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约会吧!
|
17#
发表于 2006-10-13 11:13
| 只看该作者
24小时改变你的人生
第1小时
你最重大的决定
在地球绕行太阳一周的时间里,可能发生实质性甚至是永久性的变化吗?在短短的一日之内,你的生活可能出现彻底地改变吗?
这不仅是有可能,而是大有可能。
这本书基于非常简单的前提:影响生活的重大变化并非长时间演变而来,而是人们在某些特定时刻有意识决定的结果;决定并非仓促之间草率而成,而是根植于内心深处并改变着你的思想和行为。
例如,你可能用六个月的时间实现了减掉二十磅的目标。其实,在这场战争中,早在你做出承诺的那一刻,你已经赢了。我们在生活中所寻求的各种也是同样的道理。
转变从什么时候开始呢?在你决心改变的一刻。当你选择直面或许是一生中最重大的挑战时,变化自然发生。本书将要求你做出真切的个人承诺。
这本书并不要求在特定的时间阅读,所要求的知识你用一小时集中阅读每一章。仔细地阅读,认真地思考,然后做出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决定。
你将发现,在某些方面真心承诺后,你的决定是密切相关的、发自内心的。决定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巨大力量,影响着你的工作生活、你的身体、你的人际关系以及你的整个态度。
转变从哪里开始呢?任何一位心理学家、顾问或专家都会给你同样的回答:如果不下决心,就不会有任何改变。
继续读下去,你需要决定是否改变你的思想、你的目标、你的态度以及你的习惯。但是,如果你不愿意改变,不欢迎改变,所有的改变决定都毫无意义。
你可能会说:“我原来尝试过很多次,可似乎没有什么改变。”
那位三次试图登顶珠穆朗玛峰却均以失败告终的登山者本可以这么说。但是,看着高高的山峰,他却说道:“你可以打败我一次,你可以打败我两次,你甚至可以打败我三次。可是,珠峰呀,总有一天我会征服你:你不会更高,而我会更强大。”
不知你是否知道,世间万物——包括你自己的身体——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你第二次登上同一座山,但感受会迥然不同。正如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所说:“你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河水在不停地奔流,向着下游,直至汇入大海。
想想大峡谷吧。那些多姿多彩的峡谷不都是科罗拉多河奔腾的水流冲刷的结果么?河水不停侵蚀着两岸,直到加利福尼亚的莫哈韦沙漠。大峡谷不断变化着——每次哪怕是一粒细沙。
变化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而是生命的迹象。若不是你身体里的所有细胞在不断地自我更新,那么你就会死去。字典中,变化的定义为“事物产生新的情况”。变化就是更新和替代的过程。
需要改变什么?
没有任何事情是一成不变的。你的性格、你的情感以及你的感觉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然而,对大多数人而言,变化之所以令人恐惧是因为它往往突如其来、不可预见、无法控制。如果不考虑变化,我们就会常常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感到吃惊和失望。我们只是对周围环境做出反应,而不是决定如何改变自己。
常见的反应方式不外乎换工作、换配偶、找新朋友。人们似乎总是认为,如果老板宽容仁厚、配偶体贴可人、家庭温暖舒适,什么事都没有。因此,大多数人从来没有想到有意识地改变自己。
环顾四周,你会看到两种人:不断变化的人和拒绝甚至抗拒变化的人。后者可能会更留意华盛顿·欧文的话:“乘马车旅行时,我发现换个位置往往会更舒服,但在新的地方也可能弄得鼻青脸肿。”
那些说“我永远不会碰电脑”的雇员会怎样呢?他们要么固步自封,要么加入这场数据处理革命。只有“不断变化”的人才会成功,因为他们做别人不敢做的事。
如果一家公司不响应消费者的需求,那么这家公司离破产不远了。多少次你看到“新改进型”的象牙(Ivory)肥皂?如果你的医生拔出一把古老的手术刀而不是使用高科技激光设备,你会作何感想呢?
