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
- 1192
- 积分
- 1192
- 经验
- 1192 点
- 威望
- 33 点
- 金钱
- 3383 NG
- 魅力
- 10909
- 性别
- 女
- 来自
- 葵花坊
- 注册时间
- 2005-4-2
我们约会吧!
|
8#
发表于 2008-8-16 11:47
| 只看该作者
嗓音的修整(3)
2 、“擦”声音必需靠在声带上,这是欧美唱法的特点之一,从生理上说就是声带在歌唱时,始终保持在高度积极的振动状态,特别体现在唱“弱声”上,用物理上说就是声带的张力和阻力必需到位;尽管唱成为通俗歌曲有话筒,有意思的是声音不靠在声带上的声音,唱得再响,通过话筒照样轻的可怜。怎样练?用滚保龄球的意识,把声带比作球道,声音“贴着”声带的水平线向前推;这样的意识可使声带积极起来,(必需以“软腭弓”放下来相配合,软腭绝对不能提起,否则声音就无法靠在声带上,也无法推出去)这一方法可使声音唱出来,也就是声乐术语中的“靠前”,对消除鼻音也有用,是解决声音闷暗不透的主要方法。如果声音靠在声带上面出不去,那么很可能是气息僵化的影响 ,气息不流动当然声音也不动了。另一种可能是舌头僵硬,在通俗唱法中,由于吐字的特定要求----夸张,舌头在咬字时,必需左右横向积极拉紧去发元音,否则不仅影响吐字,也影响声带的积极。由于这个“靠”字本身具有“停住”的性质,所以改用“擦”的意识,好像打“擦边球”,自我意识是觉得声音靠在声带的水平面上一擦而过,以防止误导为“停留在声带上”出不来;事实上人的声音总是通过嘴巴出来的,但歌唱效果的特定需要----即“歌唱的声带”不同于“说话的声带”之处在于歌唱要用压缩的声带工作,甚至在感觉上要求唱者在自我意识上觉得嘴巴已移到了喉头部分,而旌一种声音好像已不通过嘴巴似的感觉。“擦”包含声带边缘振动的性质。
以上介绍的“塞”和“擦”两种,对于声音疏松症的人都有疗效,但对于逼紧喉咙的人,这两个方法暂时不 宜使用,必需等喉咙卡紧或室带压迫声带的毛病治好后,再练;另外“塞”的方法很容易被误解为喉咙和声带一起闭塞,因而造成副作用,甚至把“声带塞紧”做成了“喉咙塞紧”的反效果,由于喉咙和声带处于同一位置----声带在喉头中,感觉上往往不易分辨,因此这个手法在使用时,最好有教师引导;好在声带紧和喉咙紧发出来的声音效果不同;声带积极拉紧和收缩,在唱者自我意识中也会感到喉咙紧,但听众听起来声音并不紧;如果听众听起来感觉声音紧的话,那么一定是喉咙紧或喉咙和声带一起紧了。从概念上一定要辩证对待松与紧的问题,声带必需高度“紧”,是目的,喉咙一定要高度“放松”,为的是不干扰声带的积极振动,“松”,是为了更有效地“紧”的手段。但听起来的效果是“松”的,自我意识如果也来“松”的话,就没有声音了。
3、“抽”,这个方法是指用一种“倒抽一口冷气”的意识来发声,又如同“打呼噜”的感觉,声音通过鼻腔往上移到头顶,远离喉咙和声带,声音好像是悬浮在空中,绝对不能用大音量来练这个方法,因为这个方法是针对声音紧,声音粗重症而使用的治疗措施,从生理上说是为了减轻声带质量过重的毛病----真声太多,或压迫声带的毛病所造成声道堵塞。在美声唱法中也叫高位置唱法,但使用的目的完全不同,效果也不同。作为通俗唱法而言,当声音紧或声音粗重的毛病“治愈”后,此法就完成了它的使命,还是要“塞”和“擦”的道路上来。如同西洋传统唱法中使用“靠后”的意识来沟通声道的情况相同,是暂时的。而对于西洋传统唱法来说,高位置既是手段,也是目的。
4、 吞:这个方法不仅可以用来解除喉咙逼紧,更主要是为了打开喉咙,针对唱流行歌允许唱高音时喉头向上所可能产生的连锁反应----喉咙堵塞,这个方法可使声道通畅 ,另一个作用是使声音变“宽”,对声音过份尖细的人有明显的疗效。具体的练法是用一种声音经下吞到肚子里去的意识,如同喝水或吞药那样的意识来歌唱,(但此法对原来患有声音疏松症的人不宜),此法对已经掌握了“塞”和“擦”的技巧的人来说,可在高音上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皮波.布莱森是欧美男歌星中极少数能在高音上仍能保持喉咙打开的歌手之一,在世界流行歌坛上,男歌手唱到高音时喉咙大多很紧,特别在演唱高音的“强声”时,这个缺陷普遍存在,也为持有“通俗唱法不科学”观点的人制造了藉口。中国男歌手刘欢唱有力的高音时,喉咙始终很打开,这也是他“实力”的体现之一吧!
