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和尚讲堂每天一讲

第一讲 佛经的编纂
藏经的编纂

汉文藏经的编纂始于南北朝时,到唐开元时,据《开元释教录》记载,已有1076部,5048卷。之后,各代又续有新译经论和著述入藏。藏经最早有开宝藏。北宋初开始刊印。最初为蜀版,后有福州版、思溪版、碛砂版等。

佛经有:
大藏经 药师经 观音经 六祖坛经 金光明经 阿弥陀经
金刚顶经 法华经 金刚经 心经 苏悉地经 佛说佛名经
大方等大集经 仁王经 高王观世音经 天龙八部赞 阿含经 佛母经
伽耶山顶经 尊胜陀罗尼经 提谓波利经 大有经 观普贤经 华严经
理趣经 四品法门经 十二部经 中论 唯识二十论 因明入正理论
念佛三昧宝王论 金錍论 十二门论 三十唯识论 杂阿昆昙心论 释摩诃衍论
百法明门论 四分律 首楞严经 楞严经 楞伽经 地藏本愿经
小乘经 维摩诘所说经 大宝积经 大方便佛报恩经 大方广宝箧经 方广大庄严经
大方广师子吼经 大方等无想经 灌顶经 灌腊经 观无量寿经 四十二章经
大树紧那罗五所问经 菩萨善戒经 佛印三昧经 孟兰盆经 善生经 弥勒上生经
弥勒下生经 解深密经 大般涅盘经 梵网经 顶生王经 观所缘缘论
杂集论 摄大乘论 成实论 无著摄论 辨正论 大宗地玄文本论
百论 世亲摄论 文殊师利问经 阿毘达摩发智论 王法正理论 文殊悔过经
大乘玄论 大智度论 大乘五蕴论 文殊师利问菩提经 成唯识论 大乘起信论
五教章 四教仪 佛遗教经 优填王经 金刚寿命经 人仙经
大日经 譬喻经 无量寿经 莲华三昧经 胜鬘经 圆觉经
称赞大乘功德经 贤劫经 观世音菩萨授记经 大乘经 无问自说经 论议经
广博严净不退转轮经 摩诃摩耶经 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莲华面经 法苑珠林 杂阿含经
卢至长者经 菩萨璎珞经 月光童子经 菩萨内戒经 月上女经 菩萨戒本经
月灯三昧经 阿闍世王经 三转法轮经 菩萨戒经 佛本行集经 金刚光焰止风雨陀罗尼经
佛地经 金刚髻珠菩萨修行分经 苏婆呼童子请问经 妙吉祥观门经 乳光经 本事经
法句经 无量义经 优婆离经 耶只经 延寿经 胞胎经
法华三昧经 尼母经 宝授菩萨菩提行经 放钵经 古尊宿语录 密严经
碱水喻经 阿闍世女王经 无常经 教王经 诸佛要集经 悲华经
龙施女经 菩萨藏经 咒齿经 普贤经 了本生死经 大随求经
三明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宝两经 善住秘密经 金刚三昧经 虚空藏菩萨问七佛陀罗尼经
大意经 清净毘尼方广经 法苑义林章 虚空藏菩萨经 三千佛名经 添品妙法莲华经
入定不定印经 福力太子因缘经 杂譬喻经 造塔功德经 宝女所问经 造像功德经
十上经 授学无学人记品 八大人觉经 众许摩诃帝经 谤佛经 须真天子经
宝星陀罗尼经 解脱戒经 菩萨处胎经 过去现在因果经 大方广如来秘密义经 无极宝三昧经
入楞伽经 无尽意菩萨经 宝悉地成佛陀罗尼经 智光灭业障经 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 无垢优婆夷问经
旧城喻经 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 胜军五所问经 大庄严法门经 五无反复经 大法鼓经
不思议神通境界经 大品般若经 大悲心陀罗尼经 大威德陀罗尼经 六字神咒经 大白伞盖经
大悲经 一字佛顶轮五经 菩萨藏经 八名普密经 王法经 八师经
善思童子经 八佛名号经 阿毘达摩藏显宗论 四法经 碧岩录 四愿经
法界观门 占察经 五教止观 甘露经 大庄严论 明论
辨中边论 法界无差别论 十诵律 摩诃僧只律 法华经论 瑜伽师地论
大萨遮尼犍子受记经 稻杆经 入阿毘达摩论 显扬论 分别瑜伽论 阿毘达摩顺正理论
五分律 善见律 阿毘昙心论 阿毘达摩大毘婆沙论 阿毘达摩杂集论 阿毘达摩俱舍论

