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我、桂正和、《电影少女》!!!
我一直是一个崇尚文字的人,很长一段时间我认为只有文字的世界才是最动人最深刻的,直到我看到桂正和的《电影少女》之时,我心中的世界几乎变了个模样。这仅仅只是一部作品,真有那样的震撼力么?是的,对我来说,只是这一部给我带来的震撼不亚于金庸的整套武侠小说,超越了以前甚至直至现在我看到的所有漫画。
初识桂正和是在初三,那时班里风靡《DNA》。我听同学讲了一遍,可惜没听懂(长期不接触漫画的结果),再看的时候感觉上总是怪怪的,情节还是没怎么懂,而那时最初的印象便是人物与画面都十分精美,这么“纯”的画技让我不禁为之叹服。而后我才逐渐地明白那时的漫画主要是什么意思,说白了就是能看懂漫画了(笑)。(那时好像也见过《X》和《东京巴比伦》吧,不过其感觉是根本看不懂——黑呼呼的一片?!)
初识《电影少女》仍是初三,偶然有一个同学拿来了几本残缺不全的《电影少女》,于是班上的一群男生和几个女生(也包括ME)就都看了起来。没几个女生看的,因为它被视为“H书刊”,连《DNA》也居然被归为此类,老天!#¥%*……我可不管这个(……)。第一次看的《电》是其中的第三本,结果自然牛头不对马嘴,而第一印象竟是:画面实在是太糟糕了,同一个作者,可是和《DNA》却差得远了。接着,再看第一本、第二本画面更是差强人意。虽然如此,还是觉得这样的故事、这样的爱情较之当时(少女漫画的天下)其它的书有意思,——一个女孩从电视中飞出来,支持男主角恋爱,结果他反而爱上她了,然后是一股强大的势力出现撕断二人的关系,男主角不停地寻找女主角。——嘿,这样的情节简直太附和当时我可爱而单纯的脑瓜了。这便是前三本的内容,我当然想知道后来的内容,只可惜同学没有了。如此,心中虽留下不小的遗憾,但我的感情依然还在文字上。
再识《电影少女》便是在高中了。“历尽艰辛”,我中于陆续地看完了它。15本,好长哦,但似乎又好短。而这样或那样触动由浅入深在无形之中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的。
《电影少女》无疑是桂正和的画技、构思、情节、人物和思想境界都达到一个颠峰时期的作品,使他从一个济济无名的小辈一跃成为大师级的人物。在《电》的创作过程中,作者的画技由最初的幼稚逐渐并最终成熟起来,这样的痕迹在作品中实在太明显了。我们可以看到《电》的前三本的画面是何等粗糙;当从第三本的后半部开始,也是故事第二个阶段开始以后,作者的画风便沉稳了许多,并且已经逐渐脱离第一、第二本的浮躁、粗糙。(据说那时先生住院了,出院后画技能突飞猛进,简直像是基因突变。)这样的变化,有些类似于《浪客剑心——追忆篇》在TV版上的变化,大家有目共睹,其中的人物“无论是在性情和长相上都有判若两人的感觉”……画面的转变在长篇漫画的创作中是很长见的,这是作者的成长。但如桂正和在画技和画风上都有如此重大的突破与改革却是少数。特别是在画风上,很多漫画家在某一部作品的创作中画技固然精进,而画风并无多大变化,诸如《SD》中,早期、中期、后期画技都有很大改变,但基本的“热血”类画风、主题没有变动(后来的流川……简直惨不忍睹,呜……);又如安达充的《H2》,开篇宁静平淡、清新典雅的风格到后来也差不多,画二十多本未免有些沉长了;而在早期的许多漫画中,那种打了一关又一关、对手一个又一个“进行升级式”地出现的无聊沉闷的重复,便是作者在思想上没有任何进行深入探索的严重后果。
而桂正和在《电》创作时则打破了某些局限,完成了自己阶段性的思想锤炼:在创作的初期,画风是浮躁的、商业色彩浓重的,虽然也有一定创造性的构思,但这种构思却被近乎于闹剧形式、杂乱无章的画风所掩盖了,使作品的内涵大大降低。深度不够,一个画面经不起读者反复地看、反复地回味(这大概是现代漫话的通病之一);到了后期创作,画风几乎全变了,深沉、凝重,每一个画面都体现出丰富的内容,无限的意境浸透其中,这时完全呈现的是所谓画的艺术,——文字已经是次要的了,画所蕴涵的要远远多于文字,画所蕴涵的远远不能用文字描述,只是去感受。《电》中期的创作(4-8):体验、刺客、破局、再现、交际,后期的创作(9-13):记忆、水解、生命、嫉妒、幸福,这两个时期特别是后期,其中极少败笔,使人感到整部作品无比的厚实。这种厚度已经超越了一般漫画的水平,甚至超越了所谓“漫画”的界限,我感到的是一种艺术的生命力。
