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分享】水墨之寨

TO:
中国水墨艺术作为最具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的艺术品种之一,其产生、发展、绵延反映了传统知识阶层的基本审美取向,传统水墨尤其是文人画大体是属于士大夫群体的,属于精英文化的延伸,它的面貌多是入世后的出世,绚烂后的淡泊,是宁静之中的天人合一,浑然忘我。到了今天,社会已经发生了强烈的转型,充满商业气息的大众文化成为主流,传统的精英文化被消解,水墨艺术的功能也更多地由过去的消遣把玩转向公开的展示、交流。



文化背景的变化撼动了水墨艺术的基础,水墨艺术的媒材在过去属于文人的日常工具,士子自幼在诗词笔墨间耳濡目染,这种基本的文化浸润在当代已经萎缩,水墨之戏已经成为少数人的个人志趣。士子触目所见,皆是山水清流,田园茅舍,天边浮云,如今所见,则多为高楼车辆,沙尘蔽日,其心境自然有别。如果说过去水墨艺术所表达的志趣是一种自觉的艺术创造,那么今人则更多表现的是一种文化心理的追忆,是文化的传承与绵延。文人写意画的衰微已经不可避免,一方面古人深厚的笔墨修养是今人难以望其项背的,另一方面今人单薄的诗文修养也使“聊写胸中逸气”的笔墨无所依附,写意已经沦于“写形”,笔墨的文化含量和质量都下降了。无真文人,遑论文人之绘画!



对当代文化所发生的深刻变化视而不见是非常可疑的,而为众象所惑,忽视规律,则更不可取。《新画品录》中的作品都是当代水墨形态的众象,倾向不同,或偏于传统,或近于现代,题材有异,或山水,或花鸟,或人物,其文化内涵却都自然具有当代意义——除非是毫无思想含量的伪创造。



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写意精神的流失,那种精神自由抒发、非功利的创作越来越少见,以商业、展览等为目的的创作成为一种重要的倾向,许多画家的创作笔墨越来越精细,尺幅越来越大,而精神含量却越来越萎缩。




对于艺术个性的追求沦于一种表面化、浅层次的表达,在传统艺术对画家的学养、人格、精神状态的要求被解构以后,画家的表达陷入了一种游移、苍白。而商品化大潮下的大量复制使这种苍白成为真正的贫血——艺术家的精神力量在貌似个性的的绘画程式掩盖下不断衰弱,画家的艺术图式往往不是来自于人生的深刻体验,而多来自单纯的平面视觉形象,在这样的条件下,只有极少数画家依靠个人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文化人格完成了新的艺术图式的建构。而在媒体时代,由于个人文化积淀的薄弱,这种新的艺术图式很快就会被大量的复制与抄袭所湮没,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水墨艺术的迷惘不是技法上的,而是文化上的。



重读大师的经典,能深切地感受到大师之所以为大师,其深刻的精神含量与高妙的技法,画家的精神气质、人生感喟,都在笔墨间进入一种博大之境。当代技术化倾向明显的风潮有益于探索中国水墨的表现可能,虽然群体化的倾向明显,但也同时说明:在当代,对中国水墨艺术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只有经过群体化的普及、提高,才能锤炼出属于我们时代的新的水墨图式。



当世界只剩下一座孤岛。而描述,都是旧的。
TO:
 鲁虹说:“伴随着中国都市化进程的历史性步伐,我们迎来了消费时代。在这个前所未有的时代里,消费已经成了一个系统的行为和总体反应方式,而当今的文化体系就建立于其上。人们承认也好,不承认也好,事实上它有力地控制着我们的整个生活。不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生活观,也演变成了有力与有影响的文化意象。”【1】,所以,水墨艺术也应该像都市电影、都市文学、都市摄影、都市电视等一样“都市”起来,于是“都市水墨”可以说就是“应运而生”【2】。这样说,好像“都市水墨”应该就是“新时代”的必然,是艺术的“新生”,代表着水墨文化的“新意义”。然而,到今天为止,就像都市电影、都市文学、都市摄影、都市电视等不过是以都市生活题材满足大众娱乐的消费品一样,“都市水墨”也不例外。



“都市水墨”声称是要“关注现代都市中人的精神状态与生存状态”【3】(这是“都市水墨”的核心理论主张),所以有关都市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内容,尤其是一些都市生活“吃喝玩乐”的无聊、空虚、苦闷、糜烂等,常常成为“都市水墨”的表现内容,确实“都市水墨”艺术家对“现代都市中人的精神状态与生存状态”的表现都不遗余力,不然“都市水墨”如何能够“都市”得起来呢?然而,仅仅是对现代都市中人的精神状态与生存状态的关注,“都市水墨”不可避免地要成为满足大众娱乐的消费品。殊不知,有这样一些表现内容的“都市水墨”除了能够满足大众的娱乐欲望以外还能有什么用呢?以至于官方主流艺术界还要嘲笑“都市水墨”都是一些“下里巴人”。



