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分享】挫折大学

这里是一片充满“魔法”的天地。创造这片天地是一位名叫拉尔夫·佩里特(1870-1930)的美国牧师和演说家.在二十世纪初期的美国,约有超过一百万的听众听过他所作出的这个名字“挫折大学”的系列演讲。在美国的不同地方,他的讲座先后举办过2500余次,他的足迹踏遍了美国的各种会场,教堂、夏令营和俱乐部,他的听众更是各种各样,上有 80岁的老翁,下有未换牙的儿童。他之所以能够年复一年地乐此不疲,是因为他的演讲关注的是整个人类的共同经验;通往成功的惟一捷挫折。

【目录】
序:飞吧,我的小鸟 王月瑞
开场白
我只能拔掉木塞
你带小木桶了吗
讲的都是什么
致每一们听众
第一章 课一是碰壁
躲不过的挫折大学
二加二永远等于四
两所学院
第二章 非必要挫折学院
——我们自寻壁碰
咖啡壶
给任性的孩子上课
盲人的好视力
过失大王
粘蝇纸
第三章 必要挫折学院
——壁自碰来
钢琴的故事
红泥的磨难
轮椅上的姑娘
火热的太阳
第四章 晃动木俑
——我们如何决定自己的命运
木桶的晃动
罐子里的学问
生活的晃动
改变自己的命运
迫使自己上升
乡下来的姑娘
一部三不知的老实人
你的尺寸够吗
守住自己的位置
活人的时代与死人的时代
靴子与脚
彼得的施舍
改造人,而不是改造木桶
无情的命运
第五章 向上走
第六章 “准备”的症结
——为生存准备
第七章 拯救黄毛小子
第八章 再加首
第九章 到南方去
第十章 攀登生命之巅
——成功的失败
飞吧,我的小鸟

                      ——《挫折大学》代序

4+2+乖乖鸟

    我一直认为,温馨的生活应该具备下面几个硬件:大小适中的房子、稳定的工作、不菲的收入、漂亮的妻子、健康达观的老人和可爱、听话的孩子。
    这一切,我的一位好友似乎都有了。
    在这位朋友的所有温馨里,最惹我嫉妒的是那个名叫洋洋的小男孩。洋洋很乖,待人接物非常礼貌,说话的声音很小,看着你时一脸腼腆,尤其是小脸蛋上的红晕,真是让人又爱又怜。
    不管从哪一个角度去看,洋洋都应该成为一个幸福的孩子。他有一个关怀备至的漂亮妈妈,一个慈爱但要求严格的能干爸爸。这且不说,他还有天天围在身边转悠的爷爷和奶奶,一天不见他就觉得心里发堵的外公与外婆。
    在家里,洋洋几乎什么都不用做。他已经十岁了,但不用穿衣,不用洗脸,不用铺床,不用洗脚,甚至连刷牙都是有人帮着的。他也没有什么可以牵挂的,上课用的书本早被妈妈按照课程表放在书包里,一大盒铅笔外公早就削好,点心与饮料奶奶早备下了,作业也在爷爷的耐心辅导下尽数完成,连课堂上可能遇到的提问外婆也想到了,还与他就如何回答进行了精心的演练。
    然而,洋洋并不感到开心。
    我的朋友是工程师,但打心眼里喜欢的是金融业。从洋洋出生的那一天起,他就决心使儿子考进北大的金融专业,希望有朝一日洋洋能成为纵横于上海外滩的金融家。朋友的妻子是护士,而在她的少女时代,连做梦都想成为一个舞蹈家。经过认真的比较研究,她认为洋洋的未来应该成为一个钢琴家,因为他的手指既细又长。
    爷爷与奶奶却目标一致,认为孙子应该成为画家。只是他们的想法遭到外公的强烈反对,因为外公早已打算将洋洋培养成为一个作家。四个老人中只有外婆的想法十分幼稚,因而不敢明讲出来,只在一次没人的时候对洋洋说:要是你能当上像姚明那样的超级球星,外婆梦里都要笑哩。
    在这个温馨的家庭中,惟独小洋洋不知道自己长大之后究竟应该成为什么家。他甚至不知道自己都在做些什么,只知道每天都要应对数不尽的作业与补课。他没有玩伴,也没有时间玩耍,因为放学之后的每一刻都不属于他。爸爸每晚都要补一个小时的数学(数学总是考不过95分),妈妈聘请的钢琴老师每周来三个晚上(各一小时),外加一个周六下午(两个小时)。爷爷和奶奶每天都要看着他完成一幅素描,而外公不但要求他每两天完成一篇作文,还为他列出一长串必读的文学名著。
    我很想知道洋洋自己究竟喜欢干什么。彼此成为朋友之后,他终于向我吐露了心底:“叔叔,千万别告诉他们,我现在什么都不想,就想玩!”

书房里的海棠花

    看到洋洋的可怜相,我联想到另外一个故事。
    我有一个很大的书房,还有一个爱花的嗜好。友人送来一盆海棠,长得枝壮叶茂,还开着一朵又一朵的浅色小花。我视若掌上明珠,一有空闲,就把它端过来放在书桌上,看着它如何伸展叶子,再看着它如何结蕾开花。
    我对它关怀备至,呵护有加。我不曾让它渴过,更不曾让它饿过。然而,两个月之后,它却逐渐消瘦起来,叶子开始变黄,花儿也开始脱落。
    我心疼极了,简直有点不知所措。我对着它左看右看,始终弄不明白它为什么枯黄。我想,可能是长时间没有见到阳光的缘故吧。是的,肯定是这样,我一直将它放在隔绝阳光的书房里,它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自然也就枯黄了。
    于是,在一个晴朗的夏日里,我将它搬到外面的阳台上,让它正对着午后的阳光。
    然而,让我始料不及的是,我的关爱加速了它的死亡。一个下午过后,我的这盆曾经茁壮的海棠完全枯萎了。它的软绵绵的无助与绝望至今仍然烙印在我的脑海里。
    我现在知道,害死这盆海棠的罪魁是我。在我的过分溺爱下,它喝下了太多的水分,吃下了太多的肥料。又在我的无知的关照下,它遭受了远超出其承受能力的烈日的曝晒。
    我现在知道,孩子需要关爱,就像海棠需要水分、肥料与阳光一样。水分、肥料与阳光不能没有,但绝不能太多。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还必须把握施予的时机,必须弄清楚我们的海棠究竟需要什么,又在何时需要,需要多少。

