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中国宇航第一人

Re:中国宇航第一人

图片不太好
怎么是闭着眼睛的
别告诉我就是这么设计的

Re:中国宇航第一人

看到他我只有一种感觉
那就是激动

Re:中国宇航第一人

只有图片?没有文字???

Re:中国宇航第一人

不好意思@
没有找到文字@!

Re:中国宇航第一人

呵呵!·
看过了·

Re:中国宇航第一人

到CCTV网可以找到

Re:中国宇航第一人

那个孩子
在中关村一小上学

Re:中国宇航第一人

   十月十六日晨六时,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遨游二十一小时的中国航天员杨利伟,披着巡天万里的征尘,准备从天外归来。

  十六日六时许,内蒙古中部四子王旗境内阿木古朗草原主着陆场。“飞船调姿”、“轨道舱分离”、“制动开始”、“推进舱分离”、“再入大气层”,遍布在各地的测控站、测控船发出的一条条调度口令在着陆场站指挥车里清晰响起。车内显示屏上的数据表明,飞船已顺利完成返回动作,开始进入中国境内。

  距离地面已不到一百公里的返回舱开始处于无动力飞行状态,高速进入四十公里的黑障区。因飞船表面与大气层剧烈摩擦,产生等离子层,形成电磁屏,致使地面与飞船通信暂时中断。留给回收部队捕获目标的距离越来越短,时间越来越少。着陆场暂时变得异常寂静。“回收一号发现目标!”作为着陆区第一个捕获目标的前置雷达站,他们在飞船刚出黑障区时准确捕捉到了目标,激动的报告打破了短暂的沉默。

   根据回收一号提供的引导数据、测量站的雷达天线稳稳地跟上了目标,当飞船距地面三十多公里时,测量站操作员果断地向飞船发出“回收主电源接通”的重要指令,这又是一个关键的时刻,“神舟”五号返回舱的回收主电源能否在此时打开,直接关系到飞船能否顺利着陆、回收。人们又一次屏住了呼吸。

  “主电源接通,回收着陆程序启动。”

  时间一分一秒地向“零时”逼近,飞船与地面的距离越来越近。一场完美的太空接力,终于传向了最后一棒。

  “空中探索开始”,着陆场系统指挥长夏长法下达了命令。

  着陆场上空形成了极为壮观的场景,五架直重机发出嗡嗡的轰鸣,在落区上空形成五点布阵、一张立体搜索网,在无垠的天地间展开。

  每架直升机都携带了相关的返回舱现场处置工具,只要发现目标,就会立即降落,对航天员实施现场救护。

  “抛伞舱盖了!”尽管天幕已变成深深的墨蓝,大家还是不约而同把目光投向空中,急切地搜寻着。此时飞船已完成拉出天线、打开主降落伞等一系列技术动作。

  据回收现场的航天专家介绍,在距地面十公里高度时,飞船打开降落伞;距地面六公里高度时,飞船返回舱底部像锅盖一样的防热大底已被抛掉。这块由复合材料构成的防热层能有效抵抗因大气层剧烈摩擦产生的二千五百摄氏度高温,保护返回舱安危无恙。抛掉防热大底后,一千二百平方米巨大降落伞迅速张开,返回舱开始减速下降。

  “一号直升机发现目标!”,空中搜索分队传来令人激动的消息,直升机上的测向仪收到了返回舱上信标机传来的信号。

  此时搜救指挥车内的“着陆场搜救态势系统”准确地显示出空中分队、地面分队的行进情况以及落区地形、地貌等各种信息,电子地图上,代表五架直升机的五色曲线开始向落点会聚。“看见了,我们看见飞船了!”、“在哪里在哪里!”“神舟回来了!”

  “我是神舟五号,我已着陆”,指挥车听到了航天员杨利伟沉稳的报告声。

  “直升机报告,目视返回舱。”直升机缓慢下降,停落返回舱着陆点附近的开阔地上,搜救分队的官兵跳下直升机、箭一般冲向返回舱。

  舱体外表在穿越大气层时变成了深褐色、伸手触摸,余热尚存。

  六时四十五分,身着白色宇航服的航天员从返回舱中神采奕奕探头出来,他把面罩向上一拉,微笑着向迎接他回家的人们挥手致意。一时间、草原上掌声雷动,许多人激动地流下了热泪。