佛教的圣典是「经」「律」「论」三大典藏,也就是所谓之三藏,本书所集二三六篇经藏解释,不仅介绍其出处,且将经典、戒律典论内容逐条介绍其内容使学习佛教理论者能深入浅出的认知。
本书所指经,就是梵语的义译记载佛教始祖释迦牟尼所说的教义,「律」亦是梵语译音,是将当年的教团生活规则作为学佛的戒律,论是将佛教教义加以诠译,因而本书可说是佛教圣典全集的浓缩。
大藏经(回顶端)
大藏经为汉译的佛教经典,与东土高僧著作入藏的总称,简称为藏经。又称为一切经。
一切经的名称起源於隋朝,它的内容包括佛所说的经典及西方释氏的著作。现今的大藏经,又加入中国及日本等高僧的著作。
根据隋书经籍志记战:梁武帝在华林园中总集释氏经典共五千四百卷,沙门宝唱撰经目录,这是佛经有藏的开始。
唐朝开元年间,沙门智升著开元释经目录二十卷,列五千四十八卷。宋朝有蜀版五千四十八卷、福州东禅寺版六千四百三十四卷、福州东禅寺版六千四百三十四卷、福州开元寺版六千一百十七卷、思溪版五千九百十八卷、碛砂版五千八百零二卷。元朝有杭州版六千零十一卷。明朝有南藏六千三百三十一卷、北藏六千三百六十一卷、武林版六千七百七十一卷。清朝有雍正刻龙藏,乾隆续藏。
宋、元、明诸版本,多半亡佚,只有南宋碛砂版尚存孤本,藏於西安卧龙、开元两寺之中。
药师经(回顶端)
药师经有五种译本:
一、东晋帛尸梨蜜多罗所译的佛说灌顶拔除过罪生死得脱经,佛说灌顶经十二所载。
二、南朝宋慧简译药师琉璃光经(不入藏经)。
三、隋朝达摩笈多译佛说药师如来本愿经,一卷。
四、唐朝玄奘译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一卷。
五、唐朝义净译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二卷。
前四译单译出药师如来之部,第五译前卷译出六佛,后卷译出药师佛。因此单言药药师经,则为前四译,尤其是玄奘的译本。义净所译的,则称为七佛药师经。
各家的疏注如下:
药师经疏一卷,唐窥基撰。
药师经镫焰一卷,净挺著。
药师经直解一卷,灵耀撰,附梵文神咒。
药师经古迹二卷,新罗太贤撰。
药师经钞二卷,善珠撰。
药师经纂解四卷,亮汰撰。
观音经(回顶端)
法华经卷第八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一品别行者,称为观音经。一卷,秦罗什译长行,隋闍那崛多译偈颂。
法华传记一:「唯有什公普门品,於西海而别行,所以者何,昙摩罗忏,此云法丰,中印人,婆罗门种,亦称伊波勒菩萨,弘化为志,游化葱岭,来至河西,河西王沮渠蒙,归命正法,兼有疾患以语菩萨,即云:观世音此土有缘,乃令诵念,病苦即除,因是别传一品,流通部外也。」
各家之疏注如下:
观音玄义二卷,隋智顗说,灌顶记。
观音玄义记四卷,宋知礼述记。
观音义疏二卷,隋智顗说,灌顶记。
观音义疏记四卷,宋知礼记。
六祖坛经(回顶端)
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慧能於韶州大梵寺坛上说法,门人记录下来,便尊称为六祖坛经。简称为坛经。
夹注辅教编六坛经赞题注上说:「始其众人欲请宗门第六祖大鉴禅师开演东山法门於韶阳大梵寺,尊敬大鉴之道,乃封土为坛,以资其说法,其后其弟子者集大鉴之说,因而目为坛经也。」
疏注二家如下:
六祖坛经增注,日本山田大应注。
六祖坛经笺注,丁福保注。
金光明经(回顶端)
有三种译本:
一、北凉昙无谶译,四卷,题为金光明经。
二、隋宝贵等取前译补译,合入其缺品八卷,题为合部金光明经。
三、唐义净译,十卷,题为金光明最胜王经。三译中以第三译文义最周足。但金光明经因天台智者说玄义及文句,因此以第一译流传最广。
各家之注述如下:
金光明经疏一卷,隋吉藏撰。
金光明经玄义二卷,隋智者大师说,门人灌顶录。
金光明经文句六卷,隋智者大师说,门人灌顶录。
金光明义疏一卷,慧远著。
金光明经文句记十二卷,宋知礼述。
金光明经玄义拾遗记六卷,宋知礼述。
金光明经玄义顺正记二卷,宋从义撰。
金光明经文句新记七卷,宋从义撰。
金光明经照解二卷,宋宗晓述。
金光明经玄义科一卷,明明得排定。
金光明经玄义拾遗记会本六卷,明明得会。
金光明经文句科一卷,明明得排定。
金光明经文句记会本八卷,明明得会句并记入经。
金光明经科注四卷,明受汰集,附受汰重辑金光明经感应记。
阿弥陀经(回顶端)
佛说阿弥陀经一卷,秦罗什译。净土三部经之一。这部经略说西方净土依正庄严等事,令人执持名号,一心不乱,即得往生,最为切要。这部经拣除小善根福德因缘,唯摄一类纯笃之机。
各家的注述如下:
阿弥陀经义记一卷,隋智顗说,灌顶记。
阿弥陀经义述一卷,唐慧净述。
阿弥陀经通赞疏三卷,唐窥基撰。
阿弥陀经疏一卷,唐元晓述。
阿弥陀经疏一卷,唐窥基撰。
阿弥陀经义疏一卷,宋智圆述。
阿弥陀经义疏闻持记三卷,宋元照述,戒度记。
阿弥陀经句解一卷,元性澄句解。
阿弥陀经略解一卷,明大佑述。
阿弥陀经疏钞四卷,明袾宏述。
阿弥陀经疏钞事义一卷、阿弥陀经疏钞问辩一卷、阿弥陀经疏钞演义四卷,明古德法师演义,智愿定本。
净土已诀一卷,明大惠释。
阿弥陀经要解一卷,智旭解。
阿弥陀经舌相一卷,净挺著。
阿弥陀经直解正行一卷,了根纂注。
阿弥陀经略注一卷,续法录注。
阿弥陀经略解圆中钞二卷,明大佑述,传灯钞。
阿弥陀经摘要易解一卷,真嵩述。
阿弥陀经约论一卷,彭际清述。
阿弥陀经要解便蒙钞三卷,明智旭要解,达默造钞,达林参订。
阿弥陀经疏钞撷一卷,明袾宏疏钞,徐槐廷撷,阿弥陀经应验附。
阿弥陀经释一卷,郑澄德、郑澄源排定。
阿弥陀经注一卷,郑澄德、澄源合注。
阿弥陀经笺注,丁福保注。
金刚顶经(回顶端)
