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当代中国是否需要民族主义?



  一些青年在互联网上鼓吹民族主义,搅动了那些号称“自由派知识分子”们的酣梦。网上的消息传到公寓里、学院中,那里的“自由派知识分子”立刻大哗。于是忧心忡忡,口诛笔伐,打棍子、扣帽子,一言以蔽之曰:“狭隘、极端、危险,糟得很。”不要说中间派人士,即使一些民族主义青年,受了那班“糟得很”派的满城风雨的议论和责难,也跟着气馁起来、动摇起来,开始怀疑自己的“主义”是否真的很“糟”。

  什么是民族主义?这是一个模糊不清、很难定义的概念。

  梁启超先生指出:“民族主义者,世界最光明、正大、公平之主义也,不使他族侵我之自由,我亦毋侵他族之自由。其在于本国也,人之独立;其在于世界也,国之独立。”

  梁先生所说的这种民族主义,显然是指弱势国家的民族主义,其根本宗旨在于实现和捍卫民族独立。中国的民族主义正是弱势国家的民族主义,它以整个国家为主体,主要是针对外国而非国内兄弟民族。其构成要素似乎包括爱国思想、汉族认同、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复兴民族的抱负,以及对分裂祖国势力、外国反华势力的反对和抗拒等等。

  实际上,民族主义有两种情况:弱小受欺时,民族主义是一种反抗,求民族独立、求民族尊严、求国家统一,这往往来自于求生的本能和对祖国、民族的热爱;实力强盛时,民族主义极易演变为大国霸权主义、民族沙文主义,这通常来自因实力超群而产生的傲慢和野心。

  强国不喜欢弱势国家搞民族主义,甚至不遗余力地诬陷诋毁他国的民族主义,因为那样会影响他们的霸权主义和价值观的输出。这就是他们自己在大搞民族主义的同时却对他国的民族主义进行妖魔化的根本原因所在,即所谓“州官可以放火,百姓不能点灯”。

  民族主义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任何人都不能置身事外。民族是人类基本的生存单位,民族国家是基本的主权单位。在今天的世界上,谁能脱离民族而生存,谁能脱离国家而存在?有些中国知识分子追随于西方保守主义者之后,竭力将中国的民族主义妖魔化,但他们忘记了,倘若没有中国的民族主义,没有像林则徐、孙中山、毛泽东等民族主义者,以及他们领导或参与的波澜壮阔的民族革命,哪里会有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哪里会有今天和平崛起的中国?

  



  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这是两个相互交叉而容易混淆的概念。有的时候,民族主义就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就是民族主义;但两者毕竟是有所区别的。英国政治学家米诺格(KennethMinogue)试图对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作出学理上的区分。他认为二者的区别在于爱国主义是热爱现实的祖国,因此主要表现为抵抗外来侵略以捍卫现实存在的祖国;而民族主义则是致力于现实祖国尚未达到的理想目标。笔者以为,民族主义不仅致力于现实祖国尚未达到的理想目标,而且对本国本民族的历史和自己祖先的优良文化传统采取尊崇的态度。因此,民族主义是一个比爱国主义更广泛也更深远的概念。

  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所表达的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并不矛盾。民族主义是手段,民主主义是目的;民族主义是对外的,民主主义是对内的;对外应以民族主义争国权,对内应以民主主义修人权。有人指责民族主义者思想左倾,实则未必。以本人为例,非但不反对民主政治,恰恰主张民主、法治和人权。在笔者看来,一个国家理想的状态应当是:对外要相对强硬,横眉冷对千夫指,捍卫国权;对内要相当柔和,俯首甘为孺子牛,善待同胞。

  一个人总要有点阳刚之气,一个民族更要有点阳刚之气。在强权与暴力面前,不能总是像缩头乌龟一样没有出息。近代中国陷于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悲惨境地,原因固然很多,但中国人性格的衰弱当为其中之一因。几千年的君主专制社会严重压抑了中华民族的性格,自卑、奴性、忍气吞声、逆来顺受成为我们民族性格中挥之不去的劣根。在新的世纪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这种劣根性必须加以根除。

  衰弱的中国需要民族主义,崛起的中国同样需要民族主义。民族主义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思想意识。民族主义是一种凝聚力、号召力、动员力。民族主义具有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自强意识和赶超意识,能够激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能够号召、动员、凝聚本民族的力量向着伟大的理想迈进。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处于发展中、崛起中的国家,要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离开民族主义是不可想象的。

  