飞吧,我的小鸟

    回过头来,让我们再把目光投向乖孩子洋洋。
    可爱的洋洋究竟需要什么呢?需要理解,需要我们这样的成人将他作一个真正的儿童看待。他应该有一个属于他的童年,有一片属于他的天地,有一群属于他的伙伴。
    但现在的他,就像一只被囚在笼中的乖乖鸟儿,只能在亲人们的百般呵护下过着失落自己的金丝雀生活。
    亲人们纷纷围在笼子的旁边,指着蓝天对他说:“飞吧,我的小鸟,你是未来的雄鹰,你是家族的骄傲!”
    与此同时,他们却将鸟笼的大门关得牢牢的,不让他们的小鹰受到哪怕是一丁点儿的伤害。外面的世界太险恶、太复杂了。他们知道,一旦放飞,他们的年轻的小鹰将感到多么困惑、多么无助啊!万一遇到凶险,他们的心肝宝贝又将多么容易受到伤害啊!
    话到这里,我愿意再为大家讲一个故事。是我刚刚从网上(新浪网的社会新闻栏)读到的,信不信由你。
    说是天津有一位姓韩的大学生,毕业后在父亲的陪同下前往一家公司应聘。应聘结束之后,粗心的父亲在大街上竟将儿子弄丢了。
    这位已年过二十、在天津土生土长的大学毕业生(如果是鹰,早该搏击长空了)满头大汗地找到民警,说是找不到回家的路。
    二十多岁(已非小孩)的大学生(更非智障)在自己从小生活到大的城市里找不到回家的路,你们见过这样的奇事吗?
    民警耐心地告诉他如何坐车,还告诉他如何走到他家所在的小区,甚至从口袋里摸出走完这段路程所需要的车钱送给他,但这位姓韩的学生仍是一脸无助的茫然。民警苦无办法,只好打电话请他的父亲前来领人。
    真是个可叹的故事。韩某的父亲千恩万谢之后告诉民警,他的宝贝儿子从没有独自出过远门,就连上大学的这几年,也是他这个做父亲的亲自接来送往,因为家里人实在担心他找不到回家的路线。
    无独有偶。
    几乎是在同时,我在网上(仍是新浪网的社会新闻栏)又读到一则消息,说是一个品学兼优且电脑、书法、英语、舞蹈、声乐样样在行的戴姓女孩(十岁,又一个洋洋),被郊区农民养的一头小猪吓出一场怪病,回到家后又是打针又是吃药,还差一点住进精神病院。
    呜呼!
    我大声疾呼,为了孩子而身心俱疲的亲人们,快快打开你们的大门吧,快快放飞你们的小鹰,让他们飞出鸟笼,飞到院子里,飞到大街上,飞到田野里,飞进蓝天里吧!
    只有在那里,他们才能长出搏击长空的翅翼!

飞进《挫折大学》

    亲爱的朋友,亲爱的围在小鹰身边打转转的家长们,为了洋洋,为了你们的健康与梦想,我隆重地向你们推荐一个地方,一个可供你们的洋洋跌打滚爬的地方,一个能将你们的洋洋培养成真正的苍鹰的地方。
    它就是本书的大本营——《挫折大学》,一所虽不需入学考试但却难以毕业的大学,一所虽不收学费但却代价昂贵的大学。
    在这所大学里,你们的洋洋可能会遍体鳞伤;他的柔嫩的皮肤可能破损;他的未经风霜的翅膀可能折断;他的头可能一次接一次地碰在墙壁上;他的心可能伤过一万次,甚至可能一度破碎;他的面前似乎总有着过不完的沟坎,翻不尽的高山……
    然而,亲爱的家长们,我敢与你们打赌:没有你们在身边,你们的洋洋绝不会像你们想象中的那样笨,那样无助,那样无所适从!
    我相信,在这所大学里,你们的洋洋将迅速学会如何在跌倒中爬起来,如何抚平自己的创伤,如何避开碰过来的硬壁,如何自慰破碎的心灵……
    他还将学会什么叫自信。他相信:只要跨过脚下的这道坎儿,他就会更加接近自己的目标;只要登上眼前的这座高山,他就会看到更辉煌的未来。
    这是一片充满魔法的天地。
    创作这片天地的是一位名叫拉尔夫·佩里特(1870-1930)的美国牧师。在二十世纪初期的美国,约有超过一百万的听众听过他所做出的这个名叫 “挫折大学”的系列演讲。在美国的不同地方,他的讲座先后举办过2500余次,他的足迹踏遍了美国的各种会场、教堂、夏令营和俱乐部,他的听众更是包罗万象,上有80岁的老翁,下有未换牙的儿童。
    他之所以能够年复一年地乐此不彼,是因为他的演讲关注的是整个人类的共同经验:通往成功的惟一捷径——挫折。
    说到这里,我再也等不下去了。我只想高喊一声:亲爱的家长们,快快放飞你们的小鹰吧!亲爱的小鹰,快快展开你们的翅膀,随我飞进《挫折大学》里去吧,因为阅历丰富的拉尔夫·佩里特老人正候在那儿,导引你们飞向蓝天呢!
挫 折 大 学

