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王怡:我唱《国际歌》

每次酒后在午夜的街衢放声高唱,我总是想吼叫的几句,是唐朝乐队演绎的《国际歌》。那种粗糙、放肆而又不无颓唐的唱腔,使这首具有钢铁般意志的歌曲蒙上了一层温情和世俗的气息。也可以说,那是带着对曾经信念的某种意淫。
“从来就没有什麽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有一段时间,我特别觉得这歌声最贴切下岗工人了。如果刘欢唱起来,比“只不过是从头再来”那样矫情的词儿更显沧桑、又不乏豪迈,和逼人的真实。当我每唱到尾巴一句时,有一点小小的篡改: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会实现————吗?”

一定要把“实现”拖得长长的,爬上一个坡,再带出一个“吗”的音,余声绕梁,就特别醒酒。以前我老是嘀咕“英特纳雄耐尔”这个又长又拗口的音译,后来发现凡是说不清楚的东西都是如此,比如古龙笔下那个没有天没有底的神魔世界,那个迷人的地方叫做“奇浓嘉嘉普”。或者一切乌托邦都是不可意会的,本该如禅家不立文字,让你死无对证。这也是音译的好处,抛开所指,留下能指,无为而无不为,有足够的空间让你去玩寻宝游戏。但风险在于:一到适当的时候,那个又长又拗口的名目便显出它的虚妄和并无意义。好比佛祖做出一个明星般的拈花姿势,众弟子都不思其解,一个小孩却大叫:他什麽都没有说!

我在十五岁时很喜欢高尔基的一篇文章,里面有一群人在风高月黑的夜晚,丧失了路径和方向,迷困于森林。一名勇士(好像叫丹柯)毅然掏出了自己燃烧的心,照亮道路,并领引大家走出了险地。孔子曰:少年人血气方刚,戒之在斗。但青春期的人物不是革命者就是古惑仔,怎麽会不为这样的勇士而心折呢。我曾像所有的少年人一样膜拜他,膜拜那些在血与火之中甘于牺牲的人物。多少次在梦里我也成为那种振臂高呼、从者如云的先锋,即便要掏出自己的心脏也不在乎。但现在我知道,那种渴求牺牲的欲念背后,是怎样的优越与荣光,是怎样一种将自己置身于众生之上的精英自诩。那是从罗伯斯庇尔,流向斯大林、毛泽东、格瓦纳、波尔布特,甚至流向拉丹之徒的一种血液,一种自以为来自耶稣圣体的血液。有些人面向芸芸众生,产生做人类的总设计师和总工程师的念头,其真诚的动机并不容怀疑。至于做不了头目的普通人,想甘愿在工程师手
中作一匹砖、一颗螺丝钉的伟大情怀,也会在我们的灵魂深处默默滋生,令人血脉贲张,为自我而流泪,为受难而不悔。



所以高尔基那篇寓言,不是描写了一个圣徒,而是臆造了一个救世主。那种盛气凌人、真理在握的架式越来越让我反感。我是宁愿独自落伍,在黑暗里湮没,也决不景从。

所以我喜欢《国际歌》,它重在一个起点:“从来就没有什麽救世主。”但一个超逾于众生之上的共同目标却造就了神,而最终背弃了它。有人说过,“哪里存在着超越一切人之上的共同目标,哪里就没有一般道德和个人自由的立足之地。”(哈耶克)

所以在我心里,“英特纳雄耐尔 ”恐怕就是“奇浓嘉嘉普”,甚而就是——“嘛咪嘛咪轰”。
绿酒朱唇空过眼微尘原自化微尘今朝我即明朝我昨日身犹此日身

Re:王怡:我唱《国际歌》

每次酒后在午夜的街衢放声高唱,我总是想吼叫的几句,是唐朝乐队演绎的《国际歌》。那种粗糙、放肆而又不无颓唐的唱腔,使这首具有钢铁般意志的歌曲蒙上了一层温情和世俗的气息。也可以说,那是带着对曾经信念的某种意淫。
“从来就没有什麽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有一段时间,我特别觉得这歌声最贴切下岗工人了。如果刘欢唱起来,比“只不过是从头再来”那样矫情的词儿更显沧桑、又不乏豪迈,和逼人的真实。当我每唱到尾巴一句时,有一点小小的篡改: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会实现————吗?”

一定要把“实现”拖得长长的,爬上一个坡,再带出一个“吗”的音,余声绕梁,就特别醒酒。以前我老是嘀咕“英特纳雄耐尔”这个又长又拗口的音译,后来发现凡是说不清楚的东西都是如此,比如古龙笔下那个没有天没有底的神魔世界,那个迷人的地方叫做“奇浓嘉嘉普”。或者一切乌托邦都是不可意会的,本该如禅家不立文字,让你死无对证。这也是音译的好处,抛开所指,留下能指,无为而无不为,有足够的空间让你去玩寻宝游戏。但风险在于:一到适当的时候,那个又长又拗口的名目便显出它的虚妄和并无意义。好比佛祖做出一个明星般的拈花姿势,众弟子都不思其解,一个小孩却大叫:他什麽都没有说!

我在十五岁时很喜欢高尔基的一篇文章,里面有一群人在风高月黑的夜晚,丧失了路径和方向,迷困于森林。一名勇士(好像叫丹柯)毅然掏出了自己燃烧的心,照亮道路,并领引大家走出了险地。孔子曰:少年人血气方刚,戒之在斗。但青春期

Re:王怡:我唱《国际歌》

好象可以拿来文学发一下
支持一下文学吧
本来的韩寒就是我疯子,冒充韩寒被萌芽杂志的人看到了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