M。
有人认为中国不可能做出高性能CPU,所谓不可能是因为我们没有去做,“龙芯”已经证明这一点。目前CPU发展到一个难得的转折期,由于物理极限和功耗的限制,像英特尔一些公司,也在苦苦寻求新的突破,这是我们的大好机会。由于主频做不过国外大公司,
“龙芯”设计选择了在结构上的创新和突破,通过结构的优化、并行编译和软硬件的协同来提升程序运行速度,弥补主频的劣势。自主创新就是要另辟蹊径,一步一步跟在别人后面是没有出路的。
五、结语
中国工程院院士、联想汉卡发明人倪光南指出:IT核心技术的掌握关系到国家的信息安全,因此,IT核心技术中国非做不可。
一位网友在搜狐博客网上这样写到:很希望看到中国自己的CPU,不管它的性能怎样,只要它上市,我就会买。身为开发人员,深深地能够理解作为中国的开发人员所担负的历史责任。既然没有机会加入到CPU的开发中,那就在他们辛勤工作的时候默默支持吧!多么朴实的言语,但展现的却是国人高昂的爱国激情!
“龙芯”的问世不仅仅在于中国自主研发出了自己的CPU产品,其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它穿透了困扰在中国科技人员心中的一团迷雾,凭借着自身的技术研发实力,中国同样可以自己研发生产出被国外垄断的产品。目前有不少年轻人,对国货表现出一贯的不信任,尤其数码产品等。日本人就很善于引进外国技术,然后学习、模仿、创新,中国人同样也有这种精神。中国既然可以在艰难条件下研发两弹一星,在航天领域与美国、欧洲并肩前进,那么在芯片研制领域也一定可以做到!
“龙芯”是我们自己的孩子,我们要用心去爱护他。虽然他现在还不如Intel,但至少目前还没有几个国家能够生产出这种暂时不如Intel的东东!这就是我们的骄傲!回想霍元甲时代,作为香港特区一位电子工作者,笔者再次感慨万千。我们是龙的传人,不是东亚病夫!我们坚信“龙芯”的成功是必然的!我们期待着“龙芯”带给我们更多、更大的惊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