你是否记得基督所讲的旧皮袋的故事?那些旧皮袋僵硬而干燥,没有一点膨胀的可能. 许多人也是如此。他们固守老观念,即使错了也不愿承认。基督警告说,我们不应“把新酒装在旧皮袋里,恐怕就把皮袋裂开,酒和皮袋就都坏了;要把新酒装在新皮袋里,两者都保存下来。”(《马可福音》第九章第十七节)
改变需要灵活性、弹性以及乐于用新思想替代旧观念。
如果知道十年之后的生活与今天毫无二致时,你会怎么想?你可能不会为之所动。这就是通过有意识的决定而改变生活的重要性所在。
没有什么好耽搁的。这个程序应该马上启动。一条古老的谚语说:“不做决定,就学不会作决定。”
开始承诺改变时,应知道四大要点:
第一,哪怕是错误的决定也是真正的开始,是进步的标志。总在开始决定之后,才有完成任务的详细计划。决定本身会释放出制定战略所必需的创造性和能量。然而,大多数人从未越过决策的阶段。他们想知道如何去做,甚至制定出详细的计划,但没有承诺。长期的犹豫不决会产生怀疑和恐惧的循环。错误的重要性在于你从中发现些什么。如果不犯错误,你永远不能从错误中受益。
虽然知道他会沉入水中,但基督对彼得在水上行走的决定依然颇为赞赏。基督允许彼得失败,因为失败是学习和成长的必然途径。
第二,错误的决定可以改正,而“零”决定却永远无法改正。我们有选择的自由,这意味着我们有彻底愚弄自己的自由。我们同样也有失败的自由。只有当我们能自由地失败时,我们才能自由地探索、寻求、成长。当然,如果想开阔自己的视野,我们不能不负责任地选择失败。
第三,只有运动中的物体才能接受引导。一辆静静停放着的汽车不需要方向,可是一旦发动机起动且轮子开始转弯,你就可以开向你的目标。一旦你做出决定并开始实施,你就会感觉到随控制和引导你的计划所带来的力量。
第四,不想动的人不动。如果一切都取决于环境和外部影响,你的生活将失去方向,生活将变成无目的的漂流。所以,避免做决定非常危险。试图避免失败就必然导致失败。
科学进步来自研究。一件微不足道的发现是上百次的失败试验的结果。从进步的角度来看,失败和研究是同义词。
从哪里开始?
拿过一张交通图,你的第一反应是:“我在哪儿?”确定目前自己的位置是到达目的地的第一步。
咨询行业的人都知道,当人们发现自己身在何处并开始与谁相处时,行为改变会随之发生。人们所经历的挫折大多是由于不能很好地适应周围环境所造成的。
《圣经》从上帝的角度给我们提供一种观点。他没有改变我们,所以可以接受我们。他接受我们,所以可以改变我们。还有更多。接受不仅仅先改变而存在,而且是改变的动机。一旦我们真正认识到事物的本来面目,我们会有更大的欲望来改变。
在伦敦的工作室,一位艺术家俯视着窗外的流浪儿。那人蜷缩着,躺在路边。艺术家拿出速写本,动笔画流浪儿。可是,他所画的与所看到的完全不同:画上的人双眉不再紧锁,也不是躺在路边。恰恰相反,在艺术家的笔下,流浪儿站立着,高高的个子,宽宽的肩膀。
用铅笔勾勒后,艺术家冲到街道:“看,我给你画了张像。”
流浪儿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先生,”他蜷缩到另一边,说道:“您觉得我真的这样?”
