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转帖】重拍《射雕》的背后





央视版《射雕英雄传》正在热播。



教育、语言、大众传播、戏剧、小说等等文化形式的意义所在不是所谓更高现实的再现,它们本身的生产过程和在社会上被接受的过程都值得研究——雷蒙·威廉姆斯



自从央视要重拍射雕英雄传的消息传出之后,整个舆论界顿时像吞了兴奋剂一样纷纷扰扰,沸沸扬扬,一会儿各大明星纷纷竞争《射》的角色,一会儿请名家给《射》设计服装,一会儿哄传《射》的导演要换人,一会儿又报道原著作者金庸在拍摄现场某地出现,一会儿又说主角形象不符合原著,一会儿导演信心百倍的说新《射》将超过经典版,一会儿观众评论经典板是无法超越的……。一时之间热闹无匹,仿佛全中国的人都无事可干,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这个上面了。

观众对《射》如此强烈的兴趣至少可以追溯到20年前。80年代无论男女老幼,没有人不知道金庸,很少有人不迷金庸。金庸的书排满各个租书店的书架,黄蓉、张无忌、独孤求败,笑傲江湖等名词更是时时刻刻挂在人们嘴边。人们单纯的倾心喜爱这些武侠形象.1983年,香港拍摄,由翁美玲、黄日华主演的电视剧《射雕英雄传》问世,并被引进大陆,一时之间,家家都在看《射雕英雄传》。那个时候电视还不是很普及,往往是左邻右舍,呼朋引伴的挤在一台小小的黑白电视前,看完之后热热闹闹的评论一番,小孩兀自羡慕不已宣称自己长大以后一定要作大侠,飞檐走壁,除暴安良,飘逸得像神仙一样(不才就是其中之一)。

83版的《射雕英雄传》之所以根植人心,一方面是因为它拍的确实相当好。那时候的人还没有被现代化的生活弄得什么都不在乎,所以无论是翁美玲、黄日华等主角,还是跑龙套的小乞丐都把演戏当那么一回事,投入真挚的感情,与戏里角色融为一体,毫无现在某些戏的矫揉造作:黄蓉是娇蛮任性,但决不装嗲作痴;郭靖是傻,但决不呆滞;黄老邪是邪,但决不装酷。翁美玲一举成名,但是不久这个人人都真心喜爱的年轻演员却为不知名的原因自杀了!人们为此惋惜万分,更把对这个演员的爱倾注到她主演的这部电视上。从此就更加奠定了83版《射雕英雄传》的经典地位。

83版《射雕》走红的关键原因还是当时的社会氛围、大众心理。50到80年代以前,整个中国大陆的文化生活与现在相比极其贫乏。那时侯我们唱的歌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解放区的天》、《社会主义好》、《大海航行靠舵手》;我们看的电影是《渡江侦察记》(1954)、《金沙江畔》(1963)、《智取威虎山》(1970)、《沙家浜》(1971)、《南昌起义》(1981)、《秋瑾》(1983);我们的流行时尚是唱样板戏:学你爹心红胆壮志如钢,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党叫儿做一个刚强铁汉(红灯记选段);誓把反动派一扫光,我们是工农子弟兵,甘洒热血写春秋(智取威虎山选段)等等。虽然娱乐形式多样,但内容却一:都是叫人们要作一个勇敢的人,革命的人,斗争的人,警惕的人,总之决不能做一个小资情调的人。但是人的生命如此鲜活蓬勃,仅仅做一个革命的人远远不能满足人的精神需求。而83版的《射雕》给长期陷于阶级斗争的人们打开了通向另外一个世界的门,这个世界里的人们裙裾飘逸、武功高超、潇洒浪漫、谈吐轻松,自由自在,最可爱的是在这个世界里不用时刻警惕阶级斗争,人的七情六欲,爱恨情仇在这里是如此坦诚、直白。78年改革开放之初,人们刚刚张开迷蒙的双眼,看到《射雕》这类的作品,久被阶级斗争绷紧的神经和僵化的头脑陡然一下子舒缓了,轻松了,愉快了,整个社会氛围在这些"休闲"的故事面前逐渐的解冻。80年代在这些"难登大雅之堂"、不入流的武侠言情小说的烘托之下,呈现出一种迥乎不同的面貌。陈晓明描述得好"80年代初起的大众文化洋溢着解放的激情和温馨的浪漫。它有着'朦胧诗'般的美感。"所以时代决定了《射雕》远不只是一部武侠电视那么简单,它是轻松和自由的标记,代表了最初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它承载了人们太多的历史记忆。