金刚顶经与大日经、苏悉地经同为密教三部经。也是金刚界诸经之总名。梵本共有十万偈十八会,现今中国所流布的有三种:
一、不空所译的教王经,三卷。详称为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这本教王经在十八会之第一会的四品之中,只翻译第一品。
二、施护所译教王经,三十卷。详称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教王经。翻译十八会之第一会的四品。
三、金刚智所译的略出经,四卷。详称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
以上三本都称为金刚顶经,但是普通所说的金刚顶经,都是指不空所译的那一本。
法华经(回顶端)
详称为妙法莲华经。
妙法的意义是:揭示三乘归一之旨,使二乘回小向大,故称为妙法。
莲华有两个意义:
一、出水之意,表示所诠之理出离二乘泥浊水。
二、开敷之意,表示以胜教言开真理。
法华经有三个译本:
一、姚秦鸠摩罗什译,七卷。
二、晋竺法护译,称为正法华经,十卷。
三、隋闍那崛多,达摩笈多共译,八卷,称为添品法华经。
现今流通最广的是第一种译本。
金刚经(回顶端)
详称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金刚经以空慧为体,专说一切法无我之理,繁简适中,最便於诵持。
共有六种译本:
一、姚秦鸠摩罗什所译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二、元魏菩提流支所译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三、南朝陈真谛所译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四、隋朝达摩笈多所译的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
五、唐朝玄奘所译的能断金刚分,收载於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五百七十七卷。
六、唐朝义净所译的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现今通行的,为鸠摩罗什的译本。
心经(回顶端)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之简称,又称为般若心经。心经的经文很简短,然而大般若经精要,都浓缩在其中,因此命名为心经。心,就是精要的意思。
心经一共有七种译本:
一、姚秦鸠摩罗什所译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
二、唐朝法成所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三、唐朝玄奘所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四、唐朝般若共利言等所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五、唐朝法月所译的普遍智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六、唐朝智慧轮所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七、宋朝施护所译的佛说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现今通行的是玄奘的译本。
苏悉地经(回顶端)
详称为苏悉地羯罗经,译为妙成就业经,三卷,唐朝输婆迦罗译,密宗三部经之一。
苏悉地羯罗,译为妙成就作业,指成就一切世间出世间作业之妙法。
苏悉地经疏一:「羯罗者,又称迦罗抳,此云作也,又羯赖麼呢,此云业,又迦抳,此云务也,并应通用。」
开元录九:「苏悉地羯罗,唐云妙成就法,此与苏婆呼并是咒毘奈耶,不曾入於曼荼罗,不合辄读,同未受具人盗听戒律,便成盗法。」
苏悉地经说苏悉地之法,真言经一百余部内,虽皆说速疾成就之法,而此经独为其至极,故名妙成就法。
佛说佛名经(回顶端)
佛名经有好几部:
一、元魏菩提流支所译的佛说佛名经,十二卷,举一万一千九十三尊。
二、失译人名,三十卷。
三、隋朝闍那崛多译的五千五百佛名神咒除障灭罪经,八卷。
四、失译人名,三劫三千诸佛名经,三卷,简称三千佛名经。
五、隋朝那连提耶舍所译的百佛名经,一卷。
大方等大集经(回顶端)
大方等为大乘经之通名,佛在欲色二界中间广集十方之佛菩萨,说大乘之法,称为大集经。
大集经没有全本,前后诸师,各译一部分,高丽藏本收诸师译本为一部,有六十卷。其中前二十六卷及三十一卷至三十三卷之日密分三卷,北凉昙无谶译,为诸译中之大本,其他的藏本称为大方等大集经而别行之,第二十七卷至三十卷之无尽意菩萨品四卷,为智严宝云所译,别行本题为无尽意菩萨经。第三十四卷至四十五之日藏分十二卷,隋那连耶舍译,别行本十卷,称为大乘大方等日藏经。第四十六卷至五十六卷之月藏分十一卷,高齐那连提耶舍译,别行本十卷,称为大方等大集月藏经。第五十七、五十八两卷之须弥分二卷,别行本题为大乘大集经,第五十九、六十两卷之十方菩萨品,后汉安世高译,别行本题为佛说明度五十校计经。
仁王经(回顶端)
仁王经有二本:
一、罗什译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二卷。
二、不空译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二卷。