原著:拉尔夫·佩里特(美)
翻译:王月瑞
原 序

在美国的不同地方,超过100万的听众听过这个叫做“挫折大学”的演讲。这个讲座先后举办过2500余次,听众五花八门,举办场所也不一而足,有会场、夏令营、教师协会、俱乐部集会、大会堂等。
拉尔夫·佩里特之所以能够年复一年地乐此不彼,是因为他的演讲关注的是整个人类的共同经验。
“我能得到这个演讲的书稿吗?”听众们持续不断的讨要声促生了本书的最后付梓,书中收录的便是上面所提及的演讲内容。
“这里所写下的并不是我的一贯写作方式,如果要我写书的话。”拉尔夫·佩里特说道,“这里所写的是我演说的方式。整个演讲以某种无意识的口语化形式呈现在听众面前。造就演讲的是听众,失去他们,演讲便无从说起。我希望我能够与坐在面前的每一位听众握手;我还想告诉美国演讲委员会,我对他们非常感激,这是因为,为了将美国的听众召集在一起,他们曾经付出过许多艰辛的劳动。因而,我可以这么说,来听演讲的听众不是被吸引来的,而是被召集起来的。”
《挫折大学》一版再版。公众对《挫折大学》的认可鼓励书商们将拉尔夫·佩里特的更多演讲结集出版,其中有《大买卖》、《口袋与天堂》等。


       













候,





       



















       





,












子,
       











,







开场白

女士们、先生们:我不希望大家坐在这里看我如何表演,我希望大家能够坐下来倾听。我只是一辆送货的车子。在货车到达你们的家中时,你们感兴趣的一定不是货车的外表,而是货车里所拥有的商品。
你们知道,有时,一辆破车往往送来一些相当不错的商品。因此,在这次演讲中,请大家不要过多地关注这辆货车,不要过分在意它的破烂不堪,也不要过分在意它的吱嘎作响,更不要过分在意商品的包装与捆扎的绳索。
走进车里看看商品吧!真的,我相信商品是好的。我相信,我要背诵给你们的是生活的乘法口诀——这个生活不是我的,也不是你们的,而是每一个人的。
我只能拔掉木塞

每一个听众都有自己的温度,各自的温度使他们对同一个演讲的感触各不相同。听众的类型在重要性上丝毫不逊色于演讲的类型,冷漠的听众可使一场精彩的演讲狼狈不堪,热情的听众则能使一场糟糕的演讲精彩纷呈。
我向大家描述一个场景:在我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我们家的柴棚里陈放着一大桶高粱糖浆。无论何时,只要妈妈想做姜味面包或甜饼,就要差我到柴棚里,从那个大桶里取一小桶。
在温暖的九月的日子里,我只要拔开木桶上的一个塞子,高粱糖浆就会喷涌而出,流进我的小桶里。
在深秋时节,我拔掉木塞后,随着气候的变冷,高粱糖浆不再喷涌而出,而是缓缓地、极不情愿地流淌出来,我不得不为可怜的一点点儿糖浆耐心地守候很久很久。
在寒冷的冬日里,即使我拔掉木塞,也绝不会有一丁点儿糖浆流淌出来。它们只是凝在那儿,又愣又呆地面对着我。
我知道,这是温度变化的结果。我已为听众们带来一大桶糖浆,它的名字叫《挫折大学》。我所能做的只是拔掉木塞,我无法让糖浆自己喷涌出来。糖浆是否喷涌而出,主要依靠听众们的温度。你们可以从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一切,但要使糖浆自由自在地流出,你们必须提升自己的温度。
你带小木桶了吗

糖浆喷涌而出之后,你必须用一个小木桶盛装。同理,人们从演讲中收获多少,完全取决于他们所带的木桶的大小。一条不起眼的溪流可以装满一只巨大的木桶,然而,即使大江大河,小木桶也只能盛装一丁点儿。
如果没有携带任何木桶,你们甚至无法从尼亚加拉大瀑布里带走哪怕是一滴水儿。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常常听到这样的言论,有人说,演讲真是棒极了;有人却说,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一无所获嘛。
讲的都是什么

这么一大堆词汇、句子和图片所表达的不过是生活中几个微不足道的概念:

· 教育是我们从有限成长到无限的过程;
· 这个过程的完成与否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开拓;
· 我们永远无法将其完成。

你们是否注意到,没有哪个句子,也没有哪怕100万个句子,能够涵盖生活的意义。
你们是否注意到,没有哪一种叙述可以解释什么叫生活;没有哪一种叙述,也没有哪一个图书馆,可以穷尽生活中的一切;更没有哪一条规则,成功得可以单独地面对生活中的所有难题。
你们只有将它们等闲视之,才能尝试更高的视野。
我们知道,我们的肠胃需要大量的杂物和营养。如果我们只将那些必需的营养成分浓缩后灌输进去,我们的胃口就无法得到满足。
因此,在最低程度上得到诠释的抽象真理总是无法促成精神上的领悟。而要做到这一点,最奏效的莫过于用图片、讨论拼凑起来的一大堆杂烩。在这儿,既有杂物,又有营养。
如果你们感到第一人称用得过滥,我愿意提醒你们一句,这是一场忏悔,而不是一次演讲。如果不谈忏悔者,我们何以忏悔?
致每一位听众