“当然啦,和这张画上一模一样。”随后,艺术家说:“你可以留着它。”
流浪儿站起身来,说道:“如果您真的这样看我,那我就该是这样。”
双手捧着这幅画,笔直地站立着,流浪儿说:“先生,我再也不会回到这儿来了。”
我们都是自己所做选择的作品。如果不喜欢这个“作品”,我们可以通过自身的能力重新选择,重新勾画。无数次,人们总是在说:“如果不是因为种种不幸的遭遇,我会是另一个样子。”人们开始抱怨别人和外部环境所带来的困苦。只要把自己看作受害者,我们就无力改变。
受害者不承认感官能引导他们的生活。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躺在地上打滚,一尺深的泥就能把你淹死。”
社会认知理论的创始人阿尔伯特·班度拉主张,每个人都具有运用所谓“交互三因素决定论”指导自己生活的决断力。换句话说,三个相互关联的因素指导着我们的生活,即思想、行动和环境。
外部环境仅仅影响我们的决定,而最终的责任在于内部的动力。我们就这样把信息加工成思想,用思想决定着行动。知识先于思想,所以我们认为其指导着我们的行为。
重要的事情先来
在随后的几个小时,本书会要求你在个人生活的特定领域进行明确的、长期的改变。不过,在此之前,你必须说:“是的,我愿意改变!”因为这个决定是其他所有决定的基础。
在本章即将结束之时,找一个地方与你的思想单独相处。可以在家中的隐秘之处,也可以是独自漫步的偏僻之所。品味书中的要求,详细记录你的现状和你的期望。
从出发点到目的地最短的途径是那条标记着“愿意改变”的高速公路。有风险么?有。会失败么?当然会。别人会耻笑你的目标么?如果你不与那些和你个人发展水平相当的人分享,或许会。但是,要记住:风险不一定通往毁灭,而且失败也不足以致人于死地。只要你的罗盘始终指向你新的目的地,走点弯路算什么。
阿尔伯特·班度拉告诉我们,想象最终结果的能力会成为我们手中强有力的工具,使我们能够把经历加工转变成内部的模型和形象,指导未来的行动。全身心地投入改变之中,我们就能调动尚未开发的潜能。
在下定决心的时刻,无需别人告知,你自己会知道的!你甚至都不需要说“我愿意”之类的话,你能感到那些话语在心灵深处回荡。你的大脑、你的心灵以至从头到脚的每一条神经末梢都会被唤醒。
开始改变,你准备好了吗?
这是你自己的决定。
第2小时
重新评估你的价值
如果想给房屋、珠宝或其他有价财产进行估价,我们可以从《电话黄页》中查找专业人士为我们提供意见。但是,怎样确定我们的价值呢?谁为每个人的价值确定“价格”呢?
大多数人在给自己贴上价格标签,尽量低估自己的价值。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只注意到缺点而忽略长处,只记得失败而忘记成功。或者说,他们把自己和别人相比,然后会这样说:“我的智商不高。我的教育程度不够。我的钱不多。”
很少有人对自己满意。他们在看到资产和负债的最后一行时,总是输入一个大大的“零”字。自我感觉欠佳是痛苦的源泉。
按照耶鲁大学的精神病专家詹姆斯·P·科摩尔的话来说,自尊是“一个人对自己的重要的、实质性的尊重。”但是,对许多人来说,自尊总是徘徊在幽深的低谷,而不是飞扬在高高的山颠。
自尊转变的十个步骤
下面一些明确的步骤会引领你从全新的角度感觉自我。
第一步,认识真实的自己。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那著名的表述“认识你自己”在今天依然闪烁着光芒,给我们以无限启迪。
你真的认识自己么?你是否曾问过朋友?“说实话,你觉得我怎样?我的优点是什么,我的弱点有哪些?”
