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秋冬饮食保健

秋去冬来,早晚凉气袭人,中午却稍感烦热,温度变化无常,使人的抵抗力降低。同时经过夏季,人体消耗较大,免疫力下降,病毒乘虚而入,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感冒。秋冬空气干燥,呼吸道黏膜保护作用降低,换装过早或体质原本就比较弱的人,尤其是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人,若不注意保暖极易诱发感冒。有些人还可能因为感冒而诱发其他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心肌炎等。  
  在季节交替的时候,一定要提防感冒的侵袭。要及时补充足够的水分,以保持呼吸道黏膜的湿润,根据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服,要注意保持室内卫生,让空气流通,少到公共场所,少接触患者,多到户外锻炼,提高身体的抵抗能力。对于已经患了感冒的人来说,不要轻易乱服用药物。  
  如果出现嗓子痛、发烧、咳嗽等病毒感染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用些抗病毒、杀菌和消炎药物,增强抗病康复能力。免疫机能差者它可以调节免疫,将感冒消灭在萌芽之中。

张仲景是东汉杰出的医学家。他一生十分重视四季饮食保健,他在《金匮要略》一书中,做了详细总结。他认为,秋季“谓之容平。自然景象因万物成熟而平定收敛”。此时,气候凉燥,宜多食甘润之品,以生津润燥。主食当以大米、糯米等谷类为主,配以面食及白薯稀粥,粥中可加些芝麻、胡桃仁等。副食除蔬菜之外多食用各种水果。肉类则用猪肉、兔肉、河鱼等。忌辛辣,苦寒与发散之品应少用。他认为,冬季“谓之闭藏,是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时令”。此时,气温较低,人体阳气潜伏于内,宜多用滋阴潜阳理气之类,以壮阳气而御风寒。主,食可用甘温之品,如玉米、秫米粗粮面食再配以米面,稀粥中可放些芸豆、赤小豆;副食为大白菜、青萝卜、白萝卜、木耳等。肉类可选用甘温助阳的羊肉、狗肉、鸡肉等。烹调时应五味相配,味汁略浓且忌偏食。

秋冬季节,人体的干燥由内而外,此时,用美食消解人体的干燥不适,无疑是个明智的选择。  
  
笋干老鸭汤  
原料:老鸭、葱姜蒜、料酒、笋干  
做法:首先,将老鸭斩杀,放在冷水中,烧开,撇去浮沫,放入葱姜蒜、料酒;把笋干放在温水中泡3~5个小时,然后将笋干放入老鸭汤中,一起煲制半小时~1个小时,不用添加任何中草药材料,即可食用。  
特色:鸭的营养价值很高,属凉性,科学的食用具有滋润养胃,平肝去火,开胃健脾等功效。  

===========

银耳百合露露羹  
原料:银耳、百合、露露饮料、冰糖  
做法:将干的银耳发制了,拿温水泡半个小时到1个小时,直到松软,洗干净。最好选用新鲜的百合,洗干净待用。将银耳、百合、露露、冰糖放在一起煮,直到熟透,即可食用。  
特色:这个糖水特别适合秋冬干燥的时候喝,从内而外的滋润,喝了之后感觉身心舒畅。  

==============

一锅香  
原料:猪骨、猪排、鸭、鸡块、鲜人参、枸杞  
做法:首先,将猪骨熬制成鲜美的骨头汤。然后将猪排、鸡块焯水,加上料酒、葱姜蒜等,去除腥味。一段鲜人参切成几个小片。将猪排、鸡块、鲜人参、枸杞等都放置在骨头汤中,拿沙锅煲制即可。  
特色:将鸡、鸭、猪骨都放在一道汤中,滋补效果好,对脾胃也能有很好的滋润功效,口感也很浓香。

=============  
  
平遥灌肠  
原料:荞麦粉、葱姜蒜末、黄瓜丝、醋  
做法:将荞麦粉加水,弄成荞麦糊糊,做成圆形片状,然后放在锅里蒸3~5分钟,蒸熟以后,里面卷上葱姜蒜末、黄瓜丝,在碟子底放一点醋,装盘即可食用。  
特色:这道菜口感清香,经常食用能起到降气宽肠,消积去秽的作用。  

==============

全鸡锅  
原料:鸡肉、鸡肝、鸡心、鸡肺、鸡蛋、辣椒、四季豆  
做法:首先,将鸡肉、鸡肝、鸡心、鸡肺都洗干净了,放在锅里,加油炒出香味,去腥。然后,选用宰杀的母鸡肚内的鸡蛋,蒸熟待用。将普通鸡蛋先蒸熟了,然后去壳,放在装有鸡肉、鸡肝、鸡心、鸡肺的锅的四周,加入汤、蒸熟的肚内鸡蛋,一起炖制。炖好以后,把料和适量的汤都捞到干锅里,继续烧,如果喜欢的话,可以在干锅内加入辣椒、四季豆等,一边吃一边烧。  
特色:鸡的全身都是宝,对于人的五腑内脏都有较好的滋润效果。这道菜除了吃里面的料,汤也是美食精品。