5、 擤:擤的方法是指擤气管,也就是用类似于“擤鼻涕”的意识,把两片声带当作两片鼻翼,用意识把它捏起来,不能太紧,又不能太松,用Hm向气管“擤”唱,这个方法可使声带张力----阻力积极起来,在效果上能明显让声音变得有力而浑厚,也有稳定喉头的作用,此法只能适用于声音浮飘无力的人,不宜于作为常用方法,更不宜于声音粗重的人。
6、 提:这是指气息的意识,千万不要误解为把声音提起来,更不要把软腭提起来,前文说过,要使气息流动,必需有一种不断在“加气”的意识,才能做到状态的“保持”。这个“加气”动作就是“提”,通俗唱法的用气方法,由于效果的需要,更适宜于借鉴中国传统使用的“提丹田”,而不是西洋传统唱法中压气模式。气势应随着音高而“提高”。气息与声音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这有许多形象的比喻。气息好比提琴上的弓,声带好比是琴上的弦,弓与弦的接触产生了声音。持续的提气好比拉长弓,要平稳有力,所以气息就是要提到喉咙口,和声带相接触才会产生效果。如果说声音是传送机上的行李,那么气息就是传送带,它对声音起着传送作用;如果声音是开动的火车,那么声带好比铁轨,气息就是火车依托的“路基”。
学生对气息重要性的认识,只能在不断地实践应用中加深领悟。
7、 拔:快速而果断地提气,称之为拔。它是“提”的延伸。只是在动作上更有爆发力,情绪更为亢奋。所谓“拔”高音,就是这种意识。有些强有力的高音效果,是用一般的提气所无法达到的。于是强化提气便是势在必然----形成“拔”。
“拔”是一个果断的动作,比较有效的方法是不仅要靠意识,还可以借助躯体,一般可用“脑后摘筋”的动作配合。(请不要把脑后音理解为脑后发音或声音从脑后发出来,声音必需是靠前的)因为脑后摘筋可以帮助重心提高,它和收小腹提气相互配合能更好地完成“拔气”动作。(两个积极性总比一个积极性效果好)果断地拔气强化了声音的力度,完成提气不能达到的效果,高音的爆发力全仰仗这个“拔”辽,才不会伤及声带。
8、 顶:用鼓上腹(胃)与收下腹对抗的用气方式来歌唱叫“顶”。由于这一方法有一种“压”的动作,往往被理解为气息向下,从而误导出“排泄式的用气”,前面已作出了指正。“顶”是两股力相抗衡,这种对抗可以产生很大的能量,为适应强有力的高音延续时所用。之所以用“顶”来命名就是意味着气息向上提的力量始终为主,压气为副的。如果连续强烈地拔气去演唱强高音,很容易造成冲击声带的反作用,也不易保持这种力度的延伸势头。“顶”气可以理解为“拔气的持续”,而对声带无副作用。原因是上下腹肌肉的对抗会连锁地引起声带阻力的加强,从而保持声音的“力度”。此法对于不会提气的歌者来说不宜用,否则容易产生反效果,因为压气大于提气时,室带(假声带)会立即压迫声带,使地声带无法正常振动,造成人为的声音紧。
9、 “掀”:这个方法只适用于高音区。如果说“吞”的方法是为了打开喉咙,那么“掀”的方法就是在打开的基础上“再打开”,它可以使高音产生更辽阔而舒展的效果,由于这个方法运用时必定是“掀”起前腭和上唇,唱者有一种“掀盖子”的感觉,它产生的声音效果是声音好像从声带前上移到了鼻梁前。到更高时,这种“掀”的意识感觉继续向上移动,甚至可以到达头顶后部。所谓唱高音要像“远处喊人”比喻就是来源于此。在使用此法时要建立在歌者已掌握了压缩声带而产生的聚焦点的前提下,否则会唱坏嗓子。对喉咙逼紧毛病还未解决的人也不宜使用。
10、 “挂”:这个方法是专门用来治疗声音紧的毛病的。造成声音紧的症结,除了排泄式压气外,大多为下巴紧,舌头僵硬所造成,而舌头僵大多产生于腭弓紧。这里所说的“挂”包含两个内容:“挂”下巴和的“挂”腭弓。上、下腭关节的脱开。先让下巴如脱臼似地挂下来,使它不参与发声活动。腭弓是口腔后部,连在小舌头两边的拱形肌。挂的方法在这里解释为“把软腭两边如同松掉帐勾让帐帘放下来”,腭弓一放松,舌头就解放了,因为腭弓绷紧会连锁地造成舌根下压,从而引起声道堵塞而声音出不来也影响吐字。造成腭绷紧的原因大多由于有意识地提软腭,而这一动作经常容易误导为:软腭并未提起,而软腭两边倒提起来了,它经常是许多毛病的祸根。前面介绍的许多整治手法,都应以这个“挂”字煤前提,这个“挂”的方法做到位了,前面的方法效果会大得多。例如歌唱最核心的机能----声带的调控,如果不先排除下巴紧、舌根僵硬两大干扰,是根本无法奏效的。