因为,在主流艺术看来那些无聊、空虚、痛苦、糜烂等生活的表现内容,怎么能与主流艺术那种“主旋律”的表现内容相提并论呢(当然“都市水墨”又是不屑于“主旋律”表现内容的)?而实际上,在娱乐、认知、教化的层面(甚至包括审美),“都市水墨”确实不如官方现实主义的主流艺术,而且“都市水墨”也确实没有超越现实主义,它们都在表现生活(包括生活的现象、意象、本质等),只不过它们呈现的生活的内容和描写的对象不同而已。还有,奇怪的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水墨”怎么能够只“关注现代都市中人的精神状态与生存状态”呢?难道“水墨”就不能够或者说已经不需要关注尚未走向现代的“乡村”中人的精神状态与生存状态?这种艺术价值的“题材决定论”正是现实主义艺术方式(主流或者官方艺术就是这种“题材决定论”极端化的泛滥成灾)。所以,“都市水墨”作为水墨艺术“新拓展”的学术主张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它的理论的滞后和片面性。





《新画品录》反映了一位评论者所能接触到的基本水墨生态,虽然当代的艺术空气是如此浮躁,但保持基本艺术品格的努力还是如此普遍的存在。对于我们习惯于在流行的文化中进入审美疲劳的心灵来说,能够在不同的创作中体悟画家的人生与思想,在鉴赏中有会心的一笑,已经成为难得的愉快之事。

当世界只剩下一座孤岛。而描述,都是旧的。
TO:
百年马华水墨“在地化”的进程曲曲折折,相对来说,大家对“中国画”或“山水画”等词义的确认更甚于水墨画,并且偏向一种类似民俗技艺、文化遗产的形式来加以把握和传承。


马华水墨的演进有著一段特殊的历史因素,促成它自原生地的中国水墨脉络里疏离并且派生出一条“逃枝”:假摩登、真古典。有论者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南迁的移民画家,例如:李魁士、陈宗瑞、锺泗宾、施香沱、陈文希、范昌乾,等等,不仅将水墨画发扬光大,同时还绘制了大量反映“南国”的地方美感与时代内涵的新艺术。



惟在客观限制下,水墨画常被诠释成实现中国文人画规范的意象造型和书法用笔的手段,沿著王维、董其昌、倪云林、石涛、八大山人、吴昌硕至黄宾虹,呈直线般承载著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水墨画语背后的指令俨然包天揽地的宏大叙事──天人合一的宇宙人生观,即便是第二、第三代的水墨画家莫不深受此精神化、哲理化、菁英化的观念所感召,透射出来的不外是返璞归真、遗貌取神和摒俗求雅等的审美意识。

当世界只剩下一座孤岛。而描述,都是旧的。
TO:


不管此画作者的画有多高水平,就凭他的画处处都透着他父亲李可染的影子这一点我就很不欣赏他,上面的这幅画里的树简直就是李可染牧童的临摹,并且笔法苍白无力,随便扫了一眼,就发现画里的树枝至少有十处以上的败笔,李可染的屋漏痕笔法身为其子的他连皮毛也没学到,可以看出是从没下过苦功,看不清上面的落款,但看这样的笔力,其人的书法也没什么功底.



下面这幅[家园]猛一看还以为是李可染的画呢,左侧看上去还有点样,可惜是其父[桂林山水]的临摹,中部和右部房子和树木的分布过于平板,无疏密虚实,整个画前虚后实,有点向前翻.两幅画都是看网上的小图,估计原作会更惨不忍睹.



不能怪他,李可染那样的大师,不是一家子里可以连出几代的的,王献之的成就可以和其父相提并论,但这种事历史上是很少的,不管他有没有绘画天赋,李小可这种摹仿的作为实在难以令人信服,李小可的祖师齐白石说过:学我者忘,这话不知道是否给他传了下来,齐白石画的题材,身为门徒的李可染是从来不画的,他要画出他自己的风格.但看得出李可染画的东西,李小可是必定要画的,在李可染的画里东找俩树枝,西找一房子,就是自己的画了,干这种事也有干成大事的,就是唐代的僧人怀仁,他把唐僧写的圣教序用收集来的王羲之的字精心排布刻在石碑上,叫做"怀仁集王书圣教序",虽然字不是他写的,但字是他摆的,书法布局章法上成就还是很高的,在书法历史上很有名,现在是国宝.可惜李小可不是王献之,也不是怀仁和尚.