秋冬手脚发凉的食疗妙方  

一般的来说贫血和肠胃病患者,营养缺乏者或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全身或者局部血液循环不良者,或者肢体末梢血液循环障碍,都会导致手脚冰凉。特别是女性经期孕期和产期,由于体虚,更容易引起手足冰凉。  

  在医学上,经常、长期的手脚冰凉,可以称为"冷寒症"。  

  如果不是非常严重的冷寒症(一般都不是非常严重,不会是受不了的刺骨寒冷),是可以预防和自我调节的。  

  一,加强体育锻炼  
  尤其是久坐或久立的人,必须重视工间操,多做手足和腰部的活动,以加强血液循环。  

  二,注意饮食  
  多吃一些性属温热的食品,以提高机体耐寒力。常见的温热食物有:牛、羊、狗、鸡肉,大蒜、辣椒、生姜、圆葱、山药、桂圆等。  

  三,菜谱三款  

  1.姜丝爆羊肉  
  羊肉切薄片。生姜切细丝。  
  锅内加油少许,起旺火,待油冒清烟时,入花椒、八角,炸出香味,入姜丝略炒,加入羊肉片翻炒,加入盐、味精,出锅时淋麻油即可。  

  2.大枣枸杞羊肉汤  
  羊肉切八分大块,在开水锅中氽出血水备用。大枣和枸杞洗净备用。  
  锅内加水,放入羊肉,葱姜大料同煮。煮半熟时,加入大枣、枸杞和盐,再煮,煮熟即可。如果不喜欢羊肉的膻味,可以与大枣同时加入桔子皮一两片,即可减轻膻味。  

  3.三香辣椒  
  红辣椒(根据自己吃辣的程度,选择辣椒品种),在炉火上烤干至接近焦;花生米,炒熟至酥脆(芝麻也可);大葱在炉火上烤至外层焦糊,剥去外层。  

  以上三种原料,各自在臼中捣烂,然后再和成一起,加盐和味精,即可。  

  此菜对于喜欢吃辣又喜欢粗粮的朋友,最是美食--三香辣椒卷入煎饼,大口吃来,最是过瘾,而吃"黄金塔"(窝头)时,把三香辣椒抹如窝头孔内,吃来也是痛快!

秋冬吃火锅不要犯五大错  

错误一:一热当三鲜  
表现:热腾腾的火锅中的美味一夹起来便直往嘴里送,烫得舌头发麻额头发汗大呼过瘾,并美其名曰:“一热当三鲜”真实伤害:口腔、食道和胃黏膜一般只能耐受50℃的温度,太烫的食物,就会损伤黏膜,而火锅浓汤的温度可高达120℃,取出即吃的话,很易烫伤口腔、舌部、食道以及胃的黏膜。一些本来就有复发性口疮的人,吃了火锅后容易上火,其口疮发生机会因此又多出好几倍,或者原有的口腔黏膜炎症出现加重症状。  
如此反复,还会诱发食道癌变。最危险的是那些患有口腔黏膜白斑或扁平苔癣等癌前病变的人,火锅的高温和调料的刺激,都会使这些病情加重。  
纠错:吃火锅千万不可心急,从火锅中取出的食物要量小,并等降温后入口为宜。应做到“宁舍三鲜,不要太烫”。  

============

错误二:半生不熟最鲜美  
表现:为追求鲜脆嫩滑的口感,食物在火锅里烫一下就吃。真实伤害:这样的吃法除了造成消化不良外,潜藏于食物中的细菌、寄生虫卵会随食物吞入胃肠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据研究,三种严重的寄生虫病―――旋毛虫、绦虫和囊虫都可能通过火锅传播。不洁的猪肉片和牛肉片里很可能含有这三类寄生虫。目前,虽不能肯定羊肉里是否含有旋毛虫、绦虫和囊虫,但曾有报道有人因吃涮羊肉而得了旋毛虫病的事件。如果得了寄生虫病,就会浑身乏力,肌肉酸痛,身体浮肿,有时候脚踏地面都会有刺痛的感觉。  
纠错:吃火锅的时候一定要将肉切薄、多烫,涮猪肉片、牛肉片时,一定要涮熟再吃。同时,还要看肉片上有无白色、米粒状物质,如有,则可能是囊虫卵。  

=============

错误三:冷、热混吃求“中和”  
表现:一口麻辣烫一口冰冻啤酒,这是许多人喜欢的火锅吃法,美其名曰“中和”。真实伤害:忽冷忽热,对胃黏膜极为不利,极易造成胃肠疾病。  
纠错:吃火锅时应尽量避免喝冷饮。