仁王,指当时十六大国之国王,佛对诸王各护其国,使国家安稳,因此为他们演说般若波罗蜜多深法之经文。能够受持讲说此经,则七难不起,灾害不生,万民丰乐,因此自古以来认为是护国三部经之一,消灾祈福时,便读诵这部经。
各家的注述及有关著作列举如下:
仁王经疏六卷,隋吉藏撰。
仁王护国般若经疏五卷,隋智顗说,门人灌顶记。
仁王经合疏三卷,隋智顗说,灌顶记,明道霈合。
仁王经疏三卷,隋智顗说,灌顶记,成莲合。
仁王经疏七卷,唐良贲述。
仁王疏疏六卷,唐圆测撰。
仁王经疏法衡钞六卷,唐遇荣集。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疏神宝记四卷,宋善月述。
注仁王经疏科一卷,宋净源录。
仁王经疏四卷,宋净源撰集。
仁王经科疏科文一卷,明真贵述。
仁王经科疏悬谈一卷,明真贵述。
仁王经科疏五卷,明真贵述。
高王观世音经(回顶端)
东魏天平年中,高王时人所感得之观音经。续高僧传二十九,法苑珠林二十五称为观世音救生经,又称为高王观世音经,佛祖统纪五十四称为十句观音经,稽古略二称为救苦观音经。
续高僧传二十九:「昔元魏天平,定洲募士孙敬德,於防所造观音像,及年满还,常加礼事,后为劫贼所引,禁在京狱,不胜拷掠,遂妄承罪,并处极刑...梦一沙门教诵观世音救生经,经有佛名,令诵千遍,得免死厄。德既觉已,缘梦中经,了无谬误,比至平明,已满百遍,有司执缚向市,且行且诵,临欲加刑,诵满千遍,执刀下斫,折为三段,三换其刀,皮肉不损,怪以奏闻,丞相高欢,表请免刑,仍敕传写,被之於世,今所谓高王观音经是也。」
天龙八部赞(回顶端)
天龙为八部众中之二众,八部之中以此为上首,故标举为天龙八部,八部者,一天、二龙、三夜叉、四乾闼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侯罗迦。
华经提婆品:「天龙八部人与非人,皆遥见被龙女成佛。」
天龙八部赞出於大吉祥天女十二契一百八名无垢大乘经,大云轮请雨经,普遍光明大随求陀罗尼经之卷末及毘奈耶杂事四。
无垢大乘经卷末:「天阿苏罗、药叉等,来听法者应至心,拥护佛法使长存,各各勤行世尊教,诸有听徒来至此,或在地上或居空,常於人世起慈心,昼夜自身依法住,愿诸世界常安隐,无边福智益群生,所有罪障并消除,远离众苦归圆寂,恒用戒香涂莹体,常持定服以资身,菩提妙华遍庄严,随所住处常安乐。」
阿含经(回顶端)
阿含,梵语,义译为无比法,又译为法归,它的意义是「万法悉归趣於此」。
阿含经共有四部:
一、增一阿含经,共五十卷,东晋僧伽提婆译,主明人天因果。
二、长阿含经,共二十二卷,姚秦佛陀耶舍、竺佛念共译,主破邪见。
三、中阿含经,共六十卷,东晋僧伽提婆译,主明诸深义。
四、杂阿含经,共五十卷,宋求那跋陀罗译,杂集不摄於前三经的篇章,因此称为杂阿含,主明诸禅法。
这四部阿含经均属於小乘经。
佛母经(回顶端)
详称佛母大孔雀明王经。三卷,不空译。
佛母大孔雀明王,又称为佛母大金曜孔雀明王,大金色孔雀王、大孔雀明王、大孔雀王、孔雀明王、佛母明王,以能生诸佛神变之德为主,因此称为佛母,佛母乘金色孔雀,因此称为大金曜孔雀明王。
内容叙述佛在只园,莎底苾刍为众破樵,为黑蛇所螫,不堪苦痛,阿难向佛求救,佛为他说大孔雀明王神咒而救之。
佛母经有好几种译本,最流通的是不空的译本。
伽耶山顶经(回顶端)
有四种译本:
一、秦罗什所译文殊师利问菩提经,一卷,又称为伽耶山顶经。
二、元魏菩提留支所译伽耶山顶经,一卷。
三、隋毘尼多流支所译佛说象头精舍经,一卷。
四、唐菩提流志所译大乘伽耶山顶经,一卷。
内容叙述佛初成道在伽耶山时,最初文殊菩萨问佛发菩提心之深义,次应诸天子等交相请问,而文殊自答种种之菩萨道者。
尊胜陀罗尼经(回顶端)
有五种译本:
一、唐杜行顗译,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一卷。
二、唐地婆诃罗译,佛顶最胜陀罗尼经,一卷。
三、唐佛陀波利译,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一卷。
四、地婆诃罗重译,最胜佛顶陀罗尼净除业障经,一卷。
五、唐义净译,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一卷。
六、宋施护译,尊胜大明王经,一卷。
在这六种译本中,不空三藏的弟子法崇,就第三译佛陀波利本作疏二卷,流行於世。
提谓波利经(回顶端)
有二部:
一、提谓经一卷,真本。
二、提谓经二卷,伪撰本。
出三藏记集卷五伪经伪撰杂录第三:「提谓波利经二卷,右一部,宋孝武时,北国比丘昙靖撰。」
唐高僧传一:「又有沙门昙靖者,以创开佛日,旧译诸经并从焚荡,人间诱导,凭准无因,乃出提谓波利经二卷,意在通悟,而言多妄习,旧录别有提谓经语同,但靖加五方五行,用石糅金,致成伪耳。」
大有经(回顶端)
胜论六句义中之说大有句义者。
仁王经上:「一切众生烦恼不出三界藏,一切众生果报二十二根不出三界,诸佛应化法身亦不出三界,三界外无众生,佛何所化,是故我言。三界外别有一众生界藏者外道大有经中说,非七佛之所说。」
起信论:「若说三界外更有众生始起者,即外道经说。」
良贲仁王疏中一:「若言界外有众生者,即是外道吠世史迦六句义中大有经说,非佛教也。」
观普贤经(回顶端)
详称为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一卷,刘宋昙摩蜜多译。
本经说观念普贤菩萨而忏悔六根之罪之法,与法华经之普贤劝发品相表裏,因此定为法华之结经,且天台修法华之忏法,全宗此经。
疏注如下:
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义疏科一卷,失名。