旧金山州立大学的哲学教授雅可布·尼德尔曼博士说,现代心理学主要关注对自己的理解。只有你才能对真实的自己有清醒的自我认知。
如果你的问题在于缺乏自尊,那么深入到问题内部是最好的办法。密执安州立大学心理学家安·伯姆嘉德纳的研究表明,对自己的理解和自尊之间存在着直接的联系。在一项研究中,为了尽量改善自己的形象,缺乏自尊的学生以一种比那些自尊心强的学生更主动、更夸张的方式叙述自己。然而,在要求叙述一位好朋友时,缺乏自尊的学生却说得很少。这表明他们怀疑自己判断自我和他人的能力。
幸福,作为自尊的表现,常常被描述为“与自己和平相处”。对自己内心世界有真实和清晰的认识非常重要。你有能力进行反省自己,然后给真实的自己标价。
第二步,嘲笑自己的缺陷。你碰到过“完美”的人么?没有。每个人都有缺陷,你也不例外。重要的是不能让缺陷成为永远的障碍。
摩西“拙于言辞”,但并不妨碍他率领人民到达那块上帝赐予的乐土。
基督也有缺陷,可以当作失败的借口。他出生不洁,生在为人所憎的少数民族。被称作“骗子”、“异教徒”、“凯撒的叛逆”。可是,他知道有一点足以弥补所有的缺陷——他知道自己是上帝的儿子。
第三步,正确地认识失败。在孩提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失败过:学会走路之前曾经千百次的摔倒,成长道路上无数次的失误。但是,如果一不小心,我们对失败可能的消极反映就会影响我们的一生,使我们逃避现实、悲观厌世或终生遗憾。
虽然打飞十球中的七个,棒球明星依然坐收千百万元,依然是英雄。这不过是正确认识失败的一个例子。
你的失败不值得过分的关注和担忧,因为这就像生活一样自然。如果你没有失败,那是因为你根本就没有开始。
第四步,培养健康的自爱!你是否发现爱自己感觉不错?在《爱的艺术》一书中,埃里克·弗拉姆主张:“如果一个人能够很好地爱别人,那么他也会爱自己。如果只能爱别人,那么他根本就不会爱。”
有人问上帝:“最重要的戒律是什么?”他回答说:“像爱自己一样地去爱你的邻居。”他并没有说去爱你的邻居而不爱你自己,而是就象爱你自己一样去爱人。
自爱并不是构建自我的运动。自爱是对自身重大价值而且需要关心和呵护的认识。爱别人与爱自己的能力是成正比的。当然,这里所说的是积极的、健康的个人尊重,而不是那种病态的自恋、以自我为中心或自私的爱。
第五步,找出需要你帮助的人。通过对人类行为的观察,专家发现,缺乏自尊的人大多以自我为中心,只关心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他们不会说:“我能为你做点什么?”相反,他们会问:“你觉得我怎么样?”他们总是从自身以外寻求证明自己的依据。
今天,找一位需要你的人,然后尽你所能去帮助他/她。你从中得到的满足感将成为重塑自尊的重要基石。
第六步,谨慎地改变你的行为。自我感觉过程中的重要一步来自有计划的行动。例如,每天锻炼身体十分钟的决定很快会给你带来新的活力,提高你的效率。一份减肥计划也会给你同样的自信。
一位男士决定用一整天的时间使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些。有人告诉他只要“头顶尽量向上伸展”就可以了。在做站立姿势时,他立刻把自己想象成更有信心、更具影响力的人。
第七步,选择一份具有创造性的挑战。自信的建立直接影响着你的自尊。你可以通过一件有创意的挑战实现。
任何驾驶教练都会向你讲述六七十岁的人第一次学习驾驶的故事。他们通过考试不仅仅是个人的成就,还能提升个人价值。
国家也是如此。历史证明,每次军事胜利之后,整个国家都会弥漫着巨大的自豪感,社会各阶层的人都能感觉得到。
第八步,欣然接受赞美。你是否认识到接受表扬的重要性?由于工作出色而受到表扬时,许多人往往连简单的“谢谢”两个字都说不出口。相反,他们会滔滔不绝地解释如何会做得更好,或对自己的努力轻描淡写。只有你才能给自己发放接受赞美的许可。
欣然接受批评也同样重要。为什么我们可以接受九十九份赞美,而一份改善的建议就会将一切抹杀?为什么我们总是认为提出批评的人想毁掉我们?而在多数情况下,我们认为带有敌意的评论来自真正的朋友,那是他们真心的流露,希望我们能做得更好。
