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推荐】<三更2>之<盒葬>,双影之恋.



三池崇史的《盒葬》作为《三更2》首篇,便着实完美地诠释了极限和怪物的概念,甚至不惜磨平自己的棱角。
  与常理不同,三池崇史擅长以正常的逻辑肢解匪夷所思的虚假事实,乐衷在幻象的框架中梳理现实的真切细节。然而这回的《盒葬》却相反:他借助支离破碎的梦境,展现了一个真实的痛苦,并最终把抽象的痛苦以形象的画面描述(结尾“连体人”的一幕),从中也完成了一个怪物的诞生。
  由于命题作文的缘故,《盒葬》缺少了三池非商业作品中一贯的颠覆和争议。因而不甘庸俗的他大概是由于不能继续标榜影片思想上的革新,便试图尝试一种形式上较难描述的抽象过程吧。于是影片在选择了一个理解起来有点尴尬的“梦中梦”的对象后,便较之他以往那些明晰简洁的线性叙事作品多了一份错纵复杂。
  也就是说,《盒葬》的叙事形式,依然是他一贯简单明了的直观叙事,只不过是由叙述对象的特殊性造成了“虚假”的混乱而已。这绝对区别于诸如伊纳里多和昆汀·塔伦蒂诺那种在叙述形式上的蒙太奇错位。
  至于影片中通篇的长镜头和萧条的节奏,其实我们早已在他的《牛头》中领教。自然主义的严肃甚至死板的手法,却在这里营造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恐怖氛围。

《盒葬》的故事并不复杂,它的高明之处,在于给故事匹配了一个值得反思的意象。
  影片的那个符合逻辑的表象,告诉我们这是一个连体人做噩梦的故事,同时是以“梦中梦”(第二个“梦”指幻觉)的形式:那个本身就是连体人的京子,在梦中跟长不大的姐姐是两个正常人。而梦中的京子在爱上一名男子后,同时也开始出现幻觉(梦中的她的幼年的回忆)。
  但虽然这就是故事的真相,然而却不是影片的目的。三池崇史想告诉我们的:是一个人做错事后的痛苦---那挥之不去追顺她一生的阴影和郁结。就仿如把京子变成了“连体人”。
  让我们再一次跳出影片看这个现象:幼年的京子,在嫉妒和爱的诱使下酿造的惨剧,永远尾随在关于和她的任意一个爱情的身边。于是当成年后的京子对催稿人男子心生爱慕之情时,父亲和姐姐便来复仇了。
  京子抱着对姐姐的愧意,使得幼年的姐姐永远盘旋在身边,就仿如自己是一个“连体人”。就仿如杨德洛维斯基《圣血》中共用一双手臂的母子。多么贴切又美丽的比喻啊!

看完《盒葬》,便想写点文字出来,是一部久违让人感动思考的好电影,虽是90分钟的骗子,但仍觉过短,不免觉得,是不是导演过分吝啬思想,留给我们遐想的空间。

看完片子已有多日,脑海里一直浮现连体人站在落地窗前,一脸似乎仍旧沉浸在梦魇里,阳光耀眼驱散的却不是梦魇,而是世俗的伦理观。

乱伦,恋童,畸形的心理在无数个夜晚,做着同一个梦,梦里寻求的那扇逃离的门,为何没有出现。是双生之痛,还是负罪之殇,糅合徜徉的妒忌,愧疚,恐慌之情,把镜头一次次推进一个杂耍的家庭,一对双生的软骨姐妹花,表演的才华夺人喝彩,而内心却萌生起妒忌之恶,京子说,“我只想让你在盒子里多呆一会” 我想,她是想多享受一刻,众人眼里只有她的那种唯一感。而她们的父亲却说,你们是一体的,少了谁,便不是艺术。这似乎将片子的主题唐然告之,于是,当你看到连体儿时,一阵愕然时,也是恍然时。
[/COLOR]

面对阳光时,我不再是双影相叠,我的另一半可以死亡,而我却拥有不完整的思想以及爱情...于是我们都不想这样活着,相互背负起另一半的身体,一起生老病死...

看完片子,这是我最感动的想说的一句话..[/COLOR]
『...我折腾生活,大喜大悲....』...無双,如烟......子虚,乌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