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从“西洋镜”到“骇客帝国”

电影是高科技发展过程中最快的反应者,也是高科技最诚实的载体,事实上,电影本身就意味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从第一部电影让人们惊诧于逼真再现的生活场景,到现在无所不能的电脑合成技术延伸我们的想像空间,走过了100多年的世界电影和中国电影,是科技发展的记录员。
  在默片时代,我们大多是在看电影画面,放映员还兼顾了配音演员的功能。这个时候的电影,更像是能够活动的漫画,和中国传统民间艺术里的“走马灯”有异曲同工之处。直到音话同步技术的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电影才成为了可能。在香港导演徐克的“黄飞鸿”系列影片中,西洋留学归来的十三姨带回来一部摄影机,当她们在传统的中国院落里自导自演的时候,中国人面对西方文明带来的神秘和玄幻,生发成一种奇异懵懂的感觉。这种感觉,到电影《西洋镜》中被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讲述了东方文明在世界科技大发展中的一个态度问题。
  中国电影百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文艺片和故事片占据了大多数。而灾难片、恐怖片、科幻片、史诗片却屈指可数。究其原因,除了东方民族表达方式上的含蓄之外,摄影技术的不成熟,也限制着导演的阐释水平和想像空间。
  反观西方电影,从早期的《宾虚》一直到21世纪完成的《金刚》系列和《星球大战》系列,西方电影工业向世界提供了一种可看到的幻想中的过去和未来。技术难题的突破,带来的是较大程度的视听审美享受。无论是宏大的史诗巨片,还是惊心动魄的灾难场景,都被巨大的银幕展示得纤毫毕露。从最早的蒙太奇和回放技术引发人们的惊呼,到今天我们看到任何无法想像的场景也能坦然接受,电影改变着我们对生活的态度,也改变着我们对生活的想像力。
  很多年前,在科幻杂志上看到过这样的小说或说是一种设想:把某人的静态形象输入仪器,就可以随心所欲地编辑出他的动态形象。小说里,有人指证混迹于人类中间的某位同类其实是一个外星人,证据是现场放映的一段录像,记录了此人乘坐飞船向地球飞来,并在谈话里暴露了自己来地球的意图。在那样的时代,这自然是确凿无疑百口难辩的铁证了。但是在今天,当看到银幕上生动的画面时,我们的第一考虑就是它的娱乐性,其次才是真实性或深刻性。高速运算的电脑,完全可以造出一个比真人还要“逼真”的人物来。通过电影,电影工作者们复活了恐龙,造出了巨型怪兽,甚至于恢复了某个时代。
  科技的进步也使得电影有可能思考更多的其他命题。在《终结者》和《回到未来》系列中,我们穿越时空,去找寻自己的过去和未来。这是一种超越了人类当下生存边界的生活状态,在这个层面上,也只有哲学,能够解决科技发展给我们带来的难题。
  这种形而上的思索,在科技含量更高的电影中思考得也更为彻底。在《骇客帝国》系列中,我们是在看电影,还是在读一部艰涩的哲学著作?这个让许多哲学家都参与进来的问题,使得电影的意义变得生动并且多样化。当我们和剧中人一起生活在一个极度物质化的时代后,究竟是我们被异化了,还是说物质都变得人性化了?电影显然延长了我们的想像,把这些困惑人类的东西通过影像表达出来,高科技手段更加深了我们对于这种想像或说思考的理解。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我们在抨击这些高科技的时候,我们使用的批评手段,却同样是高超到无与伦比的科学技术。正如某个口号说的,科技改变生活,我们生活态度的改变,体现在电影人那里,显然是一个更为彻底的改变。
蛋笨是念来过到 [img][/img]
这是江湖,,不是影视,
[fly]我要闯出新绩,要用实力做旗号,明日再要走几多路,谁人能计,要得到的终得到,以后就算追忆也自豪.[/fly]
哎,怎么可以混乱啦
Wǒ緈鍢、快樂。~◇~每一刻 o卟用笑︵.來偽装掉下的眼淚/o.. 把⒈切都看淡壹點.、``這樣就會快樂壹點 對伱的警誥:把伱宠壊─━☆ \'只怪自己冭爱伱 ﹏﹏*  ╭╮︵☆╭╮.`╔═══╦═══╗  .〔 o o 〕╭我╮ `╭爱╮ `╭妳╮  .〔ミ О ミ〕.╲╱.`. ╲╱.`.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