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义疏二卷,宋本如述,处咸续解。
观普贤菩萨行法经笺注,丁福保注。
华严经(回顶端)
详称为大方广佛华严经。本经为佛成道后第一次说法,於大乘中最为宏博。「大方广」为所证之法,「佛」为证此法理之人,「华严」二字为喻此佛者,因位之万行如华,以此华庄严果地,故称为华严。
华严经相传由文殊菩萨与阿难结集,经龙神收入龙宫,后来龙树菩萨入龙宫见之,有上、中、下三本,下本十万偈,中本四十九万八千偈,上本有十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偈,龙树受持下本,流传於阎浮提,中国所翻译的三种,都是从下本抄略出来的。
华严经的译本有下列几种:
一、东晋佛驮跋陀罗译本六十卷,称为六十华严。
二、唐实叉难陀译本八十卷,称为八十华严。
三、唐般若续译四十卷,称为四十华严。
理趣经(回顶端)
又称为般若理趣经,大乐金刚不空真言三摩耶经。
有关的著述有:
不空译的理趣释二卷。
日本弘法的理趣经开题五卷。
亮典的纯秘钞三卷。
金刚智所译的金刚顶瑜伽理趣般若经一卷,也简称为理趣经,那是般若经的异译本。
四品法门经(回顶端)
一卷,赵宋法贤译。
经说法有四品类:
一、界法,六界十八界等也。
二、处法,十二处也。
三、缘起法,十二缘起也。
四、处非处法,道理非道理也。
了此四品类,则为智人,不了则为愚人。
十二部经(回顶端)
一切经分为十二种类。
一、修多罗,指契经。
二、只夜,指重颂。
三、伽陀,译为讽颂。
四、尼陀那,译为因缘。
五、伊帝目多,释为本事。
六、闍多伽,译为本生。
七、阿浮达摩,又称为阿毘达摩。
八、阿波陀那,译为譬喻。
九、优婆提舍,译为论议。
十、优陀那,译为自说。
十一、毘佛略,译为方广。
十二、和伽罗,译为授记。
这十二部中,修多罗与只夜及伽陀三者,为经文上之体裁,其余九部从经文所载之别事而立名。
中论(回顶端)
详称中观论,四卷,龙树菩萨造,青目菩萨释,姚秦鸠摩罗什译,三论之一。
中论主张最彻底之中道,破空破假,进而并破执中之见,说八不中道,即无所得之中道,而为般若思想者也,书中分为破因缘品,破去来品,破六情品,破五阴品等二十七品。
受中论影响而产生的作品有:
一、顺中论二卷,中阿僧佉释,瞿昙般若译。
二、般若灯论释十五卷,分别照明菩萨释,波罗颇迦罗译。
三、大乘中观释论九卷,安慧释,惟净等译。
以上皆为中论之异出,西藏也有中观学派二系统。
唯识二十论(回顶端)
一般称为二十唯识,一卷,世亲菩萨造,唐玄奘译。
唯识二十论由偈颂之数而命名,论中共有二十一颂,后一颂为结叹,并非表明宗义。
有三种译本:
一、后魏般若流支译,题为唯识论或楞伽经唯识论。
二、陈真谛译,题为大乘唯识论。
三、唐玄奘所译的二十唯识论。
注释有唯识二十论述记,二卷,唐慈恩作,以玄奘译书的旨趣,解释唯识二十论。
因明入正理论(回顶端)
陈那之弟子,商羯罗主著,唐玄奘译,一卷。明真能立、真能破、真现量、真比量、似能立、似能破、似现量、似比量之八门,而辩自悟悟他之两益者。
本论各家之注解如下:
因明入正理门论述记一卷,唐神泰述。
因明入正理论疏三卷,唐交轨述。
因明入正理论疏六卷,唐窥基撰。
因明入正理论义断一卷,唐慧沼述。
因明入正理论义纂要一卷,唐慧沼集。
因明入正理论续疏二卷,唐慧沼述。
因明入正理论疏前记三卷,唐智周撰。
因明入正理论疏后记三卷,唐智周撰。
因明入正理论疏钞略记一卷,唐智周撰。
因明入正理论解一卷,明真界集解。
因明入正理论集解一卷,明王肯堂集释。
因明入正理论直解一卷,明智旭述。
因明入正理论直疏一卷,明明昱疏。
因明论瑞源记八卷,凤潭著。
念佛三昧宝王论(回顶端)
宝王,佛陀之尊称也,佛以诸功德为庄严,故称宝王。
楞严经:「愿今得果成宝王,还度如是恒沙众。」
往生论注:「华严经宝王如来。」
宝王三昧,为念佛三昧之美称,念佛者为三昧中之至宝,故称宝王三昧。
大集经菩萨念佛三昧分九:「善男子善女人,虽能以上一切世界盛满七宝众具,供施一切众生,功德虽广,然故不及前善男子善女人等闻此三昧宝王名字。」
宝王论:「法华三昧者,念佛三昧也,是以如来名此胜定为三昧宝王,为光明藏,为除罪珠,为邪见灯。」
念佛三昧宝王论简称宝王论,三卷,唐终南山飞锡撰,开二十门而劝赞念佛。
金錍论(回顶端)
本名金刚錍,一卷,荆溪湛然著。
阐明无情草木悉皆成佛之义。各家的撰述如下:
金刚錍论私记二卷,唐明旷记。
日本辨才会,金刚錍科一卷,宋仁岳撰。
金刚錍科一卷,宋智圆集。
金刚錍显性录四卷,宋智圆集。
金刚錍论义一卷,宋可观述。
金刚錍论义解中卷,宋善月述。
金刚錍论释文三卷,宋时举释,海眼会。
评金刚錍一卷,宋善熹述。
注金錍论一卷,传教著。
金錍论逆流批三卷,凤潭著。
金刚錍科解一卷,慧证著。
十二门论(回顶端)
一卷,龙树菩萨造,秦罗什译,三论之一。
内容叙述观因缘门至观生门之十二门而入於空义者。有吉藏疏二卷、及略疏一卷、元康疏二卷、法藏疏一卷。
三十唯识论(回顶端)
又称为三十唯识,唯识三十论颂。一卷,世亲菩萨造,唐玄奘译。成唯识论之本颂。
注释如下:
唯识三十论直解一卷,明智旭解。
唯识三十论约意一卷,明明昱约译。
杂阿昆昙心论(回顶端)
杂有杂揉之义,本论即法胜阿毘昙心论的解释,法救尊者造,十一卷,刘宋僧伽跋摩译。简称为杂心论,也称作杂阿毘昙经。
释摩诃衍论(回顶端)
十卷,龙树菩萨造,筏提摩多译。释起信论者,常略称为释论。
各家的疏注如下:
释摩诃衍论疏六卷,缺中卷本末,唐法敏集。
释摩诃衍论赞玄疏五卷,宋法悟撰。
释摩诃衍论记六卷,宋普观述。
释摩诃衍论通玄钞四卷,宋志福撰。
百法明门论

