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卢安克应该说是个让人佩服的人,但,他自己都说他不需要别人效仿他,也无法效仿。

看到这个章节的时候,我更多的是想到自己和这个国家的教育。
在这个有五千年文化的国度,不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或者“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都是从自身从家庭做起。
如果放弃现有的一切去走卢安克走过的路。难道要父母养着?路远地偏,父母生病该如何?医疗环境都不乐观,父母的担心该怎么解决?等到有了积蓄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家庭又摆在何地?
我敬慕着这个随心随性又善良的人,却知道现实有太多束缚。我是这个国家里平凡的一个人,平凡而且平庸。唯一能做的,只是让守了我二十多年的人不再辛劳,我不再无能为力。

对于这个国家的教育,其实挺矛盾的。如果不是高考来进行“优胜劣汰”,不知道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但,高考之后的孩子们面对的却是从没被教过的道德和为人处事之道。听过很多次儿女在念完名牌大学出来工作赚很多钱,之后不认自己农村的父母的时候,突然就觉得特别悲哀。(虽然也不是全是)
至于小时候的理想。。。好像只有几个选项,而且还必须是有前途的……

'柴静采访一个孩子的时候问他,“带我去看你种我的菜园吧。”孩子说,“不去!”她觉得一定是自己做错了什么,才惹来孩子的不痛快。'这句。其实如果是城里的孩子,大概会被说没礼貌了。(旁白:城里的孩子真可怜)
我想卢安克这个人物,其实不是作为一种效仿性的人物出现,而是让人深思的人物。他不是作为一个完全正面的人物,告诉别人你应该这样去做。他有自身的胆怯,自身的无能。但是我很赞同他说的,一起经历的才是真的。只有行动才是让人最直接接受的方式。我喜欢他说的真。我向往的是他追求自己乐趣的大胆,坚持和自由。当然他的家庭性质,不同的文化理念,也是他可以放手追求的一个前提。

当然,志愿者要长期逗留是非常不现实的。每个人都有自己需要承担的责任。这也是卢安克后来离开的原因。他们来了又离开是不可避免的事实,但是造成的孩子心理的伤害也是不可避免的。这大概就是引起人们反思的地方吧,有什么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我读书的时候,考试考的最烂的是物理。但是那个时候不知道为什么特别硬骨头,非要跟自己争。到了现在看到很多生活现象还是会想起很多基本的物理常识。以前历史考试接近满分,可是现在在去想真的不太记得什么了。到了想去了解,想去用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知道的,记住的都太少太少。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回头去想那些历史书其实蛮好的,告诉你的都是一些很基本的东西。高中的时候有个很喜欢的语文老师,每次上课最后十分钟都不讲课,都会顺着今天课的内容拉拉家常,说说自己,说说人生。凡事总有利弊,不用完全排斥也不能完全接受,只能试着慢慢去调整,找到合理折中的方式。


最后,重点不在于那个孩子是城里的还是山里的。在于孩子态度的转变。孩子自有他稚气的天真和任性。这也是很直接的表现。如果是城里的孩子,本来表现的很乖,突然态度出现了转变。那也是会引起注意的。
时代变了
如果山里的孩子,更有礼貌。
习惯了无聊,不无聊时才知道无聊是多么的不无聊。
13# Thermo
现今的许多孩子,会写“谢谢”和“对不起”,却没有真心实意。(许多,不代表全部)
6.11.2016 将另一篇读书札记转移过来,mark一下。
清枫读书札记---《全球通史》



犹豫了一下,是不是该发这个读书札记,因为实在会是一帖又长又枯燥的文字。但是目的也很单纯,只是为了有个地方可以将自己看书时脑中出现的一些想法发现等等归纳总结出来,方便日后去回顾,也算是对自己坚持读完的一种敦促吧。边看,边想,边写,可能导致进度缓慢。有些句子段落可能前言不搭后语,因为大概会做一些小的摘录。。

(一)

       在此之前,关于历史书上的东西,是非常模糊的。并且是混乱不堪的,关于欧,美,非,亚的各种历史是彼此断开的。说真的,如果可以再来一次,我一定会好好去消化书里的东西,去理解和享受他们。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越是到了逐渐长大老去的今天,越是感觉那些知识的彼此通联延伸和此起彼伏的渗透能力。文学与历史人文,地理的相通性,又,艺术与文学的相通性,导致对于我若需要去了解自己兴趣的文学艺术,需要得到于此之外更为丰富和全面的了解。

       《通史》的阅读才刚刚开始,从中世纪西欧的扩张开始,将世界作为一个联系的整体,将世界历史的变迁,格局发展,归纳分析地相当清楚。在读书的孩子们如果有时间,真的强烈建议可以看看这本书,对于课本上死记硬背的东西会变得特别好理解联系。关于书中的各种观点,以我的脑子,只有消化的份,其中的考究,质疑,赞同,否定等等,那跟我都是没关系的。我的理解水平还停留在了解的层面,属于最肤浅的那一种。比如像十字军东征这种在我的思想意识里在此之前,除了是一个名称概念,就没有其他的意义了。但是此时才发现了这个运动在推进世界发展的历史上是起到了怎样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个以宗教扩张和征服的名义横穿欧亚板块的运动,让西欧这个距离内陆最为遥远,沟通交流最为贫乏的地区,得到前所未有的解放,各种航海路线的侵占与发展。西欧人民从落后分子顷刻之间翻身当了土豪。。。一跃而进,意义不可同日而语。于是想起了我们的邓baibai,改革开放的意义,是何其深远,我们也许都没有认真去想过。。