我喜欢你们,因为我像你们一样。我信任你们,因为我信任我自己。我们都是一家人。不论你们是谁,无论你们从事什么职业,无论你们身处何地,我信任的永远是你们的内心,而不是你们的外在。
我相信,在每一个大理石般完美的人类躯壳里,都潜藏着一个善良的天使。
我相信,这样的天使必定是在挫折大学里雕刻出来的。
我相信,人性中的所有傲慢、虚荣、自私、自负、伪善和脆弱,都是一些必须进行清除的外在现象。我相信,挫折不会伤害天使,只会使其展现出来。我希望你们正在遭遇挫折。
我并不关注你们辉煌或耻辱的过去,也不关注你们的现在。我关注的是你们的未来。这是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看到你们内心里的天使。

       











,




,

       















……
第一章 课本是碰壁
躲不过的挫折大学

最伟大的大学是挫折大学,它的课本是碰壁。
每碰一次,我们就会得到一个教训。如果能从碰壁中吸取教训,我们就不会在同一个地方再次碰壁。我们不需要碰它,因为我们已经超越它了。我们也绝不会白碰,因为我们已在碰撞中练足了功力,我们已为下一次碰撞做好了准备。
然而,如果我们“天性聪明”,如果我们拥有诸如此类的其他品性,那么,我们就无法从碰壁中吸取教训,我们碰过的墙壁就会再次横在前面,再将我们碰个鼻青脸肿。
我们中只有一少部分能够在碰撞中一直向前,因为我们中的大多数总是“天性聪明”,即使碰得头破血流也在所不惜。
挫折大学并非不收学费。经验是世界上最昂贵的老师。我们中的大多数忙碌一生,直到临终仍然在上幼儿园,仍然处在起步阶段。
自被放进摇篮的这一天起,挫折大学已经将我们录取。
我们再也没有毕业。一旦停止学习,我们就会碰上新的硬壁。
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智者,另一种是傻瓜。傻瓜总是认为自己已学有所成。
挫折大学的操场是上帝的整个宇宙。
挫折大学的颜色是青紫相间。
挫折大学的校园里充满着不绝于耳的“哎哟”声。
必要碰壁

在13岁时,我所知道的要比现在多。语法课本里有一句话让我非常反感,是一个我未曾谋面的外国佬写的。这个家伙叫莎士比亚,他这样写道:
“甜蜜莫过于历经挫折;挫折像一只癞蛤蟆,虽丑陋恶毒,头顶却戴着一颗价值连城的珍珠;我们的生活亦是如此,一旦摆脱世俗的纠缠,我们就会在树木里找到语言,在潺潺的溪流里找到书本,在石头里找到布道(基督教的牧师向信徒宣扬教义或上帝的旨意,译注),在万物里找到良善。”
“在树木里找到语言,”我想,“树木不会说话呀!这家伙真是疯了。他还说,要在潺潺的溪流里找到书本!为什么没有一个人将书本放进潺潺的溪流里呢?书会湿的呀!还有,在石头里找到布道!布道的只能是牧师,石头只能用来建造房子。”
我为莎士比亚感到难过,在我十三岁时。
然而今天,我欣慰地看到自己进步了;我欣慰地看到,自己已开始从碰撞中吸取教训;我欣慰地看到,自己正在学会品尝挫折大学的那些苦涩课程里所包含的甜蜜;我欣慰地看到,我正在开始倾听。
我听见每一棵树木都在说话,每一块石头都在布道,每一条潺潺的溪流都在展开一本书卷。
孩子们,你们恐怕对我下面的演讲不感兴趣,因为你们也许“天性聪明”,正在为莎士比亚惋惜。
当初,父母讲述这些时我也不感兴趣。我知道他们是好意,但世界已不是他们年少时的样子,因为它前进了呀;现在二加二等于七,因为生活的节奏已加快了许多。
那些年轻人呀,无论我们如何向他们解释,他们都拒绝接受,因为他们知道得永远比我们知道的多。因此,他们必定会在我们碰过壁的地方再次碰壁,并在碰得头破血流后终于明白,二加二永远等于四,“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没有商量余地的硬道理。
然而,如果能够记住《挫折大学》里所发生的这些事件,哪怕只记住其中的一小部分,那么,在你们碰壁时,它们也会成为疗伤的良药。
两所学院

在人生的道路上摸爬滚打时,我们往往发现,碰壁共有两种,一种是我们所需要的,另一种是我们所不需要的。
一种是我们碰壁,另一种是壁碰我们。
换句话说,我们发现,这所挫折大学共有两所学院,一所叫“非必要挫折学院”,另一所叫“必要挫折学院”。
两所学院我们都得上,因为我们无法躲过任何一所。

       
















,


       



















       



















       



















        他















[wave]海水为什么那么蓝[/wave]
第二章 非必要挫折学院
——我们自寻壁碰
咖啡壶

我们碰到的所有墙壁几乎都是非必要的。
说到这里,我清楚地记起小时所经历的一次非必要碰壁。当时,我企图使全家人服从我的意志。我坐在一把最高的椅子上,家人围坐在周围。那阵子我已三岁,正准备一展拳脚。
那天,全家人把他们的小心肝、小太阳放在那把最高的宝座上。椅子刚好高出旁边的餐桌,桌上的咖啡壶伸手可及。
我对咖啡壶着迷了。我伸手拿壶,却发现身边坐着一个女人——我的母亲。她是我所知道的最爱管闲事的女人。三年来,我所做过的所有事情她都要插手。
那一天,我非常希望得到那个咖啡壶——真的希望得到。没有人知道我当时的渴望。我对自己说:“这个世界上你最缺乏的只有一件东西,就是这把咖啡壶!”
我正要伸手去拿,那个女人却说:“别碰!”
我越思越想越生气。这个女人有什么权力总是干涉我的事务?这种女人掌权的暴政我已经忍受三年,该让它收场了!
我的确让它收场了。我拿到了那个咖啡壶。我知道我拿到了那把壶。我拿到了它,而且没有人发表意见。
我不仅知道我是何时拿到的,而且知道是从何处拿到的。惟一的结果是,我将足足一加仑的咖啡全部浇在自己身上。我想,绝没有哪个淘气鬼弄翻过那样浓、那样烫的咖啡。
哎哟,我的妈呀!到现在我还能感受到它的滚烫!
此后的几周里,我被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他们在我的身上涂满苹果酱,还有煤油、蛋青、淀粉等那些热心的邻居们所能想象得到的物什,然后将它们一古脑儿涂在这个暂时黯然失色的小心肝、小太阳身上。
给任性的孩子上课