11、 绷:声带必须在歌唱时始终保持积极状态,也就是声带的张力----阻力,但是人无法对声带进行“直接”调控,只能“间接”操纵,除了第二项用“靠”的意识之外,还有一个方法:这就是“绷”,有些声乐家把这个动作叫做绷紧“喉头鼓面”。作为方法的“绷”是指把舌头左右横向拉紧的办法,它可以间接促使声带“绷紧”,(舌头的横向拉紧也使舌根抬起,它也自然带动口形往左右两边横向拉开)歌唱时声音会立即明显地清晰起来,效果也必然是靠前的,元音也清楚了,这个方法不仅可使声带积极,对舌根僵硬的毛病也有治疗作用。舌头塌陷必定影响吐字的清晰度,特别反映在“ee”和“Eh”两个元音上,ee元音简直无法唱清楚,eh元音也会唱成非ee非eh,具体操作方法是让舌头处于发英语“get”、“let”或“like”、“shine”的位置上,作为方法,要求有意识地更夸张地发以上词汇中的元音部分。为了更形象化去理解“绷”的意思,中国戏剧中花脸在发怒时,吼叫“哇呀呀呀呀呀”的舌头位置便是,但此法不适用于嘴巴声太多的人。(在通俗唱法中常见的那种过于奶声奶气唱歌的例子)
现在再把人声的调音台的职能得简略地说明一下:
1、 控制音高的键钮和换声衔接的键钮都在声带上。
2、 调整音色亮----暗、浓----淡的键钮在声带和声道的相互配合上。
3、 控制力度的键钮在声带张力----阻力与气势的相互阻抗上。
4、 调整声音宽----窄的键钮主要在声道上。
音色美不美在通俗唱法中不占重要地位,这一点和传统声乐有根本区别。传统声乐要化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解决“发声状态”问题,就是为了使声音美,甚至把声情并茂的“声”放到了“情”之上。通俗唱法尽管有层次性,但出发点始终围绕在“抒发情绪”“制造气氛”这两个目的上。无论技巧研究也好,发声研究也好,都为了让唱者能自如地抒发内心的各种“情”。在“声”的研究上,只要做到声音自然流畅,气息贯通即可,所谓的某些规范要求,也只是为了适应电声的物理因素和克服生理上和习惯上的干扰。因而声音的“美容”主要体现在“情”上。具体地说是歌曲的处理方面。比如沙哑嗓子的人,要想学习西洋传统声乐,那可是名符其实地“没门”,可在通俗唱法中反而成了一种时髦,九十年代的男歌手中,十有八、九是沙哑型的。作为研究而言,确有它内存的合理性。研究的出发点不是为了把沙哑嗓子如何变得光滑,而是研究沙哑嗓子的人为什么绝大多数不怕高音?结果是发现沙哑嗓子的歌手,大多是声带有损伤或带畸形,往往已无法发出声带正常的真声,因而本能迫使唱者只能使用声带缩短----边缘振动的发声方法去歌唱,这反而使坏事变成好事。也有一种相反的情况,歌手嗓音很好,但唱高音方法不对头,没有掌握声带缩短----边缘振动的方法歌唱,自持本钱好用自己的真声去拼高音。久而久之,“本钱”用完了,最后以倒嗓告终。一般地说:如果一个歌手能运用声带缩短----边缘振动的方法歌唱,是不会发生“倒嗓子”的现象,前面已经论述过,这种方法是嗓音的最佳保健措施。
沙哑与否是天生的,请别刻意追求,应抱着“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观点,还是任其自然为好。有些人盲目崇拜沙哑的歌星,硬把正常的嗓子憋成沙哑嗓子唱,这是危险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