当世界只剩下一座孤岛。而描述,都是旧的。
TO:

幽静1-水墨画(2003)


幽静2-水墨画(2003)


中心美术老师作品欣赏(水墨画)

吳冠中的畫作具有強烈的個人風格和特色,他認為:“風格不是自己造出來,造出來的都是假的。風格是你自己走自己的路,爬也好,走路也好,向著自己的目標去走,留來的腳印,就是風格。風格是你走在前面,留下來的背影。所以,我從來沒考慮風格,只考慮真的感情。”


舞(水墨畫) 吳冠中


漁村(水墨畫) 吳冠中


故鄉(水墨畫) 吳冠中


黑天鵝(水墨畫) 吳冠中

原图:


参照画后
当世界只剩下一座孤岛。而描述,都是旧的。

用Photoshop画的水墨画

TO:

oneshow青年创意大赛作品:铜奖—专业组


有种追求水墨的快感。。。

以下全是用Photoshop画的水墨画:[/COLOR]




烟雨大娄山


仿傅抱石
当世界只剩下一座孤岛。而描述,都是旧的。

杨明义水墨画作品展

TO:
杨明义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毕业于苏州工艺美术专科学校,1981年就读中央美术学院。1987年赴美留学,在旧金山艺术学院深造,后毕业于纽约青年艺术学生同盟,1999年回国。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作品附言:水墨江南山水画,清新脱俗,别具一格,创造性地表现江南水乡的浓郁韵味,形成了鲜明、独特的个人画风,深得国内外艺术界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赞誉,被著名画家黄永玉誉为“到森林里找见金鹿的人”,吴冠中称之为“创新派画家”,美术评论家黄苗子誉曰“寒窗展读,为之眼明”,台湾著名美术家何情硕赞其“为水乡写境空蒙迷漓,令人醉倒。”



他的作品多次入选僵美展和国际上重要美展。自80年代以来,在国内外亚、美、欧各地举办个人画展20余次,参与美展近40余次,出版有《杨明义画集》、《杨明义的艺术世界》、《杨明义水墨集》、《苏州渔歌》、《四季》、《杨明义画扇》、《杨明义壬申画集》、《杨明义写生作品集》、《旅美十年速写集》、《杨明义画周庄》、《明义画荷》、《水墨  水乡》、《近日楼散记》等各类画册、文集二十余种。


周庄之晨



1989年他创作的水墨画《杭州西湖》被选印成特种小型张邮票在华盛顿举办的二十届世界邮政博览会和中国杭州同时发行,并先后获得“中日书画交流展金奖”、“20世纪亚太艺术大展银奖”、“世界华人艺术大奖”、2000年又荻美国亚太艺术中心颁发的“20世纪艺术贡献奖勋章”。“第五届全球中华文化艺术薪传奖”,“中国优秀版画家鲁迅奖”、“全国版画优秀作品奖”、“全国美展铜奖”、“十八届日本水墨画作品精选优秀奖”、“全日本艺术赏”、“苏州市人民代表大会荣誉状”、2002年11月获日本“新日本美术院”颁发的“最优秀国际艺术赏”等。

秋收时节



中国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伦敦大英帝国博物馆、美国前总统布什等诸多中外美术馆、美术学院和私人收藏家收藏了他的作品。20025年11月1日,朱容基总理出访柬埔寨,杨明义所作水墨画“春长在”作为国家礼品,由朱容基总理赠送给西哈努克亲王。

瑞雪江南


鉴于其艺术成就,杨明义多次荣获“世界华人艺术家”和“美国艺术家”、“20世纪杰出人物”等荣誉称号。作品多次在佳士德、苏富比国际拍卖行中国嘉德拍卖行拍卖。《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参考消息》、《北京晚报》、《文化报》、《中国书画报》、《美术》、《美术观察》、《艺术界》、《美术界》、《江苏画刊》、《中国画》、《美术丛刊》、《迎春花》、《中国文学》、《人民中国》、香港《文汇报》、《美术家》、澳门《中国画坛报》、台北《中央日报》、《艺术家》、《雄狮美术》、美国《世界日报》、《侨报》、《中报》、《华盛顿日报》、《华盛顿邮报》、《艺术论坛报》、《艺术新闻》、《纽约画廊杂志》等众多报刊和中央电视台、江苏卫视、浙江卫视、美国纽约中文电视台、日本福井放送、台湾中华电视等海内外几十家电视台都介绍了他的艺术成就。数十种中外名人大辞典收录了他的艺术经历。

姑苏明月
当世界只剩下一座孤岛。而描述,都是旧的。

古代传统水墨画

TO:
水墨画(图片1)


水墨画(图片2)


水墨画(图片3)


水墨画(图片4)


水墨画(图片5)


水墨画(图片6)


水墨画(图片7)


水墨画(图片8)
当世界只剩下一座孤岛。而描述,都是旧的。

古代传统水墨画系列2

TO:
水墨画(图片9)


水墨画(图片10)


水墨画(图片11)


水墨画(图片12)


水墨画(图片13)


水墨画(图片14)


水墨画(图片15)
当世界只剩下一座孤岛。而描述,都是旧的。

古代传统水墨画系列3

TO:
水墨画(图片15)


水墨画(图片16)


水墨画(图片17)


水墨画(图片18)


水墨画(图片19)


水墨画(图片20)
当世界只剩下一座孤岛。而描述,都是旧的。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