写实,也是《电影少女》的一大风格。这里的写实当然或许不能与一些老漫画家相比,我所说的“写实”也不是文学作品中的现实主义,而是一种在漫画里宏化了的定义,或者用“真实”比较确切。和现代的一些作者比起来《电》的风格还算是写实些的。至少人物各部分比例正常,绝不是腿占身体的2/3,眼睛占脸部的确1/2(真吓人)。写实的画风由少女漫画的兴起而没落,在伟大的第四代漫画的雄风中消失的无影无踪。在《电》中,人物画最重要的特点是每一个人物都有一定的“厚度”,是真的很厚,可以真切的感到人物身体的存在,似乎用手就能触摸到的很“立体感”的四肢与皮肤。对于某几处皮肤的描绘近乎于素描,光与影、亮与暗的对比,用得非常柔和、自然,使人物的每一处都可以跳出纸面。只此一项功力,现代少女漫画家们便很难及得上。我在看尾崎大人的漫画时,到是也觉得挺唯美,可就是不能接受像“纸片一样”的人物,人的手和脚都好像一小片纸,上下一边粗,细细的,也软绵绵的,可以折叠,书页一弯,人的脚便弯了,脸也扭曲了,不能不让人感到多少有些遗憾。
第二个写实的特点则是人物形象的可亲,而人物的可亲度有时又由人物所触的情节、背景来衬托,洋太无疑比《EVA》中那个驾驶着初号机时不时暴走、时不时说些让人捉摸不定的话的真治来得可亲些(……诸位先冷静……),我是说可亲。洋太的可亲度很高,这个人物比较深入人心,或者说是比较深入男孩们的心(当然他所遇到的事更是大大地深入人心了),无论是驾着EVA的真治还是生活中的真治都不如洋太可亲(……大家请再冷静一下)。洋太是一个刻画的非常真实的人物,可以说是一个正常的男孩,有正常的心理、正常的行为,还有一份小小的“事业”——作漫画,这些都是读者可以代入的,似乎就在我们身边生活着,能够体验到的。一般说来,漫画这个东西所体现的是自己范围内的艺术,——“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大多漫画家只做到了“高于生活”而忽视了艺术的本源,(一大批漫画家的“高”艺术创作使漫画所能表现的艺术范围越来越狭小,甚至畸形了起来,这样漫画若是想得到漫画之外的认同便是非常之难了。)洋太这个人物形象则很好地体现了“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之中的两个方面,具有一定的可读性。
说《电影少女》的男孩就绝对不能不说其中的女孩,《电》公认的卖点便是四个刻画得非常“有性格”的少女——爱子、燃美、伸子和夏美。从人物个体的构思来看,四个少女都很独特,而独特又不缺乏真实感,她们的行为是完完全全女孩子的行为,她们的语言和心理也是女性的,她们每一个都太像一个女孩了,太像一个普普通通敏感而又细腻的女孩了。最重要的也许还不是这些,而是另一种简单的事实——即便16、7岁的少女是女孩却不是“小孩”,并且已经初显出女性的气质。不由得使我想到《X》中的那个“小鸟”真是“成熟少女的身体和婴儿头脑的完美组合”,这样“女孩不是女孩”、“女性不是女性”的例子不胜枚举……(此处删去关于对某某漫画人物抨击5000字),所以这四个少女也有不错的可亲度。但我还想再说几句:其实四个少女仍然是作者心目中理想化了的形象,特别是天野爱子,几乎是作者对爱、对爱情完全理想化所刻画出的角色。即便是理想成分很多,在作品中我也能感受到那种无比的真实,正如《茶花女》中的玛格丽特,——一个被理想化的生活中悲惨的妓女。
我之所以情有独衷于《电影少女》的最大原因,并非是它的写实,也不是它的构思,不是它的情节,甚至不是它的人物,而是一种意境,一种独特的桂正和式的意境,桂正和把自己所能感受的、所能包容的在《电》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把画风、画技、感情、人物、情景和梦幻熔融于每一张画面之中,形成一种完美的意境,包涵了每一个人物的每一点东西,使读者深陷其中,反复地回味,反复地体验,反复地捉摸,反复地看。(诸位不能离书太近,否则会和我一样成为近视)哦,……画面的艺术、让人欲罢不能的张力,……(模糊不清了),总之,意会而不可言传。希望没有看过的人读读它,希望看过一遍的重温,希望看过两遍的再读第三遍,希望看看过三遍的人……,希望看过N遍的把它印下来,希望印下的把它吃到肚子里,希望吃到肚子里的人把它……!#¥%*?最后希望已经吃到肚子里并把它……
Re:【经典】我、桂正和、《电影少女》!!!
his girls are always cool.
Re:【经典】我、桂正和、《电影少女》!!!
你最好贴点图片
Re:【经典】我、桂正和、《电影少女》!!!
[Fly]
骗人那有电影啊![/SIZE][/Fly]
欢迎光临
空网论坛 (http://bbs.kongweb.net/)
作者:
风影的宝宝
时间:
2003-3-3 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