你们已经明白了我妈妈的方式。她预先警告我,然后让我爱怎么做就怎么做。她警告我不要去碰那只咖啡壶,然后,尽管知道我有可能被烫伤,她还是让我去碰。她只是随便地警告一句“别碰”,然后就顾自继续编织她的毛衣,任我为所欲为。
现在的妈妈们为什么不织毛衣呢?
妈妈常对我说“别向坑里跳。”结果往往是,她的话音刚落,我的整个人就在坑里面了,而她呢,往往看也不看一眼。
我不是硬在这里推销这种抚养孩子的办法,但我坚持认为,这是我所知道的教育倔强孩子的最有效方法。邻居和妇女援助协会的成员们经常抱怨我的妈妈,说她如何不近人情地对待自己的宝贝天使,但他们有所不知的是妈妈所养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小东西。
这一点只有妈妈知道。她知道我多么倔强,多么任性。她还知道这种倔劲儿出自爸爸的家族血统。
妈妈知道,跟我争等于在鼓励我。与其这样,还不如发出预警,然后任由我去碰翻那只咖啡壶。这是教育我的最快捷、最有效方法。
于是,我很快明白了一个道理:如果不听妈妈的话,如果粗心大意,壶里烫烫的咖啡就会浇在我的身上。
我终生不会忘记的是,有一次我没有听从妈妈的话,结果被一壶热咖啡什么的烫了个结结实实,直烫得我全身起泡。
不能说这些水泡是妈妈故意整我的,妈妈不是那种爱整人的人。整个事件的善后处理(指敷药与包扎,译者注)当然都是爸爸的事,是他在牧师寓所后面的实验室里完成的。
诚实的手掌

经过多次碰撞之后,我们就会领悟非必要挫折学院的授课计划。智慧的声音在召唤我们每一个人:“人类的孩子们啊,做正事,走正道吧。你们会越来越明智,越来越幸福。”
树木的语言、流动小溪中的书本和石头的布道也同时发出回应。
然而,我们永远不愿被胁迫着走上正道,因为我们总是希望做自由自在、不受道德约束的人。
于是,我们总是偏离正道,总是沿着禁止通行的小道一直向下走去,因为这些小道走起来更加轻松愉快,也更有吸引力。任何时候,向下走总是轻松的,我们只需滑下去就行;向上攀登却不同了,我们要花费力气。
这是因为,任何事物,如果是向下,就会自动进行;如果向上,则必须借助外力的推动。
然而,如果沿着错误的道路一直走下去,碰壁的程度只会越来越重,直到我们能从中汲取到足够的教训。
只有吃一堑长一智,我们才能成为幸运者。如果在同一个地方连碰两次鼻子,我们只能自认倒霉,因为这个事实说明我们没有进步。
关键是碰壁之后。此时的我们应该“停下来,看一看,听一听”。
安全第一嘛!
有一次,我付给一个看相的女人两个美元,让她看看我的诚实的手掌。
她说:“这不是你的过错,是你出生时辰的过错。你出生时,头顶正悬着一颗黑煞星。”
天哪,你们不知道这一句话给过我多大的安慰!想想看,这不是我的错——我遭受的所有打击和那只倒霉的咖啡壶都不关我的事!我的不幸是命中注定的,我没有办法改变它们。
我是碰过多少次壁才成熟起来的呀!现在,每碰一次壁,我就能吸取一次教训,找到正确的路线。遇到同样的困难时,我总是说道:“等一等,这个问题我好像在哪儿碰到过。”
于是,我知道此路不通,就绕道而行。
然而,对于一个心理欠缺的人来说,那个算命的女人会像糖浆一样让你舒心,让你受用。
盲人的好视力

几天前,我遇到了一位盲人,他正在走下火车,走过车厢里的一截廊道。
你们知道盲人是如何走路的吗?他向前走着,走得小心翼翼,称得上谨小慎微。他的一只手在碰到座椅之后马上就抬得高高的,于是,他再也没有碰到其他的座椅。
所有的盲人都是如此。
我低下头来,扪心自问:拉尔夫·佩里特呀,你什么时候才能拥有像那位盲人一样的好视力呢?他吃一堑就能长一智,你却总是在同一个地方碰壁,总是埋怨自己的时运不济。
上行与下滑

我再说一次,任何事物,只要是向下,就会自动滑去;而要向上,则必须借助外力推动。
向上意味着征服。看看那些教堂、学校、演讲大厅、夏令营、社会改良及一切向上的活动吧,它们从来都不是自觉的,都必须借助外力的推动。
我们的生活也是如此。真正的生活要靠自觉的努力向上攀登,追求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
如果在生活中不努力,如果一味沿着阻力最小的道路走下去,你只会一路向下。当心碰壁哟!
看看你们的周围,看看那些勇敢、真诚、无私的人们,他们的人数虽然不多,却肩负着集体的重担,引领着众人努力向前。再看看另外一些人,他们要么疏于努力,要么放弃努力,甚至沦为挡道的垃圾。
大多数人不会去领导别人,也从来没有领导过别人。只有为数不多的一些有思想、肯牺牲的勇士,才能决定整个群体的前进方向。
大多数人甚至根本没有产生过领导别人的意愿,他们只满足于随波逐流,消磨时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他们必将接受少数人的领导,被少数人驱使。
人群好比绵羊。牧羊人可以引领他们升入天堂,也可引导他们坠入地狱。
过失大王