记住,别人对我们的议论并非针对个人,千万不要认为是与你为敌。
第九步,重新评估自己的价值。美国财政部的印刷厂出来的一张纸的价值可能是1美元,也可能是1000美元。价值的高低取决于上面所印刷的内容。
那位浪子回到父亲身边时学到重要的一课。他说出那句悔悟的话:“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路加福音》第十五章第二十一节)
那位父亲是如何回答的呢?“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来给他穿。”儿子对自己在家中地位的感觉发生彻底的改变。父亲虽然觉得儿子没做什么,可还是值得。自我价值使生活充满收获和希望。
不要说也不能想:“我微不足道。”在你身上,值得赞美的远比应该诅咒的多。轻轻哼着一首歌,你不只是在哼——你就是那首歌。
第十步,看见一张全新的图画。在《精神控制论》一书中,迈克维尔·莫茨博士讲到,有些做过整形手术的人忽然之间建立起令人振奋的、全新的自我形象。这与整形关系不大,而是他们相信自己新的魅力。这种信念影响着他们的行为。
你的自我形象并非偶然而成。形象一词本身就隐含着它是由你自己制作或破坏的某种东西。用你喜欢的方式来看自己,而不是你所不喜欢的方式。
如果闭上眼睛,想着“我不愿看见一只六英尺的兔子。”你会看见什么?如果你不停地告诉自己:“我不愿回忆自己的失败”,那么它会自然而然地成为你的关注的焦点。而支配着你感觉过程的东西必然会支配你的生活,不管这种东西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如约翰·冯·歌德很早以前所说:“对待他人就像对待他们本来应该成为的那种人,然后帮助他们成为他们能够成为的那种人。”如果我们对待他人的这种方式行之有效的话,对待自己也会同样有效。
赛丽塔和乔尼
人们的自我价值往往取决于他人的看法以及他人过去的态度:如果我们的“价值”突然之间发生变化,又会怎么样呢?下面是很久以前发生在太平洋小岛上的故事。
一位年轻的女孩赛丽塔住在科迪维迪岛上。按照当地的风俗,如果年轻小伙子想娶妻,就必须和女方的父亲讨价还价,商讨用多少头牛进行交换。漂亮的妻子值四到六头牛,一般的妻子值三头牛。
赛丽塔并不是非常漂亮。她腰有点弓,头发零乱,衣衫破旧。女孩的父亲塞缪尔早就打定主意。他想:“我打算用赛丽塔换两头牛,不过一头牛也可以成交。”
在附近的一座岛上住着乔尼·林果,是所在社区里最富有的男子。他长于经商,因此积累了不少财富。在多次造访科迪维迪岛之后,他宣称自己爱上了赛丽塔。没有人相信他。
乔尼来找女孩的父亲。他的话令人非常震惊:“先生,我愿意娶赛丽塔为妻。我给您八头牛。”
这些话很快传遍了整座岛屿。“八头牛?”一位村民惊呼道:“乔尼不是疯子就是瞎子。”
还有人感到不解:“一位精明的商人,为什么会花八头牛的价钱娶回一头牛就能换来的女人呢?”
乔尼知道一个天大的秘密。不久之后,他的新娘也知道了。在此之前,科迪维迪岛人一直把赛丽塔当成“值一头牛价钱的女人”,而这影响着她的个性。
但是,对于乔尼·林果来说,她的确是“值八头牛价钱的女人”。 而她恰恰证实了这一点:从赛丽塔认识到自己新价值的那一刻起,她变得光彩照人,成为所有岛屿上最漂亮的女人。
你的价值几何?
人们如何估计你的价值呢?如果你是一块手表,你的价值将取决于表面上的文字是Timex还是Rolex。如果你是一幅画,那将取决于你出现在伦敦的跳蚤市场还是巴黎的画廊。 价值不在于表的金属零件或画布上的颜料,价值的天壤之别取决于人们的感觉。
正如商店里的伙计为商品贴上新的价签,你可以审视自己,给自己标价。不过,在此过程中,不用考虑你的身体特点。考虑谁创造了你,他的做工质量如何。然后,你就清楚自己的价值。你要“正确对待”自己的价值。按照“改变自尊的十个步骤”马上行动,你就会带着一份对未来的信心面对世界,面对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