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
(一)
轻轻地,黑夜为世界拉下了夜幕,仅只留下微漠的月光为城市照明。
窗外,调皮的蝉儿似乎不习惯这夜晚的清静,不断地发出清脆的蝉鸣声,有意要破坏这一份安详的宁静。
屋内,闷热的天气似乎让人连心跳声都能清楚听到。七岁的她,平躺在木板铺成的床板上,渐渐张开嘴努力地捕捉着无形的空气。突然,她用双手抓住自己胸前的衣襟,痛苦地呻吟着,仿佛这世上的氧气都在一瞬间消失殆尽。这是人挣扎在生死边缘的本能。
敏感的母亲发现了一切。她用最快的速度扶起一直试图坐起来的女儿,接着冲着去开了灯,找来救命的药丸。这些动作显然与她的体型极不相称。但这,不也是一个做母亲的本能吗?
药,服了下去。但她,依旧久久不能平息。无尽的喘息,无尽的苍白,无尽的疲惫,换来了滴落在她胸前无尽的泪水。她依偎在母亲怀里,苍白的小脸显得毫无血色。尽管母亲充满怜惜的泪水将她胸前浸湿,可她,仿佛毫无知觉,呆呆地索取母亲身体的温暖,直到慢慢地闭上双眼。
夜晚又恢复了平静。只剩母亲那久历风霜的心,在此时还未得到释放。望着怀中艰难睡去的女儿睡得那么安详,却不知已是一场惊涛骇浪之后。几次,已有几次,七岁的她就在这样的夜里,已经在死神的生死簿上签上自己并不熟练的名字,是母亲硬把她从死神那儿要了回来。她很累,她疲于向无限的空间夺取氧气;她的母亲也很累,她疲于几次向死神要人,疲于几次几乎失去女儿的那颗累人的心。
她们真的累了……
(二)
炎炎的烈日当空。她和母亲手牵着手慢步在全市最拥挤的街道上。尽管颗颗滚烫的汗珠使劲地往外渗透,她们依旧得穿梭于这繁忙的街道——因为这是上市中医院的必经之路。只不过,她们慢慢地走着,牵着的手,热烘烘的。但她们还是牵着。母亲紧紧攥着女儿微微颤抖的手,她知道,街道的那一端,痛苦正在等着她宝贝的女儿,但那似乎也是解决女儿痛苦的唯一方法。至少在当时是那样的。女儿有些迟疑。自从得病以来,打针、吃药成了她的家常便饭。她害怕医院,怕它的白,怕它的味道,也怕它的凄凉……
很不情愿地,她们到了医院。排了长长的队伍,终于轮到她了。
医生示意她坐下,并背对着他。他掀开她的衣服,露出她稚嫩的肌肤。他随手接来一块新切的生姜,在她的背上六个整齐的穴位上仔细地涂抹。接着,用六块长相极为不雅的中药顺着穴位用胶布死死的粘上。最后,面无表情的医生嘱咐母亲:药要贴满四个小时才可摘下。并且一年之内要贴三次才可。
贴心的母亲带着她走出医院,拦了一辆带有空调的的士。这在当时,已是相当奢侈。回家途中,路经书店。母亲让的士暂时停下,走下车买了她一直梦寐以求的漫画。此时的她,心中一阵惊喜,似乎才刚刚发现什么叫做“因祸得福”,却不知已开始了自己地狱般的四小时征途。
(三)
到了家,已有十几分钟过去了。背上闷出的汗珠渐渐浸湿她身上单薄的汗衫。她开始感到背上隐约的疼痛。但她没有在意。姑姑已在家门口等了许久。进了门,打开新置的空调,妈妈和姑姑陪着她坐在电视前,让她趴着,生怕动到背上的药膏。她听话地趴着,渐渐地,背上的疼痛加剧了。她开始承受不住了。她一边发出阵阵的呻吟声,一边用娇小的手掌拚命地抓着身边的被单。七岁,七岁的小女孩,竟承受着如此巨大的痛苦,让人心疼,令人怜惜。
身旁的妈妈和姑姑再也看不下去了。姑姑强忍着欢笑,努力和她话着家常。但她没有任何回应,依旧发出令人心碎的呻吟声。姑姑忙改换频道,挑选着她所喜爱的节目。妈妈眼里泛着泪,一手拨开她身上薄薄的衣服,看着那只有自己两到三个巴掌大的背,细细的白肉上六个黑黑的药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汗珠已在背上打转。她赶忙用事先准备好的毛巾轻轻拭去女儿背上颗颗穿心的疼痛,却把这份疼痛悄悄地转移到自己身上。看着自己的血肉如此痛苦,做母亲的有哪个会好过呢?就像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写到的:“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只是现在儿子成了女儿而已。但在本质上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从来都是短短的四个小时,在此时竟然比四年还要长,至少在她的心里是这么想的。几次,她激动得叫着:“我受不了了,我要自杀,我要咬舌自尽!”母亲和姑姑在一旁苦苦地笑着,一边不断的鼓励她度过这漫漫的时间之河。
(四)
十年过去了,女孩已经十七岁了。
尽管当初所受的痛苦并没有带来什么疗效,但她的病情却在温暖的亲情中慢慢痊愈。十七年,6209天,甚至更多,不幸的女孩却被世间最最珍贵的亲情所包围着。对上天,她没有怨恨,只有对它给了自己如此温暖的亲情的感激。
今天是女孩的母亲50岁的生日。我只想说声:“妈妈,生日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