人生是一部浪子的记录。越过上天设下的篱笆,我们眺望远方那个伟大而又神秘的未知世界。在我们的想象中,我们欣然认为,那个未知的王国就是幸福的所在。
在这条乳白色的通往未知世界的宽阔马路上,正步行着成千上万个浪子。他们正在一个永远没有幸福的地方寻找幸福。他们的日子充斥着失望,他们的眼光正变得愚钝。他们只能以果壳充饥,他们的精神萎靡不振。
他们只想拿到那只滚烫的咖啡壶!
要碰多少次壁才能使人们有所反省呢?每做一次错事,我们就会经历一次非必要碰撞。
每次都是呵!我们的身体也许不会受伤,但我们的内心却伤痕累累。比起躯体的创伤来,心灵的创伤在愈合时不知要困难多少倍啊!
有人会说:“我可以做下错事,但绝不会碰壁,因而对这个问题我没有感觉。”
这可能吗?可怜的过失大王,你的心已给碰撞得毫无知觉,所以才会对这一问题不疼不痒。你已将自己的灵魂撞成一团烂浆,却不知道自己伤得多重!
过失这个怪物没日没夜地在人们的内心深处捣乱着。它可以使人们虚度光阴,麻木不仁,从而无暇反省自身;它可以使灯红酒绿的世界转个不停;它还可以使人们对自己正在遭受的挫折视而不见。
真是太可恶了!
因而,走进监狱的人应该感到庆幸,如果他真的犯罪的话。逍遥法外的人才是可怜的,因为他必将遭遇更多的劫难。
粘蝇纸

你们见过正在粘蝇纸上遭遇非必要碰撞的苍蝇吗?
小苍蝇约翰第一次进城时,蝇妈妈对他千叮咛,万嘱托:“记住,孩子,千万别靠近粘蝇纸,你可怜的爸爸就是在那儿丧命的”。
小约翰将这一句话背诵了几分钟。然而,看到同伴中所有聪明的小苍蝇一个跟着一个地飞向粘蝇纸,他也相跟着飞了过去。
粘蝇纸上的黏液映照着他的小脸。他定睛一看:“啊!我真美呀!家中没有哪样东西能像这张粘蝇纸一样照出我的所有美来。这儿也真是个滑冰的好地方。对了,我一定要试一试,看我究竟能靠多近而不被粘到。妈妈真蠢,总是啰嗦个没完没了。她当然是好意,可也太老套了。只有我们这些年轻、摩登的苍蝇才是真正的天才。老一代显然过于陈腐了,永远也无法赶上我们。以前在家里,他们对我管得也真是太严了。”
你们看,小苍蝇约翰飞来飞去,尽情享受着他的年轻生命所带来的天才。不一会儿,他的一只脚碰到黏液,点落下来。
“哎呀呀,脚上的感觉真好,那么柔软,那么舒服!”他惊叹道。
于是,他放下一只脚,又把它拔出来。真好玩!这说明他不会被粘牢的。他是一只意志坚定的苍蝇,可以随心所欲地在上面玩耍,也可以毫不费力地挣脱出来。
又过一会儿,他试着将两只脚放进黏液里。将它们全拔出来真还花了他不少力气,但他毕竟拔出来了。然后,他试着放进三只脚,再后是更多的脚。
他决定将它们全部拔出来。
“果真如此,”小苍蝇约翰叹服地向粘在周围的同伴鞠个躬说,“果真如此!伙伴们,请原谅,我不在这儿陪你们玩了。再见吧!”
但他已无法挣脱。他感到累了,就一屁股坐在粘蝇纸上。粘在这里真好,所有的年轻伙伴都在这儿。他确实喜欢跟他们在一起。他们有着同样的感觉:在粘蝇纸上,他们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因为他们都是意志坚强的苍蝇。
他们再一次张开口来,高声唱道:“我们明早就回家。”
小约翰可以回家,但他必须留下一只翅膀或一条腿。他们中的大部分什么都留下了。他们被困在黏液里,永远沉睡在这儿。
非必要挫折学院的学费就这么昂贵!



















       




















       




















       






第三章 必要挫折学院
——壁自碰来

然而,有时我们并没有主动碰壁,而是壁自碰来。
这样的碰壁是导引我们走向更高层次的路标。
昨天或几年前你碰过壁,伤口或许至今仍未愈合,你有可能认为它永远不会愈合了。你不明白自己为什么碰壁。你们中可能有人现在仍在思考其中的缘由。
你做得没错。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你做得应该是最好的了。然而,还是有壁向你碰来,使你苦不堪言。
这样的壁将你的心都碰碎了,可以说,你伤心欲绝,五内俱焚。你的家庭可能阴云笼罩,你的计划可能毁于一旦,你可能觉得自己一无所有,这个世界似乎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了。
我跟你一样。对于我来说,这样的伤心已经不计其数,我已经习惯它们了。
我经历的痛苦比谁都多。我觉得任何人的痛苦都要比其他人的多。
但我发现,我们在死过几次之后,生活就会朝美好的方向转化。每一次死亡意味着每一次新生。
如果我们还不知道碰壁是必要挫折学院的主要课程,那么,大家现在必须清楚这一点。只有这些课程才能引导我们走向更高的层次。
换句话说,我们是原材料。原材料是什么?原材料是必须碰过许多个非碰不可的硬壁之后才会更有用、更具价值的材料。
我们所穿的衣服、所吃的食物、所住的房子都是历经碰撞之后才变得更加有用的。
人性也是如此,也需要历经碰撞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想认识这本书的每一个读者,但我更想认识那些对碰壁了如指掌的人。他们曾经直面生活的巨大考验,曾经受到苦难的洗礼。
我知道,他们的生命是大火之中炼出的真金。
钢琴的故事