因为太长了也许很多人都对这个不感兴趣所以我附加一讲: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金刚经

所有的长相,全是虚幻。如果见到所有的长相在眼睛都不是长相,你则见到我佛如来也....

世间上所有的相貌都是一种假设,一种虚幻的存在。如果你的心境到达达成,有我佛超然的慈悲之心,普度众生之心,所有的相貌在你眼睛里如一人,如虚幻中的相貌。那你离大乘不远已。我佛如来如世间万相之本,世间万相如我佛如来只面。有慈悲之心者,无论长相如何,之要有慈悲之念,都有望大乘,有望见我佛如来之面。

阿弥陀佛!

我佛慈悲

想听风月篇。。希望不要打扰了师傅的清净之地

施主
风月篇后续故事
耐心等待
讲解佛经要耐心
所谓修身养性乃是禅宗之本
切莫心急

这才是真正的和尚
假和尚们都听傻了吧~

眼睛花了。。

我佛普度众生
众生皆有佛像
众生皆有佛源
感化众生乃是我佛之本
施主莫要说和尚真假
真时假来假亦真
世人皆为佛
佛皆为世人

眼睛都花掉了……



施主
佛是用心而不是用眼
心感觉到了佛意即可
莫用肉眼看佛
肉眼看佛便无缘啊
以施主的彗根顶能参透

第二讲
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增一阿含经》卷50

一切行为都一样,生的人必然有死的时候,不生则可以不死,此轮回最是乐

人生一切的行为都是注定的没有人可以改变,这则是无反常之相。你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注定你去世那一天的存在。如果你不出生于这个世间,那么你就不用轮回。这样的轮回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其实这样就是说人生短短几十年,要生活的快乐幸福,不要去计较得失。红尘之事无外乎 钱 权 二字 抛开了二字自然轻松快乐。人不要贪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自己能做的事情,给你周围的人留下你的足迹,在你去世的时候你可以看到你的世纪与你的功德,这样的死去才是你今生最大的快乐!

真是得道高僧~~~


和尚庙有你一定很多香客来……



红尘对于我来说就是快乐与平安

最初由 快乐幽灵 发表
施主
风月篇后续故事
耐心等待
讲解佛经要耐心
所谓修身养性乃是禅宗之本
切莫心急
小夫人静心等待,有劳大师...

留得残荷听雨声
就是风月篇的写景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真假美猴王,要到佛祖那用钵子照一下。
还是和尚厉害,其他什么测试都不用:因为
真假和尚,一讲经便可分辨!

多谢各位施主
老衲实在愧不敢当

勇猛……

还讲堂……

咱这还有别的教没??

有也还没成气候

呵呵!
等哪天和尚干累了当耶稣去

第三讲 故事
70老翁4岁了

佛光禅师门下弟子大智,出外参学二十年后归来,正在法堂里向佛光禅师述说此次在外参学的种种见闻,佛光禅师总以慰勉的笑容倾听着,最后大智问道:“老师!这二十年来,您老一个人还好?”

