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讨论】关于“出书VS出名,思考VS选择”

从来不懂文字为何物,却不料涉足网络其间对其渐生爱意,继而领略了同时代写手的
风采,感慨颇多,原来文字竟有如此魅力!然,文字有魅力的同时,如果不多几分正
确的疏导,亦会成为思想的毒瘤,感于此,现对时下非常“流行”的出书VS成名,思考VS选择作一番随意的评论,权当自娱。

  中国现在的文坛给我的感觉似乎远不及鲁迅巴金时代的文坛,那时可谓百家争
鸣,而所产生作品可读性非常强,而到了现代,黯淡的同时亦不免多了几分失望,因
为,曾经的思想巨人消失了,现在流行的东西倒不少,可是,有实质性的却不多。君
不见以安妮如此阴暗的文字竟也席卷文坛,引起一番躁动,而真正有料的东西我想都
“躲”起来,无处施展灵魂的瑰丽之处了,或者说是时代埋葬了他们,是社会发展到
现在已经容不下那些宝贵的东西,至少,我有点不太愿意看到我现在所看到的。

  八十年代出生的写手,争相出书,似乎这已经成为许多人梦寐以求的梦想,可
是,当静下心来细细审视一番时,他们是“出名”了,可是,是真的出名了吗?我看
未必。总总感觉社会发展到现在有点浮躁,似乎有太多的人追求不太实质的东西,而
沉迷于一个阴暗的角落。我想,那应该只是时代的产物,而有些人则刚好借助了现代
的年青人的“弱点”,在这个躁动的年岁,他们出书,他们成名了。可是,他们经得
起历史的考验吗?我想会有许多人知道答案的。

  名利心太重的人自是很难出一部好作品,而在名利心驱使下,更容易犯的冲动就
是猎取当代人的“胃口”,然后“投其所好”,然后“轰轰烈烈”。似乎这么说有种
故作清高之嫌,我亦承认古往今来,没有多少人能够逃脱名利这个怪圈的束缚,但
是,我仍想说,出书不是不好,出名更不是不好,只是,在这背后,不妨多点思考,
多选择点实质性,耐得起时间和岁月推磨的东西吧。八十年代以后的写手们大多思想
别有一番境地,但有时,总感觉他们是被“社会”利用了,但那个不是真实的社会,
只是某个历史时期的一个过渡性阶段。在这个阶段,想出名的人儿,请多一份更经得
起考验的抉择与思索吧。

  我不是什么写手,也许没资格说什么,但如果我也有那个能力的话,我一定会静
静地沉淀自己的思维,在这个躁动的年月,更要保持一种青年人应有的异样的风采,
保持一份更沉着的心态去思考自己的文字是否真的像某些人所说的非常好,是否已经
具备了文字存在的最基本应有的魅力。无论何时何地,都保有一份澄明的心境,不要
被时下某种浮夸的东西所遮蔽而失去本属于自己应有的魅力,多几分沉着与稳重,多
几分睿智的思索与内在的熏陶,然后出书,然后出名。

  历史总是最好的验证大师,一切让我们拭目以待,明朝花落之家,会是思想的睿
智者,沉稳的开拓者的。

Re:【讨论】关于“出书VS出名,思考VS选择”

当今的文坛之所以没有那个时代的辉煌
还是和当前形成的社会大背景和成因有关
再着就是现在的文人没有握住时代的脉搏
他们没有敏锐的眼光和洞察力
初恋情结,不想忘,也是忘不了, 久了,旧了,褪色了······· 那曾一季的爱恋,还在么。那曾灿烂的心情也消逝了。 但总会留有残存的感受, 会象是灿烂的烟火在夜空流过的痕迹········

Re:【讨论】关于“出书VS出名,思考VS选择”

我一直很关注这个问题,就此谈谈自己的想法。
池莉、莫言、梁晓声、张贤亮,这几位均是曾感动过一代人的写手。除了张贤亮成名后下海外,其他人莫不是陷入了名利场的怪圈,其中尤其以池莉这个感动过我们这代人的写手为最。
当大量的书稿债压积时,写手就陷入了新的矛盾,以前写是为了出名,现在写是为了顾利,然而名利要兼得并不容易,大量的催稿编辑每天软硬兼施地名为照顾实为监督的看管着自己,想还清稿债,质量就保证不了,而误了买主,就相当于砸了自己的钣碗。况当年许多编辑还于已有恩有情,如何能不考虑的周到些呢?
在这种误区中,他们选择了利益,而放弃了写手的贞洁,这样的写作态度是不会成就好的作品的。
大家不妨读读当代去年的中篇增刊,很有趣的现象,那里登出了多年不见的好作品,而无一是名家之作,缘何,不妨看看那里的第一篇,相信会有个好的解释。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