看见台上那架钢琴了吗?
晚上好,钢琴先生。很高兴见到你。只要精心对待,你总是那么闪亮,那么美丽,那么贵重,那么富有音乐。
你知道你是怎样来到这个舞台上的吗,钢琴先生?你可是经历过无数次的磕磕碰碰才来到这里的。我在这里不是指责看管人,而是说,你是经历过许多次必要的碰撞之后才成为一架钢琴的。
我可以看到你的过去。刚开始你还很稚嫩,不过是一棵树苗,一棵小小的、绿色的树苗。你曾经是绿色的呀!只有绿色的东西才能生长,你们懂吗,孩子们?我希望你们现在也是绿色的。
你矗立在森林之中,成长为一棵完美得不能再完美的绿色大树。你迎风斗雨,你历经碰撞,你梳理枝叶,你潜心苦修,你终于成长为一棵你所能成就的最好的树木。
于是,你遭到了砍伐,因为你实在优秀极了!一天,树林里走来一个带着斧头的人,他正在寻找一棵最优秀的树木。
他选中的是你。他扬起斧头,一下接一下地砍下来!砍得多疼啊!多么不公啊!可他还是一直砍下去。整个手术惨不忍睹。

你终于垮下来。你倒在地上,鲜血流淌。
真是个悲伤的故事。他们将伤痕累累、鲜血流淌的你拉进锯木厂。在那里,他们继续砍你,撕裂你。他们将你截成几段,日复一日地在你的身上千锤百凿。
他们没有去砍伐那些矮小、弯曲、懒散、遭到烟熏的树木,因为他们不值得一砍。
然而那些打击呀,钢琴先生!这就是你为什么能够来到这个舞台上的原因。你历经碰撞才来到这里。所有的美丽、和谐、价值都是朝你碰来的厚壁啊!
红泥的磨难

一天,我走在明尼苏达州杜鲁司城北大约100英里外米萨伯镇的小路上,看到地上有一个洞穴,一个非常巨大的洞穴,约半英里那么长。许多蒸汽式挖土机正在从洞里将我认为是红泥的东西挖掘出来。
“你好,先生,他们为什么将红泥从那个洞里挖出来呢?”我问一个当地人。
“不是红泥,是铁砂,这里是世界上最好的铁矿。”
“铁砂有什么用呢?”
“在这儿它一无用处,因而人们要把它运走。”
哪里都有这样的红泥。然而,只有将它换个地方,只有将它送入挫折大学里进行教育,它才能发挥作用。
此后不久,在宾西法尼亚州的匹兹堡附近,我看到了这样的红泥。它跨过大湖区,沿着铁轨被运送至一个叫鼓风炉的地方,这是红泥必须去上的必要挫折学院的学术名称。
我看见红泥“考入”一个巨大的碾磨机的供料漏斗,里面混有石灰、木炭和其他课本。然后,他们将它密封起来,开始上课。
他们烘烤它。被烘烤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直到烤熟了,他们才停下来。你们注意到了吗,人们总是把东西烤熟之后才肯停下来。如果我们仍在接受烘烤,就可能是我们还没有被烤熟!
然后,他们将“学院”底部的插销拔掉,举行晋级仪式。红泥喷涌而出,流进沙子里。现在,它已不再是红泥,因为它已经被烘烤过了。此时,它已成为学院里的一年级新生——生铁。
它远比红泥值钱,因为它经过烘烤了。
部分生铁进入另外一个“系”,一只巨大的冶炼炉。在那里,它再次接受烘烤,结业后变成二年级学生——钢。
钢可比生铁值钱多了。
部分二年级学生继续升级,再次遭到烘烤,并被轧成薄片,成为三年级学生。之后,其中的一部分再次升级。每升一级,就要遭受更多的锻打、烘烤和磨难。
我好像听见红泥在哭喊:“噢,他们为什么要带我离开地上的那个洞穴,我幸福的家乡?他们为什么要打我,为什么要伤我的心?我一直是安分守己的呀。噢,他们为什么还要烘烤我?噢,这一切真让我无法接受!”
然而,他们却给它颁发一张文凭,一张可以说明它的烘烤程度的价值标记。然后,他们给它贴上“美国制造”的标签,带着它骄傲地周游世界。他们把它挂在展示橱窗里,放在玻璃柜里。
许多人过来欣赏它,称赞它:“真是好东西呀!”他们掏出大价钱购买它。被烘烤的次数越多,他们的出价也越高。
如果一吨红泥给做成手表上的发条或剃须刀片,其价格高达上万美元!
朋友们,你们和我都是原材料,都是绿树与红泥。要想成为有用之材,就得接受必要的碰撞。
每一次碰撞都意味着我们的价值的提升。每一次碰撞都在向我们展示一条通往更广阔天地的通道。化学家说,钻石和炭块来自同样的材料。所不同的是,钻石读过必要挫折学院,他的炭块妹妹却没有经受过任何磨炼。
任何一颗钻石都要在磨难的坩锅里结晶,任何一块真金都要在烈火中得到提炼。
跛子姑娘与她的母亲