佛光禅师道:“很好!很好!讲学、说法、著作、写经,每天在法海里泛游,世上没有比这种更欣悦的生活,每天,我忙得好快乐。”

大智关心地说道:“老师!应该多一些时间休息!”

夜深了,佛光禅师对大智说道:“你休息吧!有话我们以后慢慢谈。”

清晨在睡梦中,大智隐隐中就听到佛光禅师禅房传出阵阵诵经的木鱼声......

白天佛光禅师总不厌其烦的对一批批来礼佛的信众开示,讲说佛法,一回禅堂不是批阅学僧心得报告,便是拟定信徒的教材,每天总有忙不完的事。好不容易看到佛光禅师刚与信徒谈话告一段落,大智争取这一空档,抢着问佛光禅师道:“老师!分别这二十年来,您每天的生活仍然这么忙着,怎么都不觉得您老了呢?”
佛光禅师道:“我没有时间觉得老呀!”

“没有时间老”,这句话后来一直在大智的耳边响着。

世人,有的还很年轻,但心力衰退,他就觉得老了,有的年寿已高,但心力旺盛,仍感到精神饱满,老当益壮。

“没有时间老”,其实就是心中没有老的观念,等于孔子说:“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禅者人生观,也是如此。

曾有一位老翁,白发苍苍,有人问他高寿,他答四岁,大家惊讶,他说:“过去七十年,都为自己,自私自利的生活,毫无意义,这四年来才懂得为社会大众服务,觉得非常有意义,所以才说活了四岁。”

没有时间老,很好,不能的话,做个四岁的老翁,也很有意义

本人读感:
一个人活在世上,整天忙忙碌碌只是为了让自己生活好一点,其实这样你会失去很多值得你停下脚步去想的事情。人生在世几十年,何必那么累呢?让自己快快乐乐的过完这一生,比在忙碌中过的更有意义。心善的人总以帮助别人为快乐,这不仅是自己快乐,更重要的是别人得到你帮助快乐的同时你也积攒公德以后轮回的时候可以得到佛祖的点化,所谓人老心不老就是这样,快乐了自己和身边的人,你无论多少岁是是充满阳光,充满了活力。放开世俗的贪 嗔 痴,让我佛的慈悲去感化你心灵的佛缘,让他早点苏醒。你就会成为普渡众生的佛祖的化身,在你坐化以后,我佛自然给你一片属于你自己快乐的天地....

LS说的深得我心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有理...

这么多字

已经很精简了
小贝你几岁?

你为什么老打听女生的年龄呢?

嘿嘿,女生的年龄可是秘密哦。。。。。
进来来讲坛让和尚熏陶一下

不敢不敢

我是在考她仔细看了高人的帖子没有
看来踏雪也没好看吧~

呵呵八成是

今天你要讲什么了?

我在想是讲故事还是将禅

那还犹豫什么
寓禅于故事之中吧

T,幽靈是喇嘛,他不是和尚

哈哈!
通史几家人

: 死喇嘛你就故意轉移話題

第四讲:狐狸吃葡萄
一只狐狸看到葡萄园里结满了果实,想到园中美餐一顿,可是它太胖了,钻不进栅栏,于是,三天三夜不饮不食,使身体消瘦下去。

它终于钻进去了!饱餐一顿,心满意足,可是,当它要离开的时候,又钻不出来了,无奈,它只好故技重演,三天三夜不饮不食。

结果,它出来的时候,肚子还是跟进去时一样。

人生何尝不是如此?赤裸裸地诞生,最后又孑然而去,没有人能带走自己一生苦苦经营的财富与盛名

红尘事物乃是众生一个虚幻的屏障,看透了那么你的心境就会无比的广阔。人生奔波于名与利益之间本来就是痛苦,为什么不把这种痛苦看成虚幻。所谓红尘所事犹如过眼烟云,当你闭眼的时候才发现你一生错过了那么多的东西你才开始后悔。又有何用....放下心中的困惑,感受生活的美好与绚丽吧...空即是色,色既是空。空空色色,皆为虚幻。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對與錯的差別只在于.當得與失被擱置到天平的兩端.會向誰傾斜.

最初由 淡哀的旋律 发表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對與錯的差別只在于.當得與失被擱置到天平的兩端.會向誰傾斜.
比较经典的点评
看来你慧根不错
继续努力也许以后我会考虑把我的衣钵传授给你

可是我觉得他毕竟尝到了葡萄的滋味了
试想他只能在外面看看那是多大的一种落啊

我對黨和尚或喇嘛都沒興趣...

我是凡夫俗子.耽于平凡的生活

那只能说他放不下心里的念头

放下比较难
还不如去试试
然后再放下~

那就是舍与不舍得问题了

有时看上去是白费功夫
但人生不就在于体验吗
没有那些经历
人生也不够丰满

可是两者都是空啊

真都是空不也是禅的高层吗?

所以高人与凡人只是一线之隔

人生经历既丰满又坦然
应该称得上圆满了吧

所谓圆满指的事 你一生之中已经没有遗憾和愧疚 对于别人已经无半点的亏欠 心中一片了然...

空即是色,的即是空;有就是无,无就是有。。。。。。。

呵呵!开来你也开始讲禅了哦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真正看開了.又何必去在乎放下還是嘗試

人生....

