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一年以后

一直都认为自己是那种不能在一个地方久留的人,每隔几年,总会想离开脚下那块熟悉的土地,因为由熟悉而派生出来的麻木和懈怠总让我难以呼吸。天生就这么喜新厌旧,对于未知的世界充满向往,但却也不能完全摆脱过往记忆的包袱。记忆是生命的一部分,是组成生命的破碎片段,我笼统地收集它们,利用文字或者摄影。我就是这样的上路,背负回忆,背负历史,然后在前进的步履下记录下新的生命年轮。我注定是一个漂泊的人,一个浪子,在辗转曲折中寻找着自己的精神归宿。
    毕业一年了,对于社会有了新的认识。现实社会真是一个强大的磨砺器,一点点地把你磨得神经麻木,庸俗卑微。但是我还在垂死挣扎,企图留住那一点属于自己的精神领地。这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我们很幸运,可以在青春铺开的时候领略到如此丰富多彩的世界。但最悲哀的,相对应的放弃了一些最基本的人本主义精神需求。多元化的背后其实就是一元化,金钱一元化,一切都被物质化了。我曾经对于它表示不屑,但现实是一种强大的压迫,我慢慢地屈服,一点一点,我放下了清高的腔调。也许对于中国人来说,认识到金钱的重要性是一种进步。但我认为最完美的社会结构应该是物质与精神并重的一种形态,而不是物质驾御精神而一统天下的现状。我们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阶段,它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这样说来我们又是不幸的,必须在现世的生存中忽视精神的需求而去屈就物质。引用一个诗人的话:我们被迫放弃闲适,放弃高贵的精神,放弃落落寡欢的品质,弯曲着身子,强装欢颜,下嫁尘嚣,在资本逻辑和商品法则下谋求生存。这种生存沉重而且尴尬;我们必须忍受物的役使,参加场面壮大、机械而神经质的角逐、竞技,让善良的本性一点一滴地蜕化、消失,然后以一种疲惫无力的姿态,等待一次接一次的挫折、打击,我们跌倒在地,呼吸微弱,但没死,只是受伤。这种结局是心灵弱质和妥协的必然体现。它既不能活着反抗,又不能达到死,而只能哀怨、无奈地活下去,渴望叙旧,渴望怜悯和互相安抚。
    “生于70年代后”,这是对于我们最正确的定义。我们处于社会变更的夹层里,一个急剧变化的过渡时代,一切都在未明朗的混沌与暧昧之中,众多尚未定型的外部环境因素决定了我们无法完全定性的特性。我们脑海里残留着少年时清贫生活的影子,也目睹了计划与市场之间的替换过程,告别校园后都在物质追求的道路上疯狂奔跑。我们注重情感,尊重传统,背负回忆,拒绝媚俗,接受新知。整个社会也好象开始为70年代人做集体性的回忆与总结,《城市画报》出了一个特刊名为《我们生于七十年代》,将70年代人成长的历程做历史年表式的总结,并对他们的生存现状和思想观念做了调查。50年代的人已经不想说话,60年代的人忙于说话,70年代的人急于说话,80年代的人还不会说话。70年代的人似乎在做一个集体性的回眸,把过去的记忆整理好,然后上路,向世界发言。是的,未来是属于我们的,不久我们将创造时代,创造历史,世界的背影将是偌大的70年代群体。
     怀旧不是一种病,怀旧本身没有错,怀旧也并非代表着沉溺而不思进取。总结过去是为了更好地面对未来,并在回忆中总结经验,完善自身,丢掉包袱,轻装上路。24岁那年,大学毕业,我开始回忆,以文字记录的方式。回忆总是缺乏力量,四年的记忆散片,曾经有多少让我涌起激情的东西,此刻却都已变得缺乏力度。人的一生莫过于三个阶段:学生时代、中年岁月、淡泊老年。而学生时代是天然本真,简单诗意的,这是一生中最美好的时期,大学时代便是它的顶峰。我们一生中的大学年代已过去,我们将死死固守最后一点梦想与光荣,与毫无想象力的市民化生活进行对抗和妥协。求职、谋生、坐班、恋爱、贷款、分房、职称……这本市民生活的手册分明会使生活变得具体功利而缺少诗意,变得毫无想象力而言,然而,“积极地面对生活”,也许会重新记起,我们不能将它以崇高格言的方式遗忘。
    毕业一年了,除了选择高速奔跑,我已没有太多的余地,但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会站起来,以傲然的姿态。想起了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Re:大学毕业一年以后

我也是哦。大学毕业后,我要和我心爱的牛牛结婚哦!!




欢迎光临 空网论坛 (http://bbs.kongweb.net/) 作者: 爱牛的蛋    时间: 2003-2-13 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