一天晚上,我正在伊利诺斯州的一个夏令营里演讲,一位坐着轮椅的残疾姑娘被推进帐篷,一直被推到讲台跟前。
我讲的主题是挫折大学。不一会儿,这位残疾姑娘的脸上开始放出光芒,看起来比脚灯还要灿烂。
她知道什么叫挫折!
最后,我走到她的跟前,对她说道:“小姐,谢谢您来到这儿。我的感觉是,我只是高谈阔论,真正的演讲人是您。”
她的脸上洋溢着何等灿烂的微笑呵!
“是的,我知道什么叫挫折,”她说,“我一直生活在苦难之中。然而,在这把轮椅上,我学到了我所知道的一切。我学会了什么叫忍耐,什么叫善良,什么叫友爱,什么叫勇敢。”
人们告诉我,这位残疾姑娘是这个小镇上心地最善良、最受人爱戴的人。
然而,她的母亲却毫无理由地插了进来。是她将这位姑娘推进帐篷的。她的个子很高,表情庄重,衣着体面。她住的是这座城市里最好的房屋之一。只要是钱能买到的东西,她的家里应有尽有。
可钱似乎无法买走她脸上的愁容。
“演说家先生”,她问,“为什么大家都喜欢我的女儿,很少有人喜欢我?为什么我的女儿非常开心,我却无法开心?我的女儿总是非常开心,可她没有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我应该开心,可这些年来我从未开心过。我为什么总是不开心呢?”
能向她解释什么呢?我忍了又忍,还是说道:“夫人,我不想冒犯您,但我确实认为,您不开心的原因只有一个,您碰的壁不够多。”
我发现,无论何时,只要我不开心、自私或人们没有善待我,我就知道自己又该碰壁了。
那位跛脚姑娘显然超越了她的充满嫉妒的母亲,这是因为,比起残疾的身体来,自私的心理更使我们残疾。
病榻上的磨炼

只要看到医院里或疗养院里的一排排病床,我就想祝贺那些躺在病床上的人们。这是因为,他们正在接受人性教育,正在学习人生中的宝贵经验,正在培育诸如耐心、同情心、爱心、信念、勇气之类人生中珍贵无比的精神财富。
比起对数表来,世界更需要人本主义精神。只有那些经历过苦难的人们才能更富同情心,才能成为大众中弥足珍贵的一小部分。比起图书馆和基础学科来说,磨难对我们的作用似乎更加重要。

银色光环

生活中没有退步。只要我们肯学,无论什么经验都是我们需要领悟的章节。
我们总是将降临到我们身上的好事看作是真实的,总是拒不接受不期而至的不幸。
然而,荒年往往比丰收更有利于我们的成长。丰收时节,我们用钱包去包装一切;荒年来临时,包装一切的是我们的真心。
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并非总是等价的。物质生活富裕时,人们会说:“这不是我所建造的巴比伦吗?”
可能就在此时,这座所谓的巴比伦的墙上却会出现某些预示着它的覆灭的神秘字迹,从而使我们狠狠地碰一次硬壁。
想一想吧,可能就在今天,某种不幸正在降临到你的头上。你的家园可能失火;我们并不希望你的家园失火,但可能有一家现在正在燃烧;一场大火可能席卷你的城镇;你的生意可能破产;你有可能倾家荡产;你有可能声败名裂;上帝也有可能夺去你的至爱的生命。
此时,你会明白自己到底有多少真正的朋友。千万当心,你的一些朋友会说:“我真为你感到遗憾,你完了。”
别相信他们的话,因为这是不对的。你的“朋友”或对手就是希望你认为自己已经完了。他们希望你自己可怜自己。
但你没有完!你也永远不会有完的时候!
事实是,你的真正的人生正在揭开全新的篇章。
你愿意学习必要碰撞这一课吗?
不管是碰到大火、龙卷风、交通事故、瘟疫,还是遇到可能的其他任何灾变,同情、勇敢、情谊、友爱之心总会伴随着你。
每一次逆境的阴云背后,总是笼罩着一圈银色的光环。

挫折”是一所大学

  常听到家长们抱怨:现在的孩子们生活得太幸福了,简直没有经历过任何挫折!但在孩子们心目中,一次老师的批评、一场考试的失利、一个朋友的背叛,都可能是一种让他们心碎的“挫折”。家长们常说,社会是一所大学,而这本书的作者拉尔夫·佩里特则说:“挫折”,也是一所大学。这位美国20世纪著名的演说家,一生有无数场演说,主题却始终只有一个,那就是———挫折。他认为成功的人生必遭遇挫折,只有经历挫折,孩子才能真正成长起来。他把生活喻作晃动着的木桶,将人喻作木桶里的苹果,而人生的过程即如苹果在随桶晃动时,大而饱满的苹果上浮,小而干瘪的苹果下滑的过程。看到这里,“忧郁青春期”的孩子们,应该可以放松一下了吧?

  佩里特经常讲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21年前,一大群才华横溢、生龙活虎的年轻人要毕业了,他们满怀着管理整个世界的热望,班里只有一个叫吉姆·兰伯特的男孩看起来没有辉煌的前途,学校甚至决定让他留级。在毕业典礼当晚,同学们将吉姆藏在一个用夹竹桃搭成的讲台背后。然而21年后,那些曾经被期望有所出息的人大都沉到了桶底,而吉姆却成为南方最大工厂的总裁。于是,佩里特说:当生活的木桶摇晃起来的时候,只有能经历挫折而仍然向前的人,才能不断增大自己的体积,使自己浮在桶顶,拥有成功的人生。

  拉尔夫·佩里特于1930年去世,但他的演讲集已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全世界拥有无数读者,可见他的“挫折观”并没有时过境迁,恰恰相反,在物质文明空前发达、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这种坦然直面挫折的人生姿态,对年轻人来说,更具有现实的意义。
[wave]海水为什么那么蓝[/wave]
沙发,我来座
哎呀,刚吃完饭,得休息休息:m-beat:
因为陌生,所以勇敢;因为距离,所以美丽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