最初由 快乐幽灵 发表
所谓圆满指的事 你一生之中已经没有遗憾和愧疚 对于别人已经无半点的亏欠 心中一片了然...
收下。。

最好是对自己也没有亏欠~

天拉~
阿弥拖佛
小缘的眼睛花了~~~

第五讲:小和尚卖石头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两个和尚

一个是老方丈,每天都在读书念经

一个是小和尚,每天都在砍材挑水

有一天,小和尚耐不住寂寞了,跑去找方丈:"方丈、方丈,我想读书......"方丈看了看小和尚,什么也没有说,回到房间里搬了一块石头出来:"这样吧,今天你把这块石头拿到山下的市集上去卖。但是记住一点:无论别人出多少钱都不要卖!!!

小和尚想不通:一块石头让我去卖,而且说,有人买还不给卖?

可是,没有办法,小和尚只好拿着石头下山了。

在市集里,从清晨到下午,没有一个人来瞧这块石头。

快日落的时候,有个妇女走了过来,看了看石头、看了看小和尚问:"小和尚,你这石头是卖的吗?

小和尚说:"是啊!

"这样吧,我出五文钱买你这块石头。因为它的样子很别致,我想买回去给丈夫写字的时候压压纸,这样不容易被风吹走。

小和尚想,一块石头能卖五文钱啊!但是,方丈不准他卖啊!所以,小和尚只好说:"不卖、不卖!

妇女急了:"我出六文钱!!!

"不卖、不卖!

妇女没有办法,只好摇摇头,走了。

傍晚的时候,小和尚带着石头回到山上。

方丈问:"怎么样?

小和尚遗憾的说:"今天竟然有个妇女愿意出六文钱买这块石头艾~~~。但,你说不让我卖,我只好没卖!

方丈问:"你明白了吗?

小和尚奇怪的回答:"不明白啊?

方丈笑了笑,什么也没说,搬着石头就走了。

小和尚没有办法,只好继续砍材。

过了一个月,小和尚耐不住寂寞了,又来找方丈:"方丈、方丈,我不想砍材,我想读书!"方丈看了看小和尚,还是什么也没说,回到房间里搬出那块石头。"这样吧,这次你把这块石头拿到山下的米铺老板那去卖,但是,还记住:无论他出多少钱都不要卖!!!

小和尚想不通:还让我去卖啊,上次人家出六文钱都没卖!

但是,没有办法,方丈就是方丈啊。小和尚带着石头下山了。

来到米铺店,见到了米铺老板。

米铺老板听说小和尚是来卖石头的,拿着那块石头端详了半天说:"这样吧!我没有多少钱——我出500两银子买你这块石头!

小和尚吓了一大跳,一块石头植500两银子啊!!

米铺老板解释:"你不要看它只是一块石头,其实,它是一块化石,我愿意出500两银子来买这块石头!

小和尚连忙说:"不卖、不卖!"抱这石头赶忙回去找方丈。

见了方丈,说:"方丈、方丈,米铺老板说愿意出500两银子来买这块石头,说是一块化石艾

方丈问:"你明白了?

小和尚回答:"不明白。

方丈又是笑笑,什么也没说,把这块石头搬走了。

小和尚又没办法了,只好还去砍材。

再过了一个月,小和尚实在受不了了,再去找方丈:"方丈、方丈,我想读书,我不想砍材,也不想卖石头了!"方丈笑着看小和尚,还是什么也没说,回到房间里搬出那块石头:"这次呢,你还是去卖石头。不过,这次是卖给山下珠宝店的老板,还是记住:无论他出多少钱都不要卖!!!

小和尚受不了了:这么贵的一块化石,让我拿着去卖,还说人家出多少钱也不卖!

可是,看着方丈严肃的样子,小和尚只好小心翼翼的带着石头下山了。

来的珠宝店门口,告诉门童,说有块石头带给老板看看。

珠宝店的老板正穿着裤衩睡午觉,听说一个小和尚带石头来卖,连忙跃起,只穿了个裤衩就奔了出来。看到小和尚连忙把石头拿过来端详半天,问小和尚:"这块石头是你的吗?

小和尚说:"是啊!

"你是这个山上的小和尚吗?

"是啊!

"是老和尚让你来卖的吗?

"是啊!

珠宝店老板叹了口气,说:"这样吧,我也没有多少钱。我只有三家珠宝店、两家当铺和一些田产,我愿意拿我所有的财产来换这块石头!!!

小和尚吓的"扑通"一声跌倒在地上"这么值钱啊!!!

珠宝店老板解释:"你不要看它是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其实,它只是外面包裹了一层石头的样子,里面是一块无价之宝的宝玉!就好象古代的‘和氏璧’一样,在买开采前只是外面包了一层石头而已。

中午休息时间上来让佛学熏陶一下。。。。。。

呵呵忠实弟子

第五讲的禅道是什么...

自己想哦

我是俗人
从中也就学点俗浅的道理
我觉得同一块石头
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果拿到美国航天总署
也许那就是从外空把生命带上地球的载体
凭此可以理解宇宙进化与生命起源
愿意用仅存的航天飞船来交换

读书也一样
不同层次的人会用书中学到不同层次的知识

就象和尚从上面的故事中理解到了禅机
而我理解到了“知识就是力量”

最初由 快乐幽灵 发表
自己想哦


眼花了```

太多了`

慢慢看




欢迎光临 空网论坛 (http://bbs.kongweb.net/) 作者: 快乐幽灵    时间: 2008-8-20 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