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转帖】王小波的徒子徒孙

  我基本上不读纯文学作品,因为我觉得它们缺乏信息量。我的阅读,偏重于追求信息,而不是为了获得情感的满足。本质上讲,我认为情感是无法平移的,也就是说我不认为读者体验的情感和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是一回事。这可能是由于我性格里有比较孤僻的一面,对于情感的有效传递缺乏信任。

  由于很少读纯文学作品,所以我对当下文学作品的风格流派缺乏了解,也无法评论。有限地读到一些貌似文学的东西,大都是在网上,也就是所谓网文。今天我想谈谈我对这些网文的看法。

  我发现很多人在叙事风格上学习王小波。老实讲,王小波的徒子徒孙已经让我倒足了胃口(比如今天下午剑客雪在中青论坛转贴的那篇《手淫时期的爱情》)。

  王小波是理科出身,这使他对逻辑的兴趣远远超过对叙事的兴趣。我甚至怀疑,他讲故事的真实目的,无非是为了证明自己在逻辑思维方面的优越感。在他的作品里,三段论逻辑几乎无处不在,而这也恰好构成了其魅力的核心。王小波虽然是小说作家,但他对小说叙事方式的运用却是颠覆性的,用形式逻辑来颠覆传统的小说叙事结构,并因此显示出世界的荒诞。由于写小说的人多半是文科出身(或者什么科都不是),大都不太在意逻辑问题,因此就显出王小波来。

  另外,我忘记了王小波对古典音乐是什么态度,但通过对他的阅读,我敢断定他是一个西洋古典音乐的爱好者,因为他的小说结构与古典音乐非常相似:都是先有一个动机,然后用各种手段反复强化这个动机,该动机也是反复出现。王小波的动机,并不是指某个主题思想,而是指某个意象,诗歌意象的那个意象。例如他可能觉得“人瑞”这个词有趣,就会专门为“人瑞”写一篇小说,并通过反复强调这个词来娱乐自己。再比如“敦伦”。王小波的小说,本质上是用逻辑、复调等方式娱乐自己。只有他的杂文,目的是为了娱乐别人。在后者,娱乐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泛指能够打动读者的那些东西,包括思考、讲道理、攻击、讽刺等等。

  王小波的众多模仿者之所以令我厌恶,主要是因为逻辑没学好,或者说干脆就不懂逻辑,却硬要采取三段论或者复调的叙事方式,因此除了在唧唧歪歪方面犹有过之,其余皆不足道。这样的作品,读头几段还依稀让人想起王小波来,往下就干脆只剩下荒谬,连诡辩都谈不上。得其形而失其神,邯郸人也。

  其实王小波小说看多了也腻,腻就腻在架不住把个逻辑跟你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从而失去了阅读故事本身的乐趣(主要是节奏感)。不想举具体的例子,但你能够发现,往往在情节发展的节骨眼儿上,他突然岔出去讲别的去了,半天才收回来。这样的大喘气,当你对他的智慧层次有所了解之后,渐渐会感到不耐。

  王小波是个智者,而智者一个普遍的毛病,就是喜欢卖弄自己的智慧,该到收的时候收不住。如果说智慧是稀缺之物,而一个作家在作品中像王小波那样密集地卖弄智慧,难免使智慧贬值。对于叙事艺术来说,智慧本来应该是隐藏在故事里的东西,而王小波无疑泛起了太多的油花在上面。我承认,即使以隐藏在叙事中的智慧而论,王小波也远超过同时代的大多数作家,但由于他的油花太多,可能最终伤害了他的智慧,而降低到聪明这个层次。

  本文本来是想谈谈王小波的模仿者,但写到这里我才发现没什么好谈的,他们无非是错误地理解了王小波的优点,而且把缺点更发扬光大了。智者由于放纵自己而降低到聪明,而聪明人放纵自己的聪明,只能变成愚蠢。当然我承认,能够把王小波模仿到几分形似的怎么说也是聪明人,“穷斯烂”的聪明人。
纵横网络的浪子。

Re:【转帖】王小波的徒子徒孙

好长啊

Re:【转帖】王小波的徒子徒孙

是呀。我这是在另外一个网站上看到,觉得相当不错,就贴到这里,希望与大家“奇文共欣赏”。
纵横网络的浪子。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