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李登辉《台湾的主张》第四章:当前对于中共的期望

李登辉《台湾的主张》第四章:当前对于中共的期望

● 展望二十年后的大陆

目前,中国大陆内部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激烈变化。过去二十年来,快速的经济成长,与部分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使“文化大革命”的阴影逐渐退去。

因此,大陆同胞的物质生活有了相当程度的改善,倍受压抑的精神生活也获得舒缓,令人庆幸。就这一点而言,我也要给予高度的肯定。

但是,就如同观察瞬息万变的国家情势一样,我们对中国大陆的了解,不能只看单一事件、公开的统计资料,或一般观光客到大陆旅游的表面印象,而必须深入掌握大陆总体的情势。

大陆同胞是我们的手足。中国大陆能够富裕而且和平,绝对值得欢喜。但是,我们不能以过渡乐观的心情,作出一相情愿的期待;也不能以极端悲观的想法,作出错误的判断。我们所必须做的,是以客观的事实为基础,冷静比较中国大陆和台湾发展的差异。

目前,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已经走到了是否产生结构性变化的转折点。这几年来,大陆的变化虽然很激烈,但若仔细观察,却还未出现结构性的根本变化。

大陆在经济上的生产力是提升了,然而在政治上,中国共产党一党独裁的体制仍然没有改变。权力依然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威权式的独裁也丝毫未改。而中国共产党也无意彻底改变其政治体质。

唯一改变的,是放弃了极端的政治挂帅主义,也就是说,不再为了维持政治的独裁体制,而牺牲一切的物质富裕。结果,只不过少许恢复了大陆同胞本来就具有的潜在经济力而已。

所谓的政治向左,经济向右,或是政治上讲共产主义,经济上讲市场经济的制度,基本上存在着重大矛盾。物质生活的稍加改善,固然会让人民感到一时的满足,但继之而来的种种混乱,也会益加严重,除非从根本上解决此一矛盾,否则将无法控制。

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国大陆经过这二十年的“量变”,现在正走向“质变”的关卡。美国等西方国家预测,中国大陆要走出这个重大的矛盾,可能要再花二十年的时间。可是,真的有此可能吗?如果真有此可能,又需要怎样的条件呢?

● 中国大陆面临转变的诸多难题

从海峡的此岸来看, 中国大陆要产生质变似乎极为困难。美国估计要花二十年,但若目前的情况不变,可能需要更长的时日才能达成。况且,纵然有了转变,也不代表一切都能顺利开展,只要看这十多年来俄罗斯的例子,就不难明白。

今后的中国大陆, 要完成结构性的转变,究竟会面临那些难题?

第一、目前中国大陆存在着高度的不确定性,如果不能加以消除,则不可能完成根本的变革。例如,有因为制度矛盾而产生的不确定性、有因为民主化迟迟未开展而导致的不确定性、有不由法治而由人治所产生的不确定性。

这些不确定性,包括中共当局决策方向的不确定性,以及超出中共当局能力之外而发生变化的可能性。美国为防止此种超出中共当局能力范围外的混乱发生,一再透过外交的途径与经济的援助,来提高大陆内外环境的安全性。美国的努力虽不至于徒劳无功,但效果也绝对有限。

第二、当前中共所面临的结构性变化,就规模而论,是史所未见。更重要的是中国大陆幅员广大,人口众多,文化和社会极具多样性,使问题益加复杂。

单就规模的宏大来看,中国大陆的结构性变化无疑需要长期的改革,部分西方国家认为中共当局能够在短期内妥善处理的看法,显然不切实际。但是,由于外在环境的迅速变迁,改革的时间可以说极具紧迫性,一刻也不能迟疑。

第三、中共对外关系的问题。中共当局如果真正为大陆同胞的福祉着想,就应该避免国际摩擦,特别是应降低与台湾之间的紧张关系,否则好不容易才起步的经济发展将难以为继。因此,中共当局对两岸关系的处理,应更加审慎。

● 戒急用忍,改善关系

对中国大陆的现状有此认识以后,就不难确定我们今后的政策方向。我们要了解的是,与台湾相比,大陆幅员广大,但社会封闭,政治专制。虽然民生逐渐富裕,但要普及所有人民,由于工程浩大,非短期可以达到。中共当局也经常以霸权主义的斗争心态,对我们多方威吓。

反观台湾,面积虽然不大,但经济普遍繁荣,社会逐渐开放,政治日趋民主。而我们以和平与合作为导向的外交政策,也赢得许多国家的肯定,不但提高了台湾的国际地位,也让我们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

将来,如果中共对台湾的敌意降低,同时大陆发展的不确定性也逐渐减少,我们的政策可能会有很大的改变。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有必要坚持“戒急用忍”的政策。

最近几年,其他国家对中共的政策也同样把这个“不确定性”的因素纳入考量。我们和大陆一水相隔,交流频繁,更不能对这种深层的变化,视而不见。

事实上,台湾早已放弃“汉贼不两立”的思考模式,而改以“双嬴”的态度,希望积极改善两岸关系,促进两岸合作,同时也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方案,例如“领导人会面”、“国际合作”、“境外航运中心”、“文化交流”、“农业合作”、“国有企业改革”等。