然而时过境迁,2002年的中国与1983年中国大不一样了。不说人们由80年代的小平房搬进了水泥森林,由漫步在大街上变成了穿梭在如织般的车流中,至少人们不用再跑到邻居家蹭电视看,而可以自得的一个人守着一台电视,从1频道转到100频道也没人管你。在时光的流逝中,这个社会已经不知不觉的转变成了一个纯粹的商业社会,你再也没有兴致也没有时间跑到邻居家里去看电视聊天。"商业社会不仅加快了人的生活节奏,它甚至消解了时间向量,一切都处在变化、转瞬即逝的整换之中……经典文化的传统延续性和永恒性观念在这里没有实际的存在处所,文化工业无计划的生产产品,利润增长的欲望吞并了文化秩序井然的进步图表"于是我们这个社会便堆满了各式各样的文化产品,从《雍正王朝》、《橘子红了》、《宰相刘罗锅》等清装戏到《过把瘾就死》、《爱你没商量》等现代都市剧;从《罪证》、《永不瞑目》等最具有社会意义的正剧到《还珠格格》、《我爱我家》纯粹胡侃的休闲剧;从《花季?雨季》等青春剧到《人到中年》等中老年观众看的电视剧;从《天下粮仓》、《咱爸咱妈》这样反映现实的电视到《达摩祖师》、《百花仙子》等这样的神怪剧等等不一而足,无法归类。你一打开就能看见它们,它们填满了你的空余时间,不知不觉它们也填充了你的大脑。这就是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人们的目光被电视电影,报刊杂志、巨幅广告和海报栏上一个又一个转瞬即逝的图象吸引,永远在苛求下一个画面,再下一个画面,没有餍足的时候"。中国虽然还没有进入后现代,但是文化生活上已经很有点后现代的味道了,以"焦虑"为典型的特征,呈现一种节日狂欢式的"众声喧哗"。所以陈晓明感叹说"80年代前期追求个性,自由和人的价值的那种感觉已经荡然无存,自行其事的大众文化依照商业准则运作"。

在这样一个焦虑、躁动不安的社会里,人们格外地怀念以前那种浪漫的、田园牧歌式的文化生活,想念那种大家挤在一起看电视热热闹闹的感觉。而敏锐(或者可以说是无孔不入)的影视制作人正是抓住了大众的这种心理,从中看到了无限的商机,从而使一个又一个的电视节目运作起来。重拍《射雕英雄传》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炒作起来的。因为人们认为"灵魂的焦灼和骚乱被温柔的抚慰,埋藏在心中早已黯然萎缩了的梦有一次不同寻常的上演,蒙尘多年、喑哑无声的生命琴弦突然间被一只冥冥之手拨响,内心世界中无数琐细的纤弱,难以启齿的东西,瞬间汇成愉悦的生命旋涡……苍白的生命因此充溢了绿色的希望。"老剧重拍真的就能满足观众的这个要求吗?这只能是一个大大的问号。要知道"后现代主义最显著的特点或者说手法之一便是盗袭。"重拍的《射雕》会不会又是盗袭的牺牲品呢?

当年金庸以一元钱的价格将《笑傲江湖》的拍摄权白送给了中央电视台,一时间舆论界沸沸扬扬,观众也对此抱有很大的希望。结果电视播出之后,观众激烈的反映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可能就是观众自己也是没有预料到自己是如此不满意央视版的《笑傲江湖》。网上甚至有人破口大骂。"绿竹翁干瘪委琐,早年在溥仪身边侍奉,任我行长了一副庄稼汉的身板,可惜却被拉了来做教主,蓝凤凰做个镖局的大小姐倒是绰绰有余,曲洋行将入土,死不足惜,刘正风脑满肠肥,死有余辜。如此多不胜举,不失败还待如何?一句话,还是陷于市井,执着于市井,风骨人物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一部洋洋洒洒的《笑傲江湖》,被弄得拖拖拉拉,不复本来面目,换了名字叫《称霸绿林》或可说得过去。"别说港台的电视剧,就是大陆土生土长的《西游记》,1999年拍出来的续集除了不挑剔的孩子之外,几乎没有人叫一声好,即使它不是重拍,又采用了很多先进的影视制作技术,甚至还有人觉得那些电脑制作出来的武打动作还没有老剧来得真实。事实上,在这些重拍的老剧上,无论是投资方还是剧组自身都是大手笔,花了力气,费了心思,拍的实际并不差。那观众到底不满什么呢?

