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读书的女人

从房间的左侧窗棂,有玫瑰色姣艳和珍珠般润泽的光线投来,木制的窗格和天花板、墙壁以及地板,还有妇人拿着书的背景,老笼罩在一片温暖和煦的晨光中。阳光倾洒在女人白色的头巾、长裙和红色的短袄上,红袄如玛瑙透明、长裙如流水柔顺。墙上的镜子、地板上随意搁置的两只红色拖鞋、盘中的水果、还有女人精巧的脚边那一束黄金般的光亮,都充满了浓郁而温馨的女性气息。

  我们看不见女人的面孔,只看见女人的专注和周围的静谧。这幅画似乎是知识妇女梦中的情景??独自一人,只一个人,在房间静静地读书,没有家务孩子琐事的种种干扰,嘈杂的市声和烦心的争吵都离她远去。她手里的书本就是她的整个世界,她只同自己的心灵对话。

  读书的女人是安静的。她沉浸在文字纺织的故事之海中,用眼睛做桨划开波浪,去寻找遥远的精神彼岸。她没有时间唠叨饶舌、没有时间拨弄是非,就连翻动书页都是轻轻的,像微风吹过草地。书本像一道隔墙,把外界的噪音都拦住了,但她的眼睛却能分辨书本上最细微的声音,并用眼泪作为应答。

  读书的女人是辛苦的。她不是那幅画中17世纪的闲妇;20世纪的女人天天要赶着上班回家还有做不完的家务。她省下买时装买化妆品的钱用来买书,等丈夫孩子睡下,从自己好梦的时间里抠出一块来读书。无论买书还是读书,付的都是血汗,时时透支,要用未来赊账。一个女人若是爱家也爱书,便是苦海无边了。

  读书的女人是愚蠢的。她分不清书本和现实的区别,以为书中的故事都发生在她的生活中,常常把书中的人物当成自己。读书的女人对别人的事情头头是道,动辄可引书上的警句来教导他人,但对自己的事情却是晕头转向云里雾里,用书本上的经验来对付现实往往错上加错。

  但读书的女人终究是幸福的。理性的思考给予她属于自己的头脑,女人神韵里就有了坦然和自信。知识为她过滤尘俗的痛苦,使她有力量换御物质的诱惑,并超越虚浮的满足而变得强大丰富。

  渴望读书,从浩翰的书海中挑选出适合自己或是自己喜欢的书。在下看小雨的清晨和刮风的黄昏,在大雪纷扬的冬日和柳絮飘飞的春天,若是再有一杯冒着袅袅热气的清茶呢。常常憧憬着在开满樱花的树下、在绿草茵茵的河边、在海边的沙滩或是惊涛拍岸的礁石上,一个人抱着书,读到书我两忘。间或有蝴蝶或小鸟从头顶飞过,远处飘来淡淡的花香??那也就是关于浪漫的极致想象了。

  实际上,几十年真实的读书情形,却毫无诗意可言。在童年暑假的凉席和寒假的被窝里、在连队宿舍的油灯和山林帐逢的蜡烛光下;在旅途中肮脏的火车站、在拥挤不堪的居所嘎嘎响的破椅上。没有书房的日子更激起疯狂读书的欲望,因为心灵的饥饿,到后来,就成为一种吞噬文字的生理需要和惯性了。

  曾说过读书分为两类,一种是写作的衫性需要;浏览优秀的文学作品以寻找差距、了解当下新作品的动向和特色以作参考、创作中所遇到的专业性问题需要补充知识、包括理论书籍和各种字典辞典和典籍。但我更喜欢另一种阅读,那种看似与写作无关的阅读,自然科学哲学艺术以及传记。你读它根本不为什么而仅仅只是因为喜欢,它看上去对你毫无用处但却如森林氧吧和甘泉,改善你的呼吸和血液,改造你的知识结构与思维空间。它的渗透作用是长远而无形的,没有任何急功近利和立竿见影的打算。如果说前一种阅读是西医治疗,是当即见效的输液点滴;那么后一种阅读就是中医调理,是强身健体的滋养和补充。可惜我们总是有病才去求医,在迷宫般的书城中,我们曾错过了多少曲径通幽深藏不露的好书廊。

  读书的人如今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书房。她常常望着满满的书架发愁,她发现一个人一生中即便不做任何工作,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读书,也无法把世界上的好书读完。这个发现真是令人绝望。

  作为十七世纪的画家杨森斯,内陆画这幅画也许根本没有这么复杂的意思。他只是觉得一个妇人坐在窗口读书的情景给人以美感,那就足够了。
Why do we have to hurt each other Why do we have to shed tears? Love do not pass me by Happy ever after please I can\'t say good-bye to yesterday my friend [/COLOR]
读书的女人是善良的。
读书的女人是美丽的。
读书的女人是浪漫的。
读书的女人是可怜的。
但能读书的女人确实很幸福。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