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善意的提案,几乎都没有办法实现。因为中共当局还是用旧的“斗争”、“吃掉”的心态,面对新的两案关系,一定要把我们纳入他们所谓的“一个中国”模式,不然就指控我们“搞台独”。

结果,我们的善意加多了,中共的敌意却加深了。“双嬴”的想法不能发挥作用,迫使我们不得不采取“戒急用忍、行稳致远”的因应方针。

我曾向来访的美国中国问题专家提到:“希望你们支持我们的‘一个中国’政策。”这句话最重要的是“我们的”一个中国政策,而不是“中国大陆的”一个中国政策。

我们希望美国能了解并认同“我们的‘一个中国’政策”,而不是要陷入“中国大陆的‘一个中国’政策”的框架,甚至推衍出台湾在“搞台独”的错误汛息,来推动对台政策。

● 明确拒绝“一国两制”

我在一九九八年七月二十二日“国家统一委员会”的闭幕致辞中,曾明确表达此一立场。这段谈话虽然篇幅稍长,但因具历史意义,仍有必要在此引用:

“我们在此郑重重申:中国要统一,但必须统一在既照顾全体中国人利益,又合乎世界潮流的民主、自由、均富的制度之下,而不应统一在经过实践证明失败的共产制度或所谓的‘一国两制’下。”

我们作此主张,是因为我们坚信:

“第一、共产制度或‘一国两制’的统一,不利于全中国的民主化,使大陆同胞享受民主生活的希望,更加遥不可及。”

“第二、只有统一在民主制度下,两岸三地的联合力量才能成为区域安定的助力。一个统一但专制、封闭的中国,必然会引起邻国不安,改变亚洲均势,威胁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第三、只有透过民主制度的全面施行,才能以法治化的机制及透明化的政治运作过程,增进两岸互信,并确保双方切实遵守协议,共缔双嬴新局。”

“在此我们要再一次坚定拒绝所谓‘一国两制’的构想。‘一国两制’的本质具有暧昧性,因为看似平等的两制,实际上一为中央、一为地方,并不平等;也具有矛盾性,因为假定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可以共存;更缺乏民主性,因为其权力安排是由上而下,而非由下而上,与我们追求的民主统一目标背道而驰。”

● 对大陆的六项主张

因此,我再提出我们所应追求的目标:

我们进一步主张:

“第一、虽然未来的中国只有一个,但现在的中国是‘一个分治的中国’。中华民国于一九一二年即已成立,一九四九年之后,虽然播迁台湾,但中共政权的管辖权从未及于台湾。台海两岸分由两个不同的政权实体统治,是一个不容否定的客观事实。”

“第二、中国的再统一应该循序渐进,水到渠成,不设时间表,视大陆地区的民主化与两岸关系的发展,决定‘和平统一’的进程。”

“第三、在统一前,中华民国在台湾的人民应该拥有充分自卫的权利。这是二千一百八十万人民与生俱来的权利,也是维护台湾地区民主化成果,促进大陆民主化的必要力量。

“第四、在统一前,中华民国在台湾的人民基于生存、发展的需要,应该象五零年代、六零年代一样,充分享有参与国际活动的权利,让两岸人民有平等的机会,为国际社会贡献心力。”

“第五、海峡两岸应扩大交流,增进两地繁荣,并以合作取代对立,以互惠化解敌意,为将来的和平统一奠定有利基础。”

“第六、海峡两岸应以彼此对等、相互尊重为原则,充分沟通,求同化异,在分治中国的现实基础上,协商并签署两岸和平协定,结束敌对状态,以促进两岸和谐,维护亚太和平。”

●“台湾经验”的真正意义

我一再强调“台湾经验”和台湾发展成就的重要性,并不是台湾自古以来就是自由民主的国家。而是因为台湾在战后的半个世纪以来,逐渐发展成今天政治民主、经济繁荣、社会开放的局面,这才是“台湾经验”的意义之所在。

中华民国播迁到台湾的时候,台湾并不富裕,也不算安定,而政治形态也可以说是威权体制。不仅有所谓的“白色恐怖”,还会发生外省人镇压本省人的事情。

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台湾经济迅速起飞,社会环境日益稳定,而政治民主化也逐步落实,使总统直接选举等民主理想一一实现。

中华民国在台湾地区的经济、社会、政治的发展,累积了丰硕的成果。这段由台湾同胞缔造的发展经验,对中国大陆而言,应该比任何外国的经验,更具有参考的价值。

我在第一章曾提到,虽然中国传统的文化与社会制度,阻碍了历史的进步,但如果我们回溯到封建制度出现以前的时代,中国人其实也具有浓厚的“民本”思想。因此,我们相信,中国人可以在实现经济繁荣的基础上,阔步迈向民主化的道路。这一点,在台湾的发展经验中已经得到充分的证明了。

