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箭九星:俄多弹头战略洲际导弹技惊世界

2003年6月30日18时14分,俄罗斯“轰鸣”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将分属于6个国家的9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鉴于“轰鸣”号火箭是在SS-19洲际弹道导弹基础上研制而成的,业内人士称,此举不仅为俄罗斯航天业赢得了广泛赞誉,而且也表明俄罗斯的多弹头技术仍独占鳌头。  

    技能相同的“双胞胎”

    稍有航天常识的人都知道,运载火箭是在弹道导弹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两者就像是同一个母亲生下的双胞胎,在许多方面都是相同或相似的。一般说来,世界各国的运载火箭往往都是由战略弹道导弹改进而成的,一箭多星技术也是由弹道导弹的多弹头技术直接移植过来的。俄罗斯“轰鸣”号运载火箭之所以能够一箭九星,就是因为SS-19导弹是一种分导式多弹头导弹。该导弹号称“城市杀手” ,是苏联命中精度最高的液体洲际导弹。俄罗斯只需要把该导弹的多个弹头换成 9颗卫星,就能够实现一箭九星。

    所谓多弹头,是指装有多个子弹头的导弹弹头。即,一个大弹头(母弹头)内装有许多小弹头(子弹头),在母弹头飞向目标的过程中,将子弹头投放出去,飞向各自的目标。

    多弹头是美国为了突破苏联的反导防御系统、提高导弹的突防能力在20世纪50年代末首先提出来的。最初,人们首先考虑让弹道导弹施放金属箔条,但箔条重量轻,进入大气层时,速度迅速减低,容易被对方雷达识别出来。后来人们又采用施放假弹头作为诱饵以假乱真的方法。但如此一来,真弹头的重量就要受到限制。于是,美国设想通过在每枚导弹上装上多个分别沿不同轨道飞行、瞄准不同目标的子弹头,使单枚导弹可以同时攻击对方多个导弹发射井,并大大消耗反导系统拦截导弹的数量或使拦截系统达到超饱和状态而不知所措,使后续导弹得以突防,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突防能力,而且能够增加同时打击多个目标的能力。于是,多弹头应运而生。

    美国要在多弹头上领先,苏联也不甘示弱,两国先后研制成功多弹头导弹并分别装备部队。多弹头不仅增大了进攻一方的威慑力度,而且促进了20世纪70年代两个军事大国“相互确保摧毁”威慑格局的形成,成为双方导弹技术先进与否的主要标志,也是美苏维持大国地位和称雄世界的筹码。

    弹头技术的“制高点”

    多弹头的技术基础是高精度制导和核装置的小型化。多弹头主要由子弹头和母舱组成。母舱主要用于安装子弹头,一般包括整流罩和子弹头释放机构,有的还装有末助推控制系统。其释放子弹头的方式可以沿导弹轴向弹射,也可以进行横向弹射,还可以进行轴向-横向同时弹射。

    多弹头可分为集束式多弹头、分导式多弹头和机动式多弹头3大类。

    集束式多弹头也称为霰弹式多弹头,是多弹头中最简单的一种。其母舱与子弹头均无推进和控制系统。释放弹头时,释放机构将全部子弹头连同其他诱饵同时推离母舱(也可使子弹头逐个滑出)。子弹头犹如天女散花一样沿着略微分开的弹道惯性飞向一个区域性目标。其毁伤面目标效果较好,但不宜打击导弹地下井那样的加固点目标。由于子弹头落点密集在单一弹道落点周围几公里的范围内,不会撒得很开,有可能被一枚反导弹弹头的核爆炸同时摧毁。美国“北极星”A3 潜地导弹和俄罗斯SS-9Ⅳ地地导弹上都装配了这类多弹头。

    分导式多弹头的结构比较复杂。其母舱内装有一台主发动机和多台姿态控制发动机,用来修正与弹体分离后的母舱飞行偏差,控制母舱按预定程序作机动飞行,在不同高度,以不同弹道同时或逐个释放子弹头,分别攻击不同目标或沿不同的弹道攻击同一目标。通常,一枚导弹可携带3~10个子弹头,命中精度为几十米。1970年,美国首先在“民兵”Ⅲ导弹上实现了带3个分导式子弹头。随后,苏联在SS-20等导弹上也采用了这种多弹头。

    机动式多弹头最主要的特点是母舱和子弹头均装有制导和推进系统,子弹头也能改变弹道作机动变轨飞行,并利用弹上末端制导寻的装置自动识别、瞄准和命中目标。其突防能力和命中精度比分导式多弹头又进了一步。美国于20世纪80 年代初在“潘兴”Ⅱ导弹上装配的就是这种弹头。

    打个比方说,集束式多弹头就像是一把撒出若干颗豆子一样;分导式多弹头就像是把豆子一个个地撒出去,或者在手里事先分配好豆子出手的方向,然后同时撒出去;机动式多弹头撒出去的则是会飞的、能自动寻找目标并进行攻击的“ 小飞虫”。

    多弹头不用增加导弹的数量,就能大幅度增加弹头的数量,因而提高了突防能力,增加了受到一次打击以后生存下来的弹头数,也可打击更多的目标。由于子弹头分散爆炸,在总威力相同的情况下,多弹头杀伤效果比单弹头大好几倍,一个能顶几个用,使用价值大大提高。但由于技术复杂,多弹头对弹头系统的可靠性要求高,对核材料利用技术要求苛刻,因此,它也是弹头技术发展的“制高点”。

    防不胜防的“小精灵”

    在导弹有效载荷不变的前提下,多弹头使得每个子弹头的重量都比单弹头轻得多,个头也小得多。众多的子弹头变成了一个个令防御系统防不胜防的“小精灵”,成为对付导弹防御系统最有效的手段和方式之一。有关研究也证明,当子弹头数为5~15时,导弹的突防概率趋近于1,就是说,拦截导弹将无从拦截。

    在突防与反导这对“冤家”的多次较量中,突防总是因多弹头技术的发展而取胜。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就成功研制了“奈基-宙斯”反导防御系统,但由于多弹头的出现,该系统因不具备对付多个弹头的能力没有成批生产和部署。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研制了“卫兵”防御系统,又因为对机动式多弹头的作战效能低而于1976年2月关闭。

    近年来,随着美国加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俄罗斯越来越重视多弹头技术。俄将继续拥有陆基多弹头弹道导弹系统,其中包括SS-18型弹道导弹。俄罗斯计划在SS-H-23型潜射弹道导弹上应用分导式多弹头技术,并将弹头从4个增加到10个,还将在“白杨”-M单弹头导弹上装备3个弹头,以“攻破任何防御系统”。多弹头的新一代“白杨”-M(代号RS-12M2)导弹弹长为22.7米(弹体长17米),弹径为1.95米,射程达1.05万公里,每颗子弹头当量为数十万吨,其战斗性能比俄现有洲际导弹高出0.5~1倍,命中精度高1~1.5倍。它的防不胜防能够使美国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变得形同虚设。

    多弹头除运用于战略核武器外,在其他导弹武器上也有很大作用。美国很早就流传这样一句话:美国打天下靠海军,海军靠航母。然而,航母并非美国人自诩的那样“滴水泼不进”,携带集束式多弹头或分导式多弹头的弹道导弹就是能够“泼”进航母里的“水”。由于一次可攻击多个目标,这类导弹很容易将航母摧毁或使航母编队丧失战斗力。




欢迎光临 空网论坛 (http://bbs.kongweb.net/) 作者: clausena    时间: 2003-8-7 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