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钢琴本色

一个会弹钢琴的人与一人钢琴家的最大区别在于其音色。钢琴家的演奏风格的形成往往取决于其音色与作品本身之间的平衡。几乎可以说,演奏者的音色主要决定着演奏者的个性。放眼乐坛,每一位钢琴大师的音色无不个性鲜明,从而使乐坛异彩纷呈。
尽管异彩纷呈,但笔者认为钢琴音色无非是两个端点,即“钢味”与“木味”,朝着这两个端点发展下去,则有如钻石、如水晶、如秋水、如轻鸿等音色,其间各名家的微妙差别,实在不是几个比喻句就能比划得了的。
  我最早接触的钢琴家是阿什肯纳齐。他发音清晰,节奏不急不躁,极少会使人心跳紊乱。在他与索尔蒂合作的贝多芬《第三钢琴协奏曲》中,他的音色温暖圆润,几乎没有一丝毛边。在演奏强力和弦时,他也没有压砸之感,相反依旧有如歌唱那么美。最使我惊讶的是,他的音色在乐句中显得顺滑无比,一些华彩乐段简直如同丝绸一般。在第二乐章的开始,温润的触键所营造的音色竟然恍如人声。阿什肯纳济的音色总体来说是不温不火,中规中矩,听落让人舒服无比。尽管有人就此批评他的音色缺少个性,“发肉”。但笔者以为初次接触一部作品而不形成偏见,听阿什肯纳齐的总不会错。
  同属以演奏肖邦出名的阿乐赫里奇在菲利浦唱片公司发行的“拉三”与“柴一”这张唱片中间音色发扁,高潮处的强春令人感到这位女钢琴家对钢琴力不从心,这大概是录音的缘故。而在DG录制的李斯特《降B小调奏鸣曲》这个录音中,她的琴音如同深蓝色的水晶石一般,坚实通透,铿锵而不失深沉,左手的八度和弦的行进让人感到钢琴似乎正在直冒青烟。
  如果说阿尔赫里奇肆虐的酒神,那么里帕蒂就是充满人情味的友人。他的音色朴实无华,但充满了人性。那种虔诚的、甚至有些小家碧玉的音色,如同一对湿润的眼睛,在清风冷月中遥望着你,使巴赫那些短小的改编曲产生无穷的感人魅力。
  齐尔默曼也比较温文尔雅。他在其演奏的肖邦叙事曲中所展现的音色美仑美焕,尤其是几个极轻柔的高音,其鲜亮柔美简直有些不可思议。这实在是一种富于矛盾的音色:清脆,有那么一丝丝的金属感,却又轻似鸿毛,柔如彩虹。这种美仑美焕的琴音只怕肖邦在世也会自叹弗如。高音区音色予我深刻印象的还有范·克来本。他的音色“钢味”十足,有棱有角,这恐怕只有在极端工业化的社会环境下才能出现。
  说到钢琴音色的个性,就不能不提里赫特。他少年时代无师自通而得(后经其导师保留发展)的音色苍劲冷冽,在强调琴音绚斓的俄罗斯钢琴学派中可谓独一无二。正是这种独一无二的音色,使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在他手中达到了“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之境,从而这部题献心理医生的作品也由此升华成为一个时代的写照。魏森伯格的琴音在如水晶一般纯净,其间更含有一种钢铁一样的冷峻。为了获得这种独特的音色,魏森伯格自创了一套锻炼方法,使全身上下强健有力。吉列尔斯也是酷得出奇,《月光奏鸣曲》最后一个乐章,他的触键强韧无比,音色有如钻石一般坚硬,而且光芒耀眼。有几处的弹奏他分明是砸琴,但琴声通透如故。
  然而笔者最推崇的却是阿图尔·鲁宾斯坦。他柔顺的音色木味十足,几乎让人忽略了钢弦的存在,古色古香的贝希斯泰恩钢琴完全驯服于大师的拿捏之中。在他那款最为人知的《肖邦夜曲》中,每一个音符不论是高音还是低音,其量感都十分平衡,粒粒琴音饱满圆润,温暖怡人,不像有的钢琴家一到高音就发尖、发扁。鲁老的高音在柔和之余,更有一种精妙绝仑的清脆。这和齐尔默曼的高音不同,其间几乎是感觉不到什么金属味的。有人评论这种高音就是雨滴滴在鹅卵石上所溅起的小水花。音色在鲁老手中已是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却又高度统一。这散发着陈木香气的琴音引人将鲁老忘记,使人仿佛回到还不那么工业化的十九世纪,去聆听肖邦的心声。
  傅雷曾褒扬傅聪的琴音有如“大珠小珠滚玉盘”。其实这无心为之的声音那里及得上融注了人文个性的乐音。我曾见过一些少男少女已能将手指放在钢琴上飞奔,可惜其音色平庸,难以深入人心。掌握富于个性的音色远比学会运指如飞更重要。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Re:钢琴本色

不错啊,你写的真不错啊

Re:钢琴本色

钢琴???会弹钢琴的人首先给人的印象还是不错的~
很有气质~~
有教养~~~
一个爱从一个微笑开始~~~一个美丽的开始~~一个无言的结局~~~我只想说句我爱你~~~

Re:钢琴本色

每一位钢琴家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音色,就象每一个人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性格一向。而钢琴也有自己的个性,也许调音师会把它们修饰得相似相近,但在不同的手指间滑落的音符却总是

Re:钢琴本色

写的很好
返回列表