         “在中国,儒教继续在社会中居支配地位。它尊崇老年人,轻视年轻人;尊崇过去,轻视现在;尊崇已确认的权威,轻视变革;从而,使它成为保持各方面现状的极好工具。最终,导致了处处顺从、事事以正统观念为依据的气氛,排除了思想继续发展的可能;这一点有助于说明为什么中国尽管最初在发明造纸、印刷、火药和指南针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但后来却在技术上落后于西方。中国人在作出这些早期的发明之后,未能提出一系列科学原理。”非常准确和深刻的理解,也让人颇有感触。喜欢安定,不求变革,确实是中国人的普遍性格和思想观。当然这段文字描述的是中世纪时的中国状况。现状,即使不是那么固步自封,但是我们还是不能否认我们对于和_^_平的一种向往。

        第一编的第二章节中提到一个很小但是让我觉得很有意思的东西。农业种植园的蓬勃发展,促进奴隶制度的发展,从而促使人口及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于更高生产力的需求,促使新技术的产生,例如,10世纪的马缰及马蹄的出现。这个发现很有意思,关于马的各种配备的出现原来是农业耕种的需求。谁会想到后来的战争需求,直到如今的体育娱乐需求呐。再往下说,生产力的提高与经济的发展,供给需求的矛盾,迅速发展的社会需要大量的自由劳动力,从而促使了农奴制的解放。而农奴制度的解放,促进了各种航海事业及商业贸易的发展。这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如今读来,感觉还真是神奇。正所谓“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大概就是这种感觉。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其存在的根本原因呐。

         说到航海技术的发展,肯定不能不提类似指南针以及航海图之类的东西了。于是,发现了一段小东西。"星盘,即一种用以观测天体高度的铜制刻度盘,早在800年以前便已为世人所知,但直到1485年前后,才首先由葡萄牙人在西方的航海中予以使用。这种仪器颇为昂贵,故很快被结构较简单、造价较低廉的象限仪所取代。经度测定引起的问题不只一个。虽然用砂漏可大致地估计时间,但要精确地计算时间,只有待到17世纪伽利略发现摆动原理时。" 在此之前,对于,星盘,象限仪,经度测试,漏斗等等,都是一个一个独立的物品,这个时候被完整地串联起来了。至于其中涉及的各种物理科学的东西,我还是暂时把他搁置在一边吧。然后是航海图,航海图的说明文字此时已经标注诸如水深多少,应在哪个区域利于行驶,什么位置应注意暗礁等等较为详细的形式状况。而在14世纪之前的航海图更多的是教条主义的感受描写,诸如哪里冷哪里热等等无关痛痒的东西。于是依然感叹,人类文明的进步和迫使其进步的环境。

         航海的历史,自然还有提及14世纪的郑和下西洋。规模的宏伟,应该是大家都知道的了。其中还有一段非常详细的描述。

         “1405至1433年间的七次远航冒险都是在一个名叫郑和的内宫监太监的指挥下进行的。这些探险队的规模和成就之大令人吃惊。第一支探险队由62般服船组成,共载28000人。”
         “一般的船宽150呎,长370呎,但是最大的船宽180呎,长444呎。它们与哥伦布的小旗舰——宽25呎、长120呎的“圣马利亚号”相比,是名符其买的浮动宫殿,而“圣马利亚号”比哥伦布的另外两艘船“平塔号“和“尼娜号”要大一倍。”

         但是遗憾的是,我们宏伟的出行,并不是以商业为前提,更多的只是一种资本的炫耀和以游历为目的的旅行事业。并且在那之后,中国似乎就进入一种盲目自大,固步自封的状态了。

          对于经济商业思维和技术的发展,书中也做了很详细的说明。

         “方济各会修道主兼数学家卢卡·佩西奥利在1494年发表的《数学概论;几何学及比值比例》,是一部专论复式簿记的经典著作。”。。。原来,会计的借贷方式,是从15世纪就开始有了雏形的,而且,竟然是以数学概论的形式出现的。

        “佛罗伦萨城于1252年率先铸造金币弗罗林,不久,其他城市和国家也纷纷仿效。”于是硬币开始盛行。

         第一编的第二个章节,通过分析欧洲基督教世界的扩张主义,智力,经济的扩展,各种经商技术的发掘,东西方对于商业地位的差别对待,不同思维态度,以及12世纪末13世纪初,西欧君主制度取代教皇权利而日渐崛起,并同国民商人等等以“君主保护市民们不受频繁的战争和封建主任意征收的苛捐杂税的侵害,而市民们则向君主提供财政支援作为报答。”这样的互惠互利形式的紧密结合,等等各种因素,阐述了,西欧,一个原本处于落后贫瘠状态的地区,通过扩张成为带动整个世界发展的关键群体。这样一个客观事实并非出于偶然,相对于中欧,东欧,亚洲等地区,是一个必然的产生。

        归根结底,在我看来,只有一句话,思想决定一切。西欧的思维,好战的基督教世界,与东方的儒家思想也好,佛教修为也罢,都有着根本性的不同。先前对于西欧的扩张,并没有想到竟然是有这样深刻的意义的。。。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