大陆同胞对于台湾的这种经验,或许还没有很清楚的认识。但我想提醒中共当局的是,大陆现在所走的方向,本质上有着很深的矛盾,如果能仔细观察台湾发展的经验,应该就会发现问题之所在。

所谓的“台湾经验”,也就是“台湾典范”,不仅是台湾发展的成就,也应该是所有中国人共享的资产,并为将来的统一指出了明确的方向。这就是“台湾经验”的真正意涵,也是我们一贯坚持的主张。

因此,我们对中共当局以霸权心态强加于我们的“一国两制”论调,完全不能苟同,但对其在部分地区尝试推展基层民主的做法,则乐观启其成。

同时,我们深切盼望中共当局能以更积极的政治改革,扩大民主化的广度与深度,释放大陆同胞更大更多的智慧与能量,建设多元开放的现代化社会。

●“宁静革命”的本质

当然,与台湾相比,大陆方面的问题,既广且深,自不待言。就如我一再提到的,我们在变革前所面临的多样性、复杂性及深刻性,远不及大陆今天的困境。

但是,正因为问题愈复杂、愈深刻,决策错误的后果,也将更加严重。错误的决策不但会让内部社会陷入混乱,也可能让邻近亚洲国家面临卷入风暴的危险。

回顾台湾的改革过程,今天台湾能有如此辉煌的成就,要归功于历届政府的远见和规划能力。当时如果错估情势,走上错误的方向,不仅无法应付当时所面临的问题,也无法奠定现在的施政基础。同时,也要感谢全民一致的体认与支持,才能让政府政策持续推动,顺利完成结构性的变革。

台湾人在某种意义上可说是已经“脱胎换骨”。从身处威权体制下的无能为力,蜕变为民主制度下的活力充沛。但是,这是花了半个世纪的时间,经历各个阶段的变化才达成的。不是今天突然想到,明天就能立即实现;也不是经由暴力革命,迅速产生的变革。

现在回顾台湾所经历的转型过程,虽然极具革命性,但却是在维持经济成长与社会安定的基础上逐步达成的。我们在过去十多年间完成的结构性变迁,也就是一般人所说的“宁静革命”。

这场革命的起始,大致是沿着四个方面向前进。一是政治民主化,而是外交务实化,三是开展两岸关系,四是经济升级。

在“宁静革命”的四大课题中,有三项对当时的我们而言是全新的经验,那就是:民主化、务实外交与两岸关系。过去台湾将经济发展列为最重要的课题。认为只要达成经济的繁荣成长,国家的发展就不会有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这样的想法并没有错。但是,面对国际环境的急剧变化,和大陆发展的高度不确定性,我们内部的改革和对外政策的修正,就越发显得重要。

也许下一世代所面临的课题,就在于如何因应这三项问题。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将我们这一世代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以及处理的经验,尽量详细的记录下来。因为这不仅对台湾,也对全中国的未来具有很大的影响。

(第四章完
绿酒朱唇空过眼微尘原自化微尘今朝我即明朝我昨日身犹此日身

Re:李登辉《台湾的主张》第四章:当前对于中共的期望

多年来一直以为李登辉这狗日的不是个东西,看来是被骗了,今日向他老人家致歉!

谎言重复千遍就成了真理
天使诋毁千次也就成了魔鬼
绿酒朱唇空过眼微尘原自化微尘今朝我即明朝我昨日身犹此日身

Re:李登辉《台湾的主张》第四章:当前对于中共的期望

不会吧,怎么可能。
那一次的遇见,成全了我的,碧海蓝天.生命,从此长出牢牢的根系,不变不迁.

Re:李登辉《台湾的主张》第四章:当前对于中共的期望

你以为这篇是我杜撰的?
怎么不可能?

坚决支持李登辉“民主统一中国”的主张。
绿酒朱唇空过眼微尘原自化微尘今朝我即明朝我昨日身犹此日身

Re:李登辉《台湾的主张》第四章:当前对于中共的期望

哈哈!言论自由。
[Move]我不需要太多的承诺,只要你能说声“我爱你”![/COLOR][/FONT][/SIZE][/Move][

Re:李登辉《台湾的主张》第四章:当前对于中共的期望

挂羊头卖狗肉而已
问心无愧的勇闯四方

Re:李登辉《台湾的主张》第四章:当前对于中共的期望

[I]以下引用司马青衫的内容:
[/I]多年来一直以为李登辉这狗日的不是个东西,看来是被骗了,今日向他老人家致歉!

谎言重复千遍就成了真理
天使诋毁千次也就成了魔鬼
政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大家不能轻易相信,包括共产党!但应站在统一的立场上!

Re:李登辉《台湾的主张》第四章:当前对于中共的期望

政权掌握在谁的手里,谁说的就是真理
问心无愧的勇闯四方

Re:李登辉《台湾的主张》第四章:当前对于中共的期望

不是

Re:李登辉《台湾的主张》第四章:当前对于中共的期望

理由?
问心无愧的勇闯四方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