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转帖】大唐遗梦——鹳雀楼

      这是位于蒲坂西域的一座楼,人道是唐朝遗留下来的一个梦;这是呈在黄河岸边的一个梦,决然用唐朝遗留下来的一座楼。
        这座楼,因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而闻名:“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个梦,由生于斯长于斯的尧舜后裔,在华夏兴盛时重现。
        一个梦,一个民族兴废的历程;一个梦,一个国家成长的过程;一个梦,一个城市丰满的路程——

        这里,是滔滔黄河从内蒙古草原劈开晋陕峡谷,一路湍急不息直奔的地方;这里,是宽仁母亲稍做休整之后,毅然掉头西去的地方。这里,是与历史缠绕不休的地方。
        这个地方,萌芽了华夏的最初文明;这个地方,成就了人类的幻想童年。在这里,中条与太华共同孕育出一个伟大的名字——中华。
        这里丰沃富庶,培植了尧、舜、禹的帝王大业;这里地灵水秀,承载了一个强大民族的厚德睿智。
        人道是:黄河,把魂留在了这里!
        这里,就是《帝王世纪》中所说的“舜都蒲坂”,盛唐时期的中都府地。古时称“蒲”,今天,它有一个新名字——永济。

        永济的历史离不开一个王朝:唐朝。蒲坂的文明离不开一个群体:文人。
        唐朝,无疑是一个辉煌在历史深处的盛世。文人,无疑是一群开启民族情商的智者。唐朝,因为这群文人更添炫色。文人,因为这个朝代臻露锋芒。
        唐朝诗人,给古蒲赢来一顶当之无愧的桂冠:诗国。
        诗国古蒲。
        古蒲诗国,一个诗人,遗世独立成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度,孤标挺直成一帧不变的风景——王之涣,没有人不知道这个名字,没有人不熟背那寥寥二十个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因楼而生。
        楼,以诗而名。
        这二十个字,成就了一座戍楼。北周大将宇文护不会想到,那个栖着鹳鸟的军事了望楼后来成了文人骚客朝拜的地方。王之涣没有想到,当年随口一吟,千年中华就多了一种滋滋不息的精神,一句常读常新的名言。中国从此多了一个寻古揽胜的佳处——鹳雀楼。
        毛泽东主席生前六次手写《登鹳雀楼》全诗,江泽民同志任时三次为之题写匾额,都是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上缺失了七百年,长江流域的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在遥遥的江南等了它七百年。
        新的世纪,新的永济,圆了中华四大历史文化名楼同唱盛世颂歌的夙愿。

        与江南三楼相比,鹳雀楼,是唯一流着黄河血脉的嫡亲世子。与北方众楼相比,鹳雀楼,是唯一烙有文化标印的雅士儒生。
        鹳雀楼始建于北周时期,初建时是军事戍楼,历唐经宋,成为一座诗楼。穿辽越元时,元初一场战火,楼化为灰烬,只剩一堆瓦砾。其后,岁月的尘土与黄河的浊浪又淹没了它最后的留恋与张望。
        鹳雀楼消失了,诗却留下了。历史过去了,记忆仍存在。王之涣的一首《登鹳雀楼》不是一直在颂唱吗?畅当的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不是一样从唐朝传来,撞击着二十一世纪的蓝天吗?
        政通人和,盛世楼兴。20世纪90年代初,全国地学学会的专家们一纸倡议,道出华夏后人重建鹳雀楼的心声。历时10年的辗转奋战,2002年10月1日,盛妆的鹳雀楼开始喜迎天下人。
        重建的鹳雀楼,承袭盛唐之风,融入现代技艺。雕梁画栋,不显其张扬,精雕细琢,未见其做作。盛唐文化,在这里全面展示。历史印痕,在这里一一重现。
        匾额“鹳雀园” 由启功先生题写。以鹳翼为湖,鹳背为桥的鹳影湖,曲径幽道,碧波红莲,梳柳画船。一日荡舟,千年回望。
        盛唐广场,以围棋盘为格局,以如意纹为装饰。彰显出浓浓盛唐韵味,款款今人真情。
        也许是诗缘,也许是天意,也许是要为盛世再添一段新传奇。没有刻意设计回音效果的新楼,意外地成为继普救寺、万固寺之后永济的又一座回音建筑。站在广场,轻击手掌,竟有鹳雀之鸣从楼内悠悠传出,难道是飞去八百年的鹳雀之魂附丽楼上?
        外观四檐三层的主楼,内分六层,是一座精典的仿唐楼阁,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写的匾额熠熠发光。高73.9米的楼身,再次成为国内楼阁之首。33206平方米的楼体、3300亩的景区、57000余吨的总重也使它成为华夏仿古名楼之冠。建筑装饰所用的唐朝油漆彩画,也是目前国内唯一采用久已失传的唐代彩画艺术恢复的唐代建筑。
        楼内陈设以“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为主题,犹如一座华夏文明的博物馆。“旗亭画壁”、“筑楼戍边”的壁画和一幅硬木彩塑“大唐蒲坂繁盛图”,昭示着盛唐时期蒲州府的重要位置,鹳雀楼的文化价值。
        二十余个用不同形式表现的河东故事,把华夏根祖文化在古河东扎实的根基充分昭示。逼真的实景重现告诉人们,治盐、冶铁、酿酒是从这里开始的,养蚕、织布、纺纱也是从这里开始的。这里是三皇五帝的故乡,是柳宗元、司马光、司空图、马远成长的地方,是武圣关公走出去的地方,是“温泉水滑洗凝脂”的杨贵妃娇憨童年时玩耍的地方。
        让我们与诗人王之涣一起“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让我们一起把目光给了远方。
        壮哉,鹳雀楼!伟哉,我中华!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在旅游界盛传着一句话:百年看上海,千年看北京,五千年看山西。晋南地区,长期处于黄河中原文化圈的中心地带,从唐尧到夏禹,三代中原地区部落首领都以晋南为其统治中心,《史记、五帝本纪》中说:“尧治平阳,舜治蒲坂,禹治安邑,三都相去各二百余里,俱在翼州,统天下四方。”
鹳雀楼,昂起黄河根祖文化的龙头~[/SIZE]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原来在永济啊

为什么建了十年之久?
习惯了无聊,不无聊时才知道无聊是多么的不无聊。
经费制约路途漫漫吧
文化投资总是没有优先权的
如果爱有原因,那就不爱了;如果爱有目的,那也就不爱了;如果爱可以解释,如果爱合情合理,那么爱也就不复存在了。爱情不合乎逻辑——或许,这就是爱的逻辑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