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风雨天一阁 二
二
不错,它只是一个藏书楼,但它实际上已成为一种极端艰难、又极端悲怆的文化奇
迹。
中华民族作为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的人种之一,让人惊叹地创造了独特而美丽的象
形文字,创造简帛,然后又顺理成章地创造了纸和印刷术。这一切,本该迅速地催发出
一个书籍海洋,把壮阔的华夏文明播扬翻腾。但是,野蛮的战火几乎不间断地在焚烧着
脆薄的纸页,无边的愚昧更是在时时吞食着易碎的智慧。一个为写书、印书创造好了一
切条件的民族竟不能堂而皇之地拥有和保存很多书,书籍在这块土地上始终是一种珍罕
而又陌生的怪物,于是,这个民族的精神天地长期处于散乱状态和自发状态,它常常不
知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自己究竟是谁,要干什么。
只要是智者,就会为这个民族产生一种对书的企盼。他们懂得,只有书籍,才能让
这么悠远的历史连成缆索,才能让这么庞大的人种产生凝聚,才能让这么广阔的土地长
存文明的火种。很有一些文人学士终年辛劳地以抄书、藏书为业,但清苦的读书人到底
能藏多少书,而这些书又何以保证历几代而不流散呢?“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功名
资财、良田巍楼尚且如此,更遑论区区几箱书?宫廷当然有不少书,但在清代之前,大
多构不成整体文化意义上的藏书规格,又每每毁于改朝换代之际,是不能够去指望的。
鉴于这种种情况,历史只能把藏书的事业托付给一些非常特殊的人物了。这种人必得长
期为官,有足够的资财可以搜集书籍;这种人为官又最好各地迁移,使他们有可能搜集
到散落四处的版本;这种人必须有极高的文化素养,对各种书籍的价值有迅捷的敏感;
这种人必须有清晰的管理头脑,从建藏书楼到设计书橱都有精明的考虑,从借阅规
则到防火措施都有周密的安排;这种人还必须有超越时间的深入谋划,对如何使自己的
后代把藏书保存下去有预先的构想。当这些苛刻的条件全都集于一身时,他才有可能成
为古代中国的一名藏书家。
这样的藏书家委实也是出过一些的,但没过几代,他们的事业都相继萎谢。他们的
名字可以写出长长一串,但他们的藏书却早已流散得一本不剩了。那么,这些名字也就
组合成了一种没有成果的努力,一种似乎实现过而最终还是未能实现的悲剧性愿望。
能不能再出一个人呢,哪怕仅仅是一个,他可以把上述种种苛刻的条件提升得更加
苛刻,他可以把管理、保存、继承诸项关节琢磨到极端,让偌大的中国留下一座藏书楼,
一座,只是一座!上天,可怜可怜中国和中国文化吧。
这个人终于有了,他便是天一阁的创建人范钦。
清代乾嘉时期的学者阮元说:“范氏天一阁,自明至今数百年,海内藏书家,唯此
岿然独存。”
这就是说,自明至清数百年广阔的中国文化界所留下的一部分书籍文明,终于找到
了一所可以稍加归拢的房子。
明以前的漫长历史,不去说它了,明以后没有被归拢的书籍,也不去说它了,我们
只向这座房子叩个头致谢吧,感谢它为我们民族断残零落的精神史,提供了一个小小的
栖脚处。
Re:【转帖】风雨天一阁 二
你怎么还发呀
欢迎光临
空网论坛 (http://bbs.kongweb.net/)
作者:
我爱李雪
时间:
2002-9-23 2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