  航天员杨利伟顺着滑梯缓缓走向地面,在航天医学专家的协助下,进行重力适应,记者们抓紧时间记录下这一历史性时刻。

  


Remind:此消息由安冉在10-19 19:58:04做过手脚,呵呵……

Re:中国宇航第一人

 2003年8月5日和23日,神舟五号飞船和长征二号F火箭先后进场,完成了总装、测试以及船、箭联合测试。航天员系统、应用系统也都先后进厂并完成了各项准备工作。我国首飞航天员于9月17日第一次进场,完成了人、船、箭、地联合检查,成功进行了发射负八小时程序的演练,工作正常。发射前几天,船箭塔组合体已经垂直转运至发射区,飞船、火箭都已完成了燃料加注,国内外航天测控通信网已经全面启动!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全部工作已经顺利准备就绪。

  深秋的东风航天城在金黄的胡杨映衬下显得美丽端庄,晨曦中的载人发射场在光环的映衬下显得壮观雄伟。

  2003年10月15日是“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发射成功的日子,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飞天梦想实现的日子,炎黄子孙的梦终于在这一天要梦圆九天。

  凌晨1点,我们有幸参加了这次载人发射任务的拍摄工作,虽然深秋的午夜已有几丝凉意,但当我们走进发射测试站的测试发射指挥大厅时,却被眼前的一切所深深吸引着,感动着,大厅里灯火辉煌,人头攒动,这里的参试人员已早早的来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进入8小时的准备程序。

  在大厅第三排就座的是0号指挥员郭保新他正在不时的下达着指挥口令,此时他锐利的眼神变得严肃而沉稳,这已是他第五次担任0号指挥了,今天他的口令清晰而洪亮。时间在一分一秒的度过,各系统的总师、专家们全神惯注的注视着大屏幕。

  位于航天城东南角的航天员小区会见厅内,灯火璀璨。今夜,中央领导人将在这里接见出征的航天员。

  从千名优秀飞行员中层层挑选出来的14名航天员,经过五年多的培训,身体和心理素质都处于一流,人人渴望乘坐中国的神舟号飞船遨游太空、获得中国第一航天员的荣誉。

  今日来到的这三位航天员是第二次入住航天员小区问天阁公寓。经过一系列的生理测试、通信头戴通话试验及航天服气密性检查后,射前3时40分,首飞航天员杨利伟及参加任务的两名航天员翟志刚、聂海胜在护送员的陪同下,由问天阁公寓医监医保室来到了玻璃厅。由于航天员在登舱进入太空前,已做过各种消毒处理,为防止各种感染,不允许与外界有更多的接触,因而圆形的会见厅被弧形的玻璃墙隔成两块,透过玻璃墙,两厅的情况可以相互通视。会见厅玻璃墙上方的“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航天员出征仪式”19个大字在灯光的照明下,熠熠生辉。

  当身着我国自行研制生产航天服的航天员出现在玻璃厅内时,等候在会见厅里的任务指挥部、发射指挥部的领导及部分贵宾报以热烈的掌声。

  首飞航天员杨利伟左手拎着便携式通风机,右手不停地向大家挥动致意,脸上始终透示着一种坚强和刚毅。在护送员的帮助下,首飞航天员杨利伟与另两名航天员翟志刚、聂海胜成品字形就座,护送员随即撤至玻璃厅外门口等待。三名航天员与身后巨大的国旗形相辉映,形成一幅动人的画面,历史将永远定格住这一瞬间,因为中国航天史上崭新的一页将在这里书写创造。来自各地的媒体记者更是不放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他们用手中的笔、相机、摄像机记录下这历史的瞬间。

  在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总指挥、中央军委委员、总装备部部长李继耐的陪同下,胡锦涛总书记来到了会见厅,航天员激动的挥起右手,欢迎总书记的到来。

  李继耐部长向总书记介绍了航天员的情况。总书记十分关心他的生活训练情况,与他进行了亲切的交谈。总书记关切的问航天员生活情况,并鼓励他们说:你们用实际行动承载着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飞向太空,党和人民感谢你们。我和全国人民深深祝福,等着你凯旋归来。

  “我将牢记您的嘱托,决不辜负全国人民和祖国的希望,聚精会神的做好每个动作,为解放军、为中华民族、为祖国争光”。航天员杨利伟洪亮、铿锵的话语,让我们感到了一种无比的刚强、自信、及战无不胜的勇气和决心。