===============

错误四:让辣来得更猛烈些吧  
表现:一提起火锅,又麻又辣又烫的口味总成了首选,因为那被辣得大汗淋淋的感觉实在太过瘾了。真实伤害:麻辣火锅对胃肠的杀伤力不难想像。火锅的辛辣味道最先刺激的是食道,接着迅速通过胃、小肠等,严重刺激胃肠壁黏膜,引起胃酸和胀气,除了容易引发食道炎、胃炎外,腹泻也在所难免。有便秘或痔疮“前科”的办公室一族,吃火锅更要嘴下留情。否则,痔疮患者容易因肛门四周经受刺激括约肌过度充血而复发,便秘患者会因此更加“添堵”。  
纠错:尽管每个人对辣的耐受度不同,但是为肠胃着想,医生认为,又麻又辣的火锅还是少吃为妙;切不可一下子吃得太多,并要尽量把调料调至微辣,少喝火锅辣汤。另外,吃完火锅后要多喝些开水或浓茶,以稀释辣汁,减轻对肠胃的刺激,这样胃肠都会舒服一些。一旦有什么不适,赶紧喝些清淡的饮品如稀米粥或牛奶保护肠胃壁。

=============

错误五:火锅汤底营养好  
表现:把涮完的火锅汤底当“营养汤”喝光。真实伤害:火锅的汤大多采用猪、羊、牛油等高脂肪物质为底料,又多以辣椒、胡椒和花椒等为佐料,吃多了易导致高血脂、胆石症、十二指肠溃疡、口腔溃疡、牙龈炎、痔疮等疾病。另外,火锅汤久沸不止、久涮不换,其中的成分会发生一些化学反应,产生有害物质。如:肉类、海鲜中所含卟啉物质多溶于汤中,汤中的高浓度卟啉,经肝脏代谢,会产生大量的硝酸,引起痛风,出现关节痛症状,严重时会损伤肾功能。  
纠错:对于一次吃不完剩下的涮料和底汤,应倒掉。如果是放在铜火锅中过夜,更不要吃,不但有害健康,还可能引起铜氧化物急性中毒。

秋冬睡眠饮食养生秘  

人的一生有1/3在睡眠中度过,正确的睡眠方式与良好的睡眠状态,与养生关系密切。中医提倡“未病先防”与“上工治未病”,重视形体和精神的调养,主张“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所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强调提高正气与抗病能力为主的养生观点。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通过调节日常生活方式,可以养生防病。  


注重睡眠可养生  

  “眠食二者,为养生之要务。”良好的睡眠能补充能量、恢复精力,有“养阴培元”之效。所以,掌握睡眠养生要领,便可踏上简单易行的养生之道。  

  中医向来讲究“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人体不仅要维持体内循环和谐,还要注意与自然界外部环境的和谐。随着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四季的变化,人体必然与之相适应,故有“四时养生”之说。秋冬季节,自然界的阳气渐趋收敛、闭藏,此时起居作息要更注意保养内守之阴气,强调睡眠养生正当其时。  

  “秋季早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是此时主要的睡眠养生之道。具体睡眠时间,建议每晚亥时(即9点-11点)休息,争取在子时(11点-1点)入睡。因为子时是阳气最弱、阴气最盛之时,此时睡觉,最能养阴,睡眠质量也最佳,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  

  关于睡觉的方位,有不同的说法,令人困惑。有研究指出,由于地球磁场的影响,人睡觉时采取头北脚南的方位,使磁力线平稳地穿过人体,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地球磁场的干扰。而我国古代养生学家却认为,人的睡觉方向应该随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而改变。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到:“凡人卧,春夏向东,秋冬向西。”这就是考虑到“应四时所旺之气而卧”的缘故,因中医的五季与五方相应,有春东、夏南、长夏中、秋西、冬北之说,因此睡眠的方位也与当时节气相应。  


药膳调理睡眠障碍  

  失眠、多梦、浅睡、易醒,相信是处于亚健康状态的都市人最熟悉的困扰。这些睡眠障碍,属于中医理论“不寐”、“郁病”、“虚劳”、“心悸”等范畴,与多种疾病相关,会引起不同类型的睡眠障碍。如郁病多与西医的抑郁症、焦虑症或更年期综合征相关,年老体虚或久病重症而致“虚劳”也会影响睡眠;因消化功能紊乱而造成的睡眠障碍,正与中医“胃不和,则卧不安”相符;心血管疾病所带来的心悸、气促和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也会影响睡眠。 秋冬时节,正宜进补。由资深的专业中医师辨证诊断后,施以药膳食疗调理身体、滋补安神,正是治疗睡眠障碍的最好时机。以下针对临床常见的证型,推荐一些中药药膳食疗处方以供参考。

我就看中一句注重睡眠可养生:m-cheer:

同TT~~~~~~~美丽是睡出来滴~~~~~~~~~

那个 楼长啊 下次不要一段一贴好吗.....

谢谢LZ贴出来,
嗯,学到了不少
以后得注意饮食,也要早早睡觉,不能再做夜猫了:m-love:

因为是不同的内容..才分开贴的...ePs: ePs:

哦哦....乖乖哈 不画圈圈了哈

以后你可以用不同颜色的字体分开嘛 或者不同颜色的标题

张仲景也提倡吃狗肉:m-cheer:




欢迎光临 空网论坛 (http://bbs.kongweb.net/) 作者: SKyline    时间: 2007-12-16 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