陈晓明一语中的"娱乐工业在强调历史记忆(抓住人们的怀旧心理,作者按)的同时,恰恰再次损伤了历史的最终的个人化归宿--个人的情感记忆,它实际上给予人们的感受是历史感的彻底丧失"。观众一开始对老剧重拍很有激情和信心只不过是想从老剧重拍中拾回旧日的温情和昔日忠贞的感觉,回味往日的英雄崇拜,但是正如詹明信说"伟大的现代主义是一如你的指纹般不会雷同、你的人身般独一无二的个人、私人风格的创造的必然结果。"观众的这分心情和感觉是根本无法拷贝、粘贴的。因此无论重拍的电视有多么精彩,技术比原剧好很多倍,观众还是会挑剔的、甚至是苛刻的从中看出各种各样的毛病。只有在看老剧的时候,人们才会重温往昔如梦亦幻的锦瑟年华。而重拍出来的戏布景会变,服装会变,主角会变,关键是新拍出来的戏就像一件刚刚琢磨好的玉器,怎么看着都扎眼。观众看着这样的电视,不但找不回旧日的感觉,反而连旧有的一点记忆在新画面的重新演绎下,破损的更加厉害了,观众当然会恼羞成怒,把《笑傲江湖》喊成《笑捣浆糊》了。黄日华本人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说:即使是翁美龄复活,他们原班人马再次出演,也只能是招来骂声。

所以期待老剧重拍其实只是观众的一次自我欺骗,"这不过是对丧失历史的补偿和摧毁了传统的遮掩"。



文化无法拒绝商业的合谋,尤其在这个文化本体价值衰落,文化尊严被内在的或外在的因素践踏殆尽的社会,文化不得不屈尊俯就商业使自己得以延续。谁叫"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过剩的时代,一个醉心于购买和消费的时代"呢?这个时代精英被淹没在芸芸众生之中,大众才是时代的精英和领导者,一切唯"众"是从。文化工业只要迎合大众的口味就会赢得无限的商机。央视认定重拍《射雕》是符合大众口味的,所以不惜投入大笔金钱,因为会有丰厚的回报。《射雕》有几种利润回收方式:第一不排除被央视买断播出的可能;第二按每集六七万至一两万不等的价格卖给各省级电视台,同时在海外销售播映版权;第三将《射》剧送给各电视台播出,要求给若干分钟的广告贴片时间归制作方支配。中央文联负责人马中骏以第一条卖片方式为例算过细账:目前除香港、台湾地区决定购买新版《射雕》外,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华人居住较多的国家也有意向购买播映权,这笔收入预计1500万元至2000万元左右;国内以每集50万元~60万元左右的价格将《射雕》卖出是个合理价位,这样就可以保本甚至稍有盈余。263影视娱乐08月08日10:19报道说:《笑傲江湖》热播荧屏之时,两家出版社曾为影视剧的图书出版权进行过龙争虎斗,结果很快市场上便推出了《笑傲江湖365》和《笑傲江湖宝典》两本内容颇为相近的图书,为此《笑傲江湖》剧组还专门趁电视剧热播之机到各地签名售书,可以说把《笑傲江湖》的效益"吃干抹净"。此次,《射雕》未拍便已如此火爆,借影视上市的图书市场自然不会闲着。记者昨日与曾出版《笑傲江湖365》的作家出版社取得联系,一位姓姜的小姐告诉记者,目前还没有这个出版计划,但按照操作惯例,这本书出版的可能性很大。随后,记者从《射雕》剧组获悉,有专人随剧组搜集各种文字、图片资料。当记者就出书一事向张纪中求证时,他笑答:"这事儿还早了吧。"但表示,以后会考虑出书。这还没有包括拍摄完以后将会出的CD制品,以及其他延伸产品,《射雕》的效益当然也会被吃干抹净,一点儿渣也不剩。