  会见厅里顿时响起了久久的、热烈的掌声。

  航天员小区圆梦园场坪,在三盏聚光灯的照射下,如同白昼。桅杆上的五星红旗在晨风中飘扬。尽管戈壁深秋寒意早,可此刻航天人的心里却热血沸腾着。航天员杨利伟在护送员的陪同下,从会见厅南门专用通道来到了场坪。尽管步履让人看起来有点笨拙,可迈出的每一步是那样的坚实、稳健。早已等候多时的欢送队伍成两列向航天员挥手致敬,祝福航天员平安归来。

  “总指挥同志:我奉命执行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准备完毕,待命出征,请指示。中国航天员大队航天员杨利伟”。

  洪亮的报告声打破了静寂中的戈壁。

  “出发!”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总指挥李继耐部长下达了出征的命令。

  首飞航天员杨利伟与身后的另两名航天员紧紧的拥抱。在登上特1号车的瞬间,他再次向欢送的队伍挥手致意。欢送的人群久久的注视着离去的车队,直到很远很远……

  在沿路布岗警卫的注目中,由先遣车和五辆警用摩托开道的车队一路向发射场前进。

  车队驶到了发射塔架下的南场坪,特1号车稳稳的停在了塔架防爆电梯口南侧的位置,航天员杨利伟将由此登塔、进舱。

  在迈入电梯的刹那间,航天员杨利伟又一次转身挥手致意。

  早先下车的任务指挥部及发射指挥部成员在电梯口的东侧已列好队,为航天员杨利伟登舱作最后的送行。

  电梯的门慢慢的合上了……

  “敬礼,中国的航天员”。祝福你,一路平安。

  “神舟五号报告:三小时准备完毕”。发射场传来了航天员响亮的报告声。

  5点58分航天员杨利伟到达发射塔架在进行完了一切进舱后检查后,6点15分航天员杨利伟进入舱体,在舱体接受了与地面的话音检查和气密性检查,一切正常后返回舱舱门关闭。7点20分各系统老总签发发射令。

  东方泛出的鱼肚白,为晨曦中的发射场披上了一层神秘而温柔的外纱。

  30分钟的口令下达后,此时此刻,火箭系统、飞船系统的工作一切正常,整个大厅内的老总、专家、参试人员正严阵以待期待着那激动人心的一刻。

  10分钟准备,5分钟准备,一分钟准备……

  “10、9、8、7、6、5、4、3、2、1、点火!”

  2003年10月15日9时,中国酒泉卫星发射场发射平台火光顿起,橘红色的烈焰裹挟着蒸腾的水气顺着双向倒流槽喷勃而出,向上拱起,形成合抱之势,将乳白色的船箭联合体轻轻托起,徐徐上升。几秒钟后,震耳欲聋的轰鸣声破空而来,并迅速地笼罩了你的周围,让你无法判断这巨大的轰鸣声究竟是来自哪一个地方,而双脚下那随着轰鸣声快节奏微微颤抖的土地会进一步迷糊你的理性判断,这声音真的不是来自你眼前那徐徐上升的蒸腾的烈焰,它只不过是一幅几近完美的图画,而声音却来自他处,来自你的四面八方。

  大厅里的工作人员是既紧张又兴奋,他们期待已久的这一天终于到来了。飞船升空后,大家最关注的就是航天员杨利伟,人们悄悄的注视大屏幕上的他,终于在升空后的几分钟他动了动,他看着大家传回话音说:“飞船一切正常”顿时大厅内响起了如潮水般的热烈掌声,这些个奋战的日日夜夜,只有此时老总们的脸上才露出了一丝微笑,载人航天10年的不懈努力,都在航天员杨利伟迈向太空的时候化为幸福的回忆;那微笑是发自内心的,那微笑是几代航天人青丝变白发的艰辛。

  望着1500米处飞船飞走后留下的发射塔架,我的思绪久久不能平静,大厅内激动的泪水,尽情的欢呼,情不自禁的拥抱…….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终生最难忘的。

  “遥看琼楼舞清影,今朝神舟上九天”。

  这一天,中国航天腾飞的乐章又一次奏响了最摄人心魄的交响曲,中国用自己的飞船将中国的航天员杨利伟送上了太空。

  2003年10月15日,这一天,迎来了永载史册的日子,从此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得以实现。

  这是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在中国航天史上铸就的又一座巍巍丰碑,中华儿女将在浩淼宇宙的雄伟战场上大显身手!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