  民族主义是中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从这个意义上说,罗素的说法今天仍有现实意义。当前的世界形势有三大特点:一是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趋同化,但这种趋同化并没有导致共产主义式的“天下大同”,反而损害了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并给他们固有的文化传统与民族特色带来生存危机。二是美国霸权主义有增无减,并派生出单边主义、新保守主义、新帝国主义等新的特征,对主权国家和现行国际法体系构成严重挑战。三是世界安全局势不容乐观,局部战乱与动荡此起彼伏,美国、英国、日本、俄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纷纷提出“先发制人”战略,增加了国际尤其是中国周边的不安全因素。上述各国先发制人战略的提出意味着,在亚太地区、在中国周边、在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当中,不搞先发制人的国家惟有中国一家。

  民族主义是我们凝聚民族力量的纽带。从国内情况看,有几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个问题是,有些人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沾染了浓厚的买办意识和洋奴思想,贬损自己的民族,轻视自己的传统,竭力鼓吹民族虚无主义,主张一切以西方价值为准则,一切都与西方接轨;一些买办性的既得利益集团和他们的代言人,正在吃里扒外,为了自身利益,不惜损害民族工业和国家利益。这是对改革开放的异化,背离了改革开放的本来目的。另一个问题是,我们还没有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现在,台独势力甚嚣尘上,钓鱼列岛和南沙群岛的一部分尚被外国霸占,国际反华势力千方百计阻挠中国统一。而我们抗拒反华势力,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靠什么?固然离不开飞机导弹,但更具有根本性的力量,是我们对祖国的热爱,是我们对民族文化、民族传统的深挚情感和强烈认同,是亿万中华儿女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懈追求。一句话,就是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还有一个问题是,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成分正在多元化,社会形态、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都在发生深刻变化,传统的意识形态已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形势,而新的思想信仰和价值观念尚未完全形成。在这种情况下,除了民族主义,我们还能用什么来凝聚、整合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力量?

  中国民族主义的重新兴起,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的增强导致中国人自信心的增强;传统的僵硬的意识形态逐渐淡出社会,给民族主义以“思想的空间”;与外国交往的日益频密导致摩擦频率的提高,特别是日本右翼势力歪曲侵华历史,给中国人以强烈的刺激;以及中国人在接触其他社会后对自我身份的重新思考及再认识等等,都是导致民族主义重新兴起的原因。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是一个顺理成章的结果。

  



  中国的崛起需要温和、理性和开放的民族主义。“和平崛起”的基本特征是:与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友好相处;依靠自身力量,通过制度创新、科技进步提高国民素质,实现社会的自我完善;以平等和包容的精神寻求不同文明的共同价值核心,避免因文化和偏见引起的冲突,妥善处理因利益引起的冲突,争取国家间的双赢和多赢,在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也必然奉行温和、理性和开放的民族主义。

  温和、理性、开放,应当成为中国当代民族主义的主要特征。

  温和而不极端。中华民族是温良的民族,奉行“以和为贵”和“中庸之道”,对于这样一个民族来说,奉行温和的民族主义不是难事。温和的民族主义是一种平和大度的,可以与别的国家、别的民族和平相处的思想意识,它将自己对民族的热爱深植于内心并化作切实的、持之以恒的行动,而并不需要“日本人不得入内”这样极端而煽情的口号。

  理性而不狂热。民族主义中的确存在着可能的非理性因素,民族主义者容易在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利益的同时,产生孤立主义、对抗意识和保守排外的思想倾向。中国历史上典型的非理性民族主义,当属义和团。毫无疑问,义和团运动是一场爱国运动,是在祖国遭受列强欺凌践踏的苦难中挽救民族危机的正义行动,但其对洋人洋货洋文化不分青红皂白的打砸排斥态度,是盲目的、非理性的,义和团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当有人把当年义和团的方式继承下来,发扬起来,以殴打外国留学生、冲击日本料理店来表达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情感的时候,我们需要仔细地甄别,这是不是真正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这个时候,我们应当旗帜鲜明地作出回答:这不是理性的民族主义,也不真正的爱国主义,我们要与这种狂热划清界限。

