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帖子
- 358
- 积分
- 358
- 经验
- 358 点
- 威望
- 8 点
- 金钱
- 2068 NG
- 魅力
- 436
- 性别
- 男
- 来自
- 北京
- 注册时间
- 2003-3-15
我们约会吧!
|
【原创】女人与酒,是消解孤独的良药
蒲松龄笔下的艳鬼娇魂,往往会因寂寞而去迷人;而那被迷之人,由于已然被迷,所以即使知道了对方非人,也往往不能自拔,反而会越陷越深,最终演绎出一段或凄美或圆满的故事。由此可知,那被迷之人,也是寂寞的,因为寂寞者痴,心灵充盈的人,是不会钻这样的牛角尖的--这就像喝酒,爱喝酒的人,往往孤独。
有个姓许的渔人,每夜打鱼,总爱在河边饮酒,并且总是习惯性地要先往河水里倒一
杯,以敬水中的溺鬼。久而久之,果然有个因酒醉而溺水的王六郎承其挚情,和他交上了朋友,并给他以种种帮助。像这样温情的酒鬼故事,《聊斋》中为数不少--大概,酒与女人及朋友,都是消解孤独的良药。
然而对有些人来说,孤独却是天生的,因为他没有深爱的女人,也没有知心的朋友,这时,再好的酒,也无法消解他的孤独之痛。原来,酒只是一个借口。比如古龙。
近来罗大佑也常常向媒体强调他的孤独,媒体为了表示自己了解他所说的这种孤独,往往也爱举罗大佑和李烈的婚恋为例,以作应和。然而,他们没有看出,正是在他们的一片追捧声中,罗大佑才显示出他真正的孤独来。
2002年12月31日夜,在北京有一个罗大佑的“围炉”演唱会,为了造势,举办方在此之前为罗大佑和乐评人金兆钧“撮合”了一个面向媒体的把酒论歌对话会。金兆钧小饮啤酒,罗大佑轻啜花雕,在这场“半”自愿的作秀中,罗大佑显示出了他真正的孤独。而媒体的镜头,却把这当成了一个诗意的聚会。
其实罗大佑那不是真正在喝酒。真正喝酒,应该像古龙一样,遍问群豪:“谁来与****杯?”
每年春节的时候,我都会像我们学校许多从中文系毕业的男生一样,回去看望一位刘姓老师。当然,这不光是因为他的酒橱里总是珍藏有10年以上的汾酒,更主要的是因为,他是一个真正喝酒的朋友。
在学校的时候,有一回刘老师给中文系男生宿舍打电话,说他要搬家,于是本科班十几个男生(我们是师范学校,男女比例是1:5)齐刷刷全都赶了过去,过去了才发现,他要搬的,是一个只需两个人就可以抬动的木柜。等十几个人嘻嘻哈哈穿过校园,穿过暮色,把那个木柜放到目的地之后,大家才发现,刘老师真正的目的原来是想和大家喝酒。在他家里,除了书多,就是酒多,书不可以乱动,酒却可以海喝。于是那一夜,佳酿瓶空,狂语成歌,那最不会喝酒的人,也懂得了酒的好处。
这与现在的生活有些不同。现在喝酒,往往像罗大佑的被迫作秀一样,无论那酒有多么好,都显不出它的好处来。然而,不管心中有没有酒,嘴上却必须有。有多少人,尽管在背后会一边抠舌根一边骂娘,在场面上,却依然会十分“诚恳”地说:“酒逢知己千杯少。”如果你置身于这样的场合中,你会感到真正的孤独。这时,酒又成了诱发孤独的药引,你欲求一醉而不可得。因为,“醉”和“晕”,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
你在生命中大部分时间里所能感觉到的,只是“晕”,而不是“醉”,因为,能同“醉”者鲜矣,而让你犯“晕”的人,却比比皆是。
那么,谁来与****杯?是灯下的狐媚,还是水中的溺鬼? |
当你转身离去,走到我视线的尽头,我慎重地将你嵌在一滴泪里,想象千年之后是琥珀。于是我不敢低头,害怕那滴泪的坠落,碎了你碎了我千年的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