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精神

民族是一个历史性的民众概念。因此民族不能狭隘地理解为自然性的,如同人们所说的被“大地”和“鲜血”所规定。民族必须宽广地理解为文化性的,这就是说一个民族在根本上是被思想和精神所铸造的。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一个民族就表现为其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中国人民在未来岁月里继往开来、开拓创新、振兴中华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丰富的,择其要者大约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主张刚健自强,葆有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

二是"大公无私"、"先公后私",倡导"贵公贱私",培养各族人民对国家与社会的责任意识、奉献意识、无私胸怀;

三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主张忧患自省,培养人民对国家社稷的热爱意识、道德意识和使命意识;

四是贵和尚中,提倡"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培养人民厚德载物的宽容和注重和谐的思想,安定团结;

五是正道直行,提倡"君子坦荡荡"、"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崇尚坚定的人格情操和民族气节;六是求是务实,提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注重面对现实,脚踏实地,循序渐进。民族精神是古往今来中国人民奋发向上,勇敢前行的精神动力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本价值取向。

历史铸就的中华民族精神,具有着巨大的历史震撼力和时空穿透力,其包含的价值取向,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辉。

说起中华民族精神,人们一般都会想到爱国主义。从屈原、岳飞到抗日战争的英雄等都是广义的爱国主义者。爱国主义无疑是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但它并不为中华民族所独有。事实上,美国和欧洲的国家都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甚至极端化为一种白人中心主义。人们之所以将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特征,是因为十九世纪以来中华民族饱受外来民族的欺凌、压迫和剥削,而需要以爱国主义来凝聚人心,努力奋斗而获得民族解放。

除了爱国主义外,人们还认为勤劳、勇敢,热爱和平、不屈不饶、自强不息等是中华民族精神各种具体的表现。在五千年的历史中,中华民族的确显现了这些美德。但也必须承认,世界上其他优秀的民族也拥有这些美德。这就是说,它们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独特本性,而是人类文明所共有的属性,甚至可以说是普遍人性。

因此我们必须揭示出中华民族与世界其它民族不同的精神。但何处可以寻找到它呢?民族精神不仅表现在其一般的日常生活和伟大的历史事件,而且表现为其智慧,并主要包含在文学艺术、哲学和宗教等形态之中。

与西方人相比,中国人拥有其独特的智慧。中国的智慧主要表现在儒道禅(佛)的思想当中。儒家主要是主张仁爱天下。它要人如同爱自己的亲人一样而爱天下大众,因此就有“四海一家”,“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之类的箴言。仁义道德成为了中国人做人的基本规范。与儒家不同,道家强调道法自然。它认为文明压抑了人的天性,因此希望回归自然,让人性得到自由成长。作为外来的文化,佛教在中国却生根、开花和结果。佛教宣扬的悲智双运就是要求人们通过心灵的觉悟获得慈悲和智慧。大乘佛教所具有的菩萨情怀不仅渡己,而且渡人。唐宋以来,中国知识分子都行走在儒道禅(佛)之间,他们的思想也影响了一般大众的生活、思考和言说,从而陶冶中华民族的气质、性格和精神。因此可以说,中华民族精神的根本就是儒家的仁爱天下、道家的道法自然和佛家的悲智双运。这使中华民族不仅不同于西方民族,也不同于东方的其他民族。

毫无疑问,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传统也影响了每一个当代的中国人。对它任何简单的否定或者肯定都是无济于事的,关键在于如何批判地对待中华民族精神。所谓批判就是区分,也就是说要判别出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从而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才是真正的发扬传统。与发扬传统的同时,是面向世界。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主要是西方文明)的交融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历史命运,因此我们必须学习和借鉴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而丰富自己。但这一切不过是一种准备。我们的目的是建立新的中华民族精神。它既是中国的,又是现代的。

中华民族精神能够成为民族文化的灵魂,还在于它是中华民族前进发展的动力。中华民族"会通"与融合的思想,是一种创新发展的精神品质,这种精神品质是中国文化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原动力。     什么是全球化

当国际化开始倾向于代指这样一个过程时,今天的全球化用来区别一系列的趋势,很多是在二战后变得尤为突出。

全球化是一个多元概念;这个词汇本身没有主语——实际上主语也是多元的;在经济发展的层面上,全球化存在着极限;在谈论经济全球化时,我们正面对一个全球化资本主义;在政治上,远没有实现全球化,相反,民族利己主义、民族霸权主义等等日益升级。

全世界的物质、思想、机构以及人员的交流在成指数增长,这个现象只是一个长期历史趋势的一部分。在人类历史上,人们对更为美好事物的追求一直激励着全球范围内的人口流动、贸易往来和思想文化的交流。

如果“全球化”这个词语能够得到适当的定义和应用,人们会发现它很具有实用性。我们完全可以将全球化阐释为人类历史的主旋律。在最近的几十年当中,全球化趋势已不断增强,速度也进一步加快,但随之而来的优势与弊端也逐渐明朗化。正如地球的气候在过去漫长的岁月里创造了我们的自然环境一样,几万年的文化和社会相互接触和影响也促进了当今全球人类社会的整合。     什么是人为精神

人文精神一词,源自西方,也可称作“人文主义”。它是西方哲学在两千多年探索一些不可解问题的过程中,培育起来的一种精神,包含三个元素,即人性,主要精神就是尊重人,尤其尊重人作为一种精神存在的价值;理性,以科学的意义来说,人是有思想有头脑的,能够思考真理,追求真理;超越性,以宗教的意义来说,人是有灵魂的,可以追问、追求生命的意义。从某方面而言,它叙述了人们在探索未知世界过程中,不因前路迷茫而退却,追求真理,积极进取,坚韧不拔的精神。

现代人文精神可以说是一种自由的人文精神,最基本的是摒弃了几千年来封建社会对个人价值的漠视,把人看作宇宙间最高价值来尊重,肯定每个人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价值和意义。强调人在这个世界上人生价值的体现,不是乌托帮的空想。最重要的是人除了在自然界生存的自然规律之外,还是精神性的存在。人生所追求的不仅仅是三餐温饱的外在条件,还应该追求更高尚的人生意义。但这种自由的人文精神必须建立在有序的人文平台上,是每个人都应遵循的规则。在这个追求生命意义的过程中,人文精神能为自己,自己的行为树立一个道德法则及目标,以此来约束并激励自己。

人文精神针对的是现代进程中的西方中心主义、物质消费主义、技术工具主义,强调人文文化,自我实现和内心关怀,主张人的主体创造作用、主张民族自尊、自持、自决。从这个角度看,关于人文精神过去是否有过的质问是没有意义的。

人文精神,简单地说,就是现在人们经常说的“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包含着三个层面的意义:

首先是要以人的生命为本。咱们传统文化中对于“命”的命题非常多,但是往往会把命与义相对立,儒家核心价值观里“重义轻命”的倾向对于人的生命的重视应该说是不太足够的。

其次要以人的发展为本。我们的社会远没有达到让每一

好复杂~!:m-trap:

:m-sweat: 太深奥吧!

好长...梅子完全没办法看完....




欢迎光临 空网论坛 (http://bbs.kongweb.net/) 作者: 凝雪梅    时间: 2007-9-29 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