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领略余华,读《活着》

《活着》是一本描述人们死去的书,人们纷纷在这个叫做活着的故事里一一死去。
   初次读这本书,还是初中。感触很简单,也很强烈。悲伤,随着故事压抑的主旋律,慢慢涌上心间。
   大了几岁再读,感觉依旧,依旧简单,依旧强烈。悲伤逐渐沉淀,积在心头,随着故事的情节浮起。
  作为一个冷酷的作者,余华不动声色地让我们跟随他的冰冷笔调,目睹少爷福贵的荒诞、破产和艰难;继而又假惺惺地给我们一点点美好的希望,让有庆得到长跑第一名,让凤霞嫁了人怀了孩子,让某些时刻有了温情脉脉,有了简陋的欢乐。然而就在我们以为噩梦不再萦绕他们的时候,余华没有丝毫犹豫,他铁青着脸让自己的角色们迅速以各种方式死去,毫无征兆,近乎残忍。
   只留下我们错愕当场。
   “有庆不会在这条路上跑来了。”他的母亲说。有庆突然死去了,第一个。
读到此,有了第一次落泪的冲动。
贫苦艰难的生活,福贵简单而粗暴的教育方式,都不曾让有庆对生活丧失希望。他热爱他的两只小羊,为了割草和上学每天来回奔命。所以当他在父亲眼前拿了长跑第一名的时候,我们都天真地以为悲剧该结束了,事情在慢慢好起来,于是有了一点淡淡的喜悦。
   可是我们怎么知道他会猝然死去。就像今天我们知道的许多社会底层的人们一样,有庆的死冤枉而荒谬。由于血型不幸与临盆的县长夫人相同,有庆竟是因为抽血过多而夭亡的。 多么可悲啊,我感叹作者漂浮的思绪,竟能想到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一个孩子的生命。
   “我看着那条弯曲着通向城里的小路,听不到我儿子赤脚跑来的声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满了盐。” 读着福贵的这句诉说,泪滑落,顺脸颊流进嘴里,像是撒满了盐。
一切就像一个巨大的诅咒。儿子有庆的死只是开始。
女儿,妻子,女婿,外孙,一个接一个死去,干脆的没有一丝拖拉,最后福贵只剩下自己。和一头也叫做福贵的老牛。
    读活着,心永远不会麻木,也不可能麻木。看着书中的一个个人物因为各种原因远离福贵去了另一个世界时,除了默默的感伤还能做什么?默默的为这一个个善良的离去的人悲伤,为了福贵孤苦的命运悲伤。
福贵的生命是令人尊敬的。不是因为它曾经的辉煌,而仅仅是因为“它没有断”。福贵面对一次次突如其来的人生变故,也一次次的挺住了。我相信,他也一样,不会对亲人的离去麻木,谁会麻木呢?这就是他的坚强与伟大。
   因为远离那些动荡的年月,因为并未真正有过艰难和困顿,这个故事让年青的我们不禁有些战栗。短短的十二万字,笼罩着“欲哭无泪的压抑”。只是阖上书本之时,内心似乎多了一些超越世俗欲望和纷争的平静。现实生活的无情与残忍,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宽广;而活着,纵使要担当诸多难以承纳的苦痛,但是依然要坚忍,顽强。这应当便是生命的力量罢。
   余华这么说他写作的缘起——
  “我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这首歌深深打动了我,我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就是这篇《活着》。”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所以在那些悲伤的情节之间,福贵仍然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述说苦难的时候,眼睛里流出了奇妙的神色,分不清是悲伤,还是欣慰。
  正如你终于会明白,无论现时我们经历的是措手不及的幸福喜悦,抑或是无可告人的艰辛苦难,只要继续活着,它们中的大多数细节和感受都将被我们和时间一一遗忘,只留下苍白的结果。那个结果对现时的我们毫发无伤。  
   企图探究活着的意义注定只能成为一个笑话。人只是一种存在,它与天地万物一样并无意义。 但我们存在了,这就是事实,所以我们或多或少的忍受着这些那些,这就是生命。
  我们也许只需要像福贵那样活着,像那头老牛那样活着。
  尽管有些苍凉的意味。
TO:
《福贵》这部电视剧我也有看过。前段生活很美好,福贵身为地主的儿子集成了自家财产。并且迎来新婚。只是奈何缘分浅浅,当时地主专制在解放后便涣散了。一家人本应享受前一辈人的待遇,但因为土地公有制而面临危机。一个个灾难又打垮一家人。其实这个电视剧我也是很小很小的时候看的了。不知道为何,类似这种电视剧本不是我喜欢看的,却一口气看完。印象中也曾哭过。抱怨过。

但是导演想要你死,你就得死。想要你活,你就要开心或者痛苦地活着。有人曾看电视的时候说过一句。车也不顾就跑了。。我当时就笑了笑。车不会跑,也不可能跑。导演就在一边,怎么可能跑掉?别人会将它骑回家的。

初三有一篇文章就是说生命的。只是那1年都学文言文和故事,这些文根本没有放在心里。不像初一初二的老师,上课电脑和大型电视一开。然后看些《红高粱》之类的感人又是抗战时候的电影。叫我们边看边写感言、作业。其实生活就是这么简单。开心与否全在自己这个导演手上。全看你的剧本和自己的演绎才能。能力强的,便是个能够和奥斯卡奖项齐并的电影。差的,便让人们一带而过。

当时福贵的儿子死了后把他给埋起来,一边又诉说着往事。白发人送黑发人,生命转眼即逝。这便是导演想要告诉我们的。而另一边家里人却还等待着福贵将鲜血的儿子带回家。有点急切,有点不放心。却是把人间至情变现得得当之至。它就是这般脆弱,看你怎样待它。

最起码他们是活着的。有的是为死去的人活着,有的是为了自己、未来。
某日清晨醒来。或许你会感叹:活着真好。那便足够了,它的意义就在于此。
当世界只剩下一座孤岛。而描述,都是旧的。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