难怪《射雕》拍摄前和拍摄中,媒体炒作的如此厉害,以至于引起观众极大的逆反心理。媒体也自我揭露说:自打传出内地要拍《射雕》的那一天起,围绕着该剧的各种传闻就连篇累牍地频频见诸于各种报刊,随意打开一个网站,都可以看到数百条与此相关的消息,仔细看看,其中并无多少"货真价实"的新闻:从最早的拍与不拍、由谁来拍,到男女主角郭靖、黄蓉的扮演人选,几乎把眼下正走红的男女明星们都过了几遍,兜了一大圈,结果还是半年前就定好了的演员。主角炒遍了,配角再跟进,杨康、穆念慈、欧阳锋、梅超风、郭靖他娘,随后又盯上了黄药师和南帝,真的是"一个都不少"。实在没啥写了,又故弄玄虚地"抖露"出"金庸为啥偏爱李亚鹏演主角"的内幕,是因为"李亚鹏的相貌与年轻时的金庸长得特别像",就连李亚鹏本人听了都哑然失笑。人们不难发现,这类消息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今天甲这样说,明天乙必会跳出来那样说,一正一反此起彼落,频繁的"爆料"与"辟谣"轮番登场,不管谁真谁假,反正有一个目的肯定是达到了:要让人们不记住《射雕》也难!……一些传媒为了抢市场,到处捕风捉影,随意想象编造低俗无聊的"八卦新闻",……结果是片子炒热了,钱也赚进了腰包,被愚弄的则是读者和观众。媒体的通俗性质常常使大众忘了消费社会的媒体同样也是一个经济实体,效率、利润至上,至于读者和观众他们是被媒体制造出来的。现代以前的社会话语的权利掌握在精英的手里,随着一次次的社会革命,人(包括黑人、妇女以及其他各种弱势群体)得到了解放,知识越来越普及,话语的权利似乎下放到了群众手里。大众文化因而得以成为显文化。但是民众没有代言人物,基本智能整体下滑,"这个时代已经失去了批判的潜能和最初的震惊感"大众在获得话语权利的同时又得了"失语症"。媒体利用自身的优势,引导了大众的口味,最后实际是媒体生产大众品味,制造出了读者和观众。一如时装业制造时尚。

明星也是文化工业操纵下的傀儡,比起大众,他们并不享有更多的话语权利。投身影视界的演员过的是一种充满冒险、动荡不定和令人紧张的生活,每个人都胆战心惊:怕红不起来;红起来后又怕遭人暗杀,怕一不小心作错事(例如赵薇日本军旗事件让她后悔莫及),怕来自新生代演员的挑战……,大众为胜利者大声喝彩,对失败者嗤之以鼻,有一只无形之手,像耍杂技一样,把人们耍得团团转。虽然《射雕》片场屡传主演黄蓉的周迅耍大牌,任意妄为,片场迟到,拒绝记者采访,但这只不过是他们在当红期间享有的一点小小的奢侈和任性,别忘了他们连自己穿什么衣服都要由别人开会决定!

POWER IS KNOWLEGE,AND SOURCES IS POWER(剧组请来了《卧虎藏龙》(因为该片刚刚获得外国人的青睐,捧回了奥斯卡金奖)的服装设计叶锦添,当然这不能完全责怪为该剧辛苦奔波的娱乐记者们。毕竟他们也是为了尽职尽责的工作,为了使自己的新闻受到人们最大的关注。他们恰逢其时,为什么不抓住时机,趁机炒作一番,提升自己的工作呢?

电视剧还没拍出来,人们对该剧仅存的一点神秘感都被破坏殆尽了影视制作人看着自己的作品觉得很满意,但是观众就是不买帐,他们就想不明白了,这到底为什么。


[/SIZE]
最爱是你!:)[/COLOR][/SIZE]

Re:【转帖】重拍《射雕》的背后

中国媒体的无能和恶意的炒作,提升了人们的期望值。
中国电视制作的先天不足和后天营养不良,造成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过分失望。

Re:【转帖】重拍《射雕》的背后

除了炒作还是炒作,商业成分太多了。

Re:【转帖】重拍《射雕》的背后

中国呀!  只会搞一些虚头八脑的东东!  从来不在质量上下功夫!
[B]QQ-24399 UC-13009111[/COLOR][/FONT][/B] [B]建立我们共同的 TS社团[/COLOR][/FONT][/B]

Re:【转帖】重拍《射雕》的背后

我觉得必要的宣传是应该的\
中国有的片子本来拍的不错,却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问题就出在宣传上.

Re:【转帖】重拍《射雕》的背后

总之,各方面的水平还是要不断提高才行。
最爱是你!:)[/COLOR][/SIZE]

Re:【转帖】重拍《射雕》的背后

是啊。
一切都在发展,娱乐业也不能落后。
不然就会出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不平衡的严重后果。

Re:【转帖】重拍《射雕》的背后

我才看了《射雕》个人觉得这片子总体来说还是可以的。
可我就是搞不懂,为什么这么多的人在骂?我就不相信83版的强到天上去了,2003版的就该丢到水里去?
说句实话,《射雕》比不上《笑傲》。可《笑傲》出来的时候也是很多人在骂。那你们到底想看什么样的 啊?人要学会宽容。我们不能只看到别人的坏处,怎么不想想他的好处?
那里找这么大的场面?这么大的阵容?再说特技也不错啊~!
别再骂了,不服气~~~~~~那你自己拍个出来给咱看看啊~!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