  开放而不狭隘。真理再走一步就成了谬误。如果我们对自己的民族的热爱过了头而导致狭隘的优越感,则这种民族主义就有被人利用为反对改革开放的武器的危险性。笔者在此强调,当代中国的民族主义不应该狭隘地固步自封,而应当具有兼容并包的雅量,在传承中华文明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乐于接纳人类普世价值,大力倡导民主、自由、法治和人权;不应该狭隘地抱残守缺,而应当敞开胸怀吸纳世界上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为我所用,使自己强盛起来,并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温和而不极端,理性而不狂热,开放而不狭隘,这便是和平崛起的中国所需要的新民族主义的主要特征。这种新民族主义,符合中国的利益,也符合世界的利益。它与爱国主义在内涵上大致统一,在外延上几乎重合,其本质是防御性的,而非侵略性的。中国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以和为贵”,温良恭俭让是中国人性格的主流特色,在国际问题上尤其如此。可以说,当代中国的民族主义,介于极端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之间,是一种“中庸之道”。其基本追求,是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维护中华民族的民族尊严、国家利益与国际地位,希望世界上其他民族能以平等待我,不具有侵略性和扩张性。

  人当自强,国更当自强。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只有强盛才能赢得尊重。当然,理想的状况是强而讲理,那样才能让人口服心也服。美国固然很强,但它有时候太霸道,不讲理,世界上许多人许多国家对它不服气,甚至产生了强烈的反美情绪。人们希望出现一个富而为仁、强而不霸的国家,奉行温和、理性、开放民族主义的和平崛起的中国,应该也可能成为这样的国家。

 

 五

  当代中国的民族主义绝非洪水猛兽。一些以“自由派知识分子”自居的人,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痛恨中国的民族主义,视之若洪水猛兽。

  在中日关系问题上指责中国民族主义的人,恰恰应当受到质疑。他们的一个问题是完全回避了日本的挑衅与中国的回应之间的因果关系和是非界限,也不解释为什么中国人对别的国家没那么嫌恶和反感,而唯独对日本如此。他们为什么不想想,一个以德报怨、宽大为怀的民族今天何以对日本如此愤愤不平?难道中国人天生就有仇恨日本的基因吗?中国人的情绪难道是空穴来风吗?过激的言论固不可取,但抹杀了事情的因与果、是与非,就失去了说理的基础。

  他们的另一个问题是以“超国家主义”的姿态出现,似乎自己是没有国籍和民族的自由主义公民;而被他们奉若神明的洋人却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是哪国人,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民族的利益,甚至在为谋求全球霸权而殚精竭虑,不遗余力。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在诅咒中国民族主义的同时,却对美国攻打伊拉克、日本政治右倾化持赞赏或宽容的态度,他们不希望中国人有实行正当民族主义以捍卫自身权益的自由,却希望给美国以蛮横推行霸权主的自由,希望给日本右翼势力以歪曲历史颠倒黑白的自由,这是什么逻辑?要知道,对于美国绕开联合国攻打伊拉克之类的事情,不但是曼得拉、卡特等德高望重的政治家们反对,就连西方的大多数知识分子和普通民众也是不赞成的,而我们的一些人却追随着西方右翼势力起劲地鼓噪。至于这些年来中日政治关系不好,其责任明摆着在日本方面,日本外相也公开承认这一点。

  在一个民族通往复兴的道路上,离开了精神的复兴,就不可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在当今这个并不太平的世界上,在超级大国大搞霸权主义的世界上,在全球化逐步淹没各国文化特色的情况下,在民族国家、主权国家仍然是基本的生存单位和利益单位的情况下,在我们新的精神信仰尚未完全形成的情况下,在祖国统一尚未完成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弘扬温和、理性、开放的民族主义,需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当今中国,这种民族主义和民族精神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不是太强而是太弱,不应受到批判和遏制,而应大力提倡和加以培育。时代呼唤中国人立足本土,放眼世界,热爱祖国而不走极端,坚守理性而不盲目狂热,学习先进而不妄自菲薄,做温和、理性、开放、具有坚强民族精神的爱国者。当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成为这样的爱国者的时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理想就一定能够变为现实。

关于民族主义、爱国精神,好像一直是网络上一个重要话题。这是好事是坏事,以及对民族主义、爱国主义要怎么表达,也都一直在讨论的范围之内。温和、激进、甚至极端者皆有之。很多人也借口爱国煽动网友情绪等等。。。当然,这还是少之又少的人,很多人都在发自肺腑的,因为民族感情都是与生俱来的。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之篇分析独到,归纳精辟的文章之后,就想拿来与大家看看,本人认为,此文很有借鉴的价值。(看完这篇文章,说话好像有点五四青年的味道)

在一个民族通往复兴的道路上,离开了精神的复兴,就不可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难道不需要么?!




欢迎光临 空网论坛 (http://bbs.kongweb.net/) 作者: “无